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底特律破产与中国汽车业的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4日16:31  南风窗

  张 洵

  美国金融风暴扑面而来,让全世界都措手不及,虽主要涉及金融业,却给美国汽车工业带来重创:通用、福特的股票 “辛辛苦苦八十年,一夜回到二战前”,破产已在眼前。但是,汽车行业的特殊性注定了这些公司无法选择破产这条路求生, 因为没有消费者会买进入“破产保护”公司的汽车。

  雪上加霜的是,11月4日,布什政府拒绝了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公司提出的向政府借钱的请求,调研显示,美国民 众也对拯救底特律表示反对,认为它们为了追求高利润,盲目加大高油耗汽车的生产,是造成今天困境的主因,不值得同情。

  而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会”。美国汽车工业的危机,可能是中国的重大机会。如果中国能够抓到这个机会, 则也要给美国以机会。

  中国汽车企业的机遇?

  作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企业对美国市场频频舞剑,每年底特律的汽车展上都能够看到中国大大小小品 牌的汽车。但是在全美各地经销商那里基本是看不到中国汽车的。无论是奇瑞与克莱斯勒的合作,还是长城试图通过Cham co进入美国,都难以在短期取得突破。究其原因,一是产品,二是市场。

  通常“中国制造”的产品品质和性能基本能够满足美国市场的要求,中国出口企业缺的主要是市场。中国汽车则不同 ,产品的品质与性能,大到发动机,小到座椅材料,都与美国市场的要求有差距。目前能够算在美国市场立足的,可能只有长 安汽车了。但是为了进入美国市场,长安汽车及其在美国的合作伙伴老虎卡车(TigerTruck)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Tiger的老总MikeWard先生告诉我,他们供应美国市场的长安汽车的喷漆可以经受2000小时的盐雾试验考验 ,高于奔驰车800小时的标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证明“中国制造”的质量。

  除了技术外,美国汽车行业多年形成的销售与服务渠道也是中国汽车供应商所缺乏的。目前在中国绝大多数品牌都还 没有在美国建立自己的销售和服务体系。大家都在谈,成功的不多。美国市场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成熟的汽车市场。市场 容量世界第一,但是进入门槛高、运作模式有别世界其他地区。正常进入这个市场需要很长时间。本田公司二战后先以轻骑摩 托进入美国,到它的汽车受到美国用户的欢迎,已经是70年代的事情了。丰田公司开始进入美国市场的汽车也卖不动,最后 还是根据美国行家的建议,对车做了很大改动,包括收音机和资料袋对调位置、调整车窗等等,才有销路。韩国80年代就开 始尝试进入美国市场,真正到了21世纪,他们的产品才真正被接受。所以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进入美国最好有一条捷径 。

  因此,底特律要寻找买主,对中国的吸引力是最大的,因为其他世界的主要汽车生产国,如日本、德国和韩国不存在 产品和市场的差距。而中国企业一旦成功收购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则可能既拯救了美国汽车工业,也可能令中国汽车企业的实 力产生质的飞跃。这也许是一条捷径。

  收购机会与策略

  然而,收购谈何容易。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不仅仅是汽车的品牌,更是美国的“民族品牌”和“百年老店”,美国绝 对不会让他们死去,也不可能轻易让外国公司购入囊中。他们的第一选择,当然是自我救赎。如果中国企业霸王硬上弓,则很 可能引起美国本地民族主义情绪反弹,最终重蹈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海尔收购美泰克的失败,前功尽弃。

  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企业没有机会。有几条策略可以选择。

  最简单的当属于注资入股三大汽车公司。但是我认为这是下策。因为这三家公司可谓“美国老国企”,多年来受到困 扰的最大问题和中国老国企类似:负担过重、成本过高。主要原因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是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力量强大, 令这些汽车公司的工人成本过高。如果中国投资者直接入股,就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老问题,前景不被看好。也就是 这个原因,我不看好目前通用和克莱斯勒之间正在洽谈的合并买卖,就如同如果中国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合并什么“第一机 床厂”和“第二机床厂”,有什么意义?

