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各行各业,也吹进了北京市侨联。我是2002年到侨联工作的,虽时间不 长,但通过几年来在工作中对侨务政策的学习、对侨史侨情的研究以及与大量海内外侨胞的密切交往,我深刻地感受到:改革 开放30年,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侨务工作一次又一次的关怀,给侨联工作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提供了广阔平台,侨联工 作迎来一个又一个春天。
十年“文革”期间,人们谈“侨”色变,谁也不敢说自己有海外关系,因此,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根本不可能正常地 开展侨务工作,北京市侨联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省级侨联组织,也未能逃脱厄运,被迫暂停了工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的精辟论述,既肯定了海外侨胞 的重要作用,又为遭受“文革”破坏的侨务工作拨乱反正。这使已停止工作多年的北京市侨联看到了希望,很快就恢复了工作 ,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春天。
据当时在侨联工作的老同志讲,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侨联主要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各项侨务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清 退被挤占侨房、退赔查抄物资,清理归侨侨眷档案,并逐步向海外侨胞宣传改革开放新政策,在尽可能抚平海外侨胞和归侨侨 眷心灵创伤的同时,激发他们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侨务思想,明确指 出:“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广大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人才资源宝库。”这无疑给当时的北京市侨联亮起了一盏指路 明灯,使侨联工作再次迎来了春天。
此时的北京市侨联在坚持为侨服务、建设“归侨侨眷之家”的同时,积极为经济建设这一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 利用与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引资引智,为海外侨商在京兴办企业服务,为繁荣首都经济服务。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新时期的侨务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 向。我清楚地记得,从2004年到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五次,在不同场合对侨务工作、侨联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 。2005年,中央还专门发出了《关于加强当前新时期侨务工作的意见》的七号文件,这不仅使我们这些侨务工作者备受鼓 舞,也赋予了侨联工作新的使命。
随着“首都侨务”战略思想的逐渐深入,北京市侨联在理清体制、找准定位的基础上,围绕国家和首都发展大局,开 始在创新发展上下工夫,树立“打造精品活动、建立侨联品牌”的新思路。这其中既包括为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而连续举办 8年的“海外侨界高新技术人才为国服务志愿团”,也包括为弘扬中华文化、增进海内外交流而组织开展的“首都新侨乡文化 节”、“北京侨联艺术团海外慰问演出”、“华侨华人艺术家中秋音乐会”等,这些“品牌”可以说是北京市侨联在为大局服 务和为侨服务上所做的新尝试,现已日趋成熟,在社会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我们要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总结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一条侨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以崭新的风貌迎接科学发展的春天。
(作者系中国侨联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京市侨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