  说到工会,除非你久居美国并且更了解美国的政治经济,否则一个中国人很难理解美国工会的历史以及当前的作用。 多数国人对工会的概念还停留在美国大萧条甚至欧洲工业革命时代: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并且绑架国家机器……

  然而,在当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中,法律对普通人的权利、安全、健康及利益的保障都已相对完善,可以说已 经远远超过当年的工会所想所要的。实际上,现在美国的工会组织已经演化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势力。他们为自己会员争取的, 不是基本的保障,而是越来越高的待遇,结果是许多行业的利润下降,有时可能甚至产生对整个经济的负面影响。

  谈到为什么美国汽车无法与日本甚至德国竞争,可能不少美国人都会同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的存 在。因为这些年进入美国的外国品牌,如丰田、本田、宝马、现代等都纷纷选择南部州作为生产基地,如阿拉巴马、田纳西、 密西西比、南卡等。因为与具有较长制造业历史的北部州不同,多数南部州的法律允许本地公司的资方拒绝工会进入自己的企 业。而中国成功进入美国的唯一汽车品牌长安汽车,也选择了俄克拉荷马州的波图市。被上汽收购前,南汽曾经欲在美国生产 其名爵(MG)跑车,地点亦选择了俄克拉荷马州的阿德莫尔市。

  而这么多家中国企业屡屡尝试冲击美国市场,只有长安静悄悄地成功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在其他中国汽车企业 都在同底特律、芝加哥等大城市和美国沿海地区谈得不亦乐乎的时候,长安则在美国南部不为多数国人所知的俄克拉荷马州和 名不见经传的老虎卡车公司默默地打造首个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

  当前,我认为可行的收购策略,一是收购三大汽车公司的局部业务,二是转移生产基地至美国南部地区,方可轻装进 入美国市场。

  具体讲,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成功收购底特律的业务,美国汽车会有更多的“中国制造”的成分,中国的汽车相关行业 也会与美国市场更加紧密相关。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升被收购美国汽车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使被收购的品牌东山再起。

  但不要忘记,几乎所有的国外品牌都在美国生产汽车,这样既更加接近市场、提高客户满意度,亦对提升企业在美国 市场的形象有好处。同样,中国企业收购底特律的业务后,不可能全部都转移到中国生产,一定要开始“美国制造”。但,“ 美国制造”不等于“底特律制造”。中国汽车企业完全可以把美国的制造基地南移,到相对更加重商的州去。

  这样做,首先可以大大降低成本:目前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公司由于工会势力强大,令其每小时劳动力成本比在美国南 部设厂的丰田、本田等日本汽车企业高出25美元。其二可以降低美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提高公司的公众形象。其三可以利用 美国的政府支持:9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议案,向美国的汽车制造企业提供250亿美元的贷款,其中指定超过7 0亿美元给汽车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如果中国企业收购后转移制造基地,当地政府还会提供优惠和支持。这些支持,对于美国 境内所有汽车企业都是适用的,与投资来源无关。中国以往过于看重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因素,而忽略了利用发达国家的很 多支持和优惠,也算是一件憾事。

  其四,可优先进入本地市场。举一个例子,由于获得美国联邦政府的安全和排放认证需要时日,长安轻卡先是以“非 公路”用车(如农用、建筑工地、油田矿山等)进入美国市场的。他们所在的美国南部的俄克拉荷马州政府,为了鼓励长安这 个首家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汽车,专门通过了一个法律,允许尚未取得认证的长安轻卡在俄州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联 邦政府管理的州际高速公路外的所有路面畅行无阻。这就等于为长安创造一个全新的市场。不但可以令长安汽车完成在美国的 “原始积累”,同时还可以取得丰富的营销和服务经验,为扩展到全美做准备。

  因此,局部收购加生产制造基地的转移,应该是中国汽车企业可行的策略。这种策略不但有希望令中国企业得到产品 和市场的快速成长,还可能改变美国汽车制造业的格局,令其重振旗鼓。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单纯的收购而没有制造基地的转 移,就不可能给美国的汽车业带来新的活力,中国投资者也就不能获利。

  中国汽车企业还可留意在美国的收购和运作成功对国内市场的推动作用。前几年一个总部在浙江的企业的汽车开始在 法兰克福和底特律车展上露面。与公司的初衷相违,这样的展览并没有带来该品牌在海外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的拓展, 却意外地拉动了国内市场。这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结果大概就是近几年国内汽车企业频频出击海外汽车展的主要原因吧。 美国人永远无法了解弯弯绕的中国人。但是,任何招数,太多人玩,都会失效,现在仅是在海外车展“走穴”已经难以奏效了 ;而在同时,中国这个被认为即将成为世界第二的汽车市场中,汽车企业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这种情况下,进军美国或将有 助汽车企业在国内,乃至其他国家市场的发展。

  (作者系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引资代表处首席代表、UniversityofTulsa兼职教授)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专题 南风窗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