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的哥的冬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14:04  南都周刊

  记者 | 杨猛 北京报道

  提起北京出租车司机,人们马上会想到“骄傲、自信、爱吹牛、爱讲段子……”,进入车厢狭小的空间,乘客往往很快就被北京的哥特有的爽朗和“贫”劲儿感染。这样的标签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但也掩盖了北京的哥们真实的生存状态。事实上,当你现在挤进散发着异味的车厢,坐在这些满脸疲惫的司机旁边,听到的不再是吹嘘。他们对经济形势和这个行当的前景忧心忡忡,纷纷感叹世道艰难。

  初冬时节,街头的出租车显得很落寞。

  谁赚的钱多

  “个体出租” 李斌的月账本

  46岁的李斌是北京海淀区个体出租司机,也是北京市第一批个体出租司机之一,他是1994年申办的个体出租。

  投资:7.5万元

  1.购夏利车款: 6.7万元 2.运营配套设施投资: 2400元 3.运营证照办理费: 1300元 4.相关费用: 400元 5.其他费用: 3000元(请客吃饭送礼)

  收入:9000元/月

  这些年他一年四季扯平了,平均每小时跑车的营业额约25元,他每天跑12个小时左右,全天营业收入是300元,合计每月营业收入为9000元。

  支出:2700元/月

  1.每月固定必须支出的税费、养路费等: 800元

  2.每月行车消耗: 1900元

  纯收入: 6300元/月

  劳务性收入: 李斌给自己定的月工资为1300元

  经营投资性收入: 每月的经营投资回报为5000元

  “公司司机” 王志永的月账本

  “公司司机” 王志永的月账本

  26岁的王志永是北京北方出租汽车公司的一名出租司机。他给公司交了4万元的风险抵押金,得到一辆1999年出厂的旧夏利出租车,每月给公司上交4400元的“车份钱”。

  收入:9000元/月

  支出:7100元/月

  1.“车份钱”: 4400元/月

  2.燃油费平均约: 1800元/月

  3.修理费: 400元/月

  4.车上用餐费: 300元/月

  5.应付罚款等其他开支: 100元/月

  6.年检费:30元/月

  7.个人收入调节税: 60元

  纯收入:1900元/月

  数据来源:《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王克勤著,2002年12月7日 《中国经济时报》

  晚上11点之后,最后一班地铁停运,公交车也歇了。北京东三环国贸桥下,聚集起一溜回通州的出租车。这些家住通州的司机,不舍得空车回家,希望收工的时候再顺路拉一单活。

  那些在国贸周边写字楼工作而把家安在通州的人们:加班的年轻白领、和恋人幽会完的小青年、刚结束了夜生活的夜猫子,是这些司机的长期客源。

  街头寒意逼人,司机们在车外已经站了很久。当有人经过身边,他们都会主动询问:“走吗?回通县。”

  于成林的伊兰特车排在队伍的中间,他重新回到驾驶座上。为了抵挡睡意,他摇开车窗,让冷风能吹进来,然后又点了一根烟。

  50岁的于成林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一些。他在出租行业工作已经超过10年。他说:“过去我开车狠着呢。1997年的时候,合着当时也年轻,从早上7、8点上街,到下半夜1、2点收工,刨去份钱杂七杂八的,我至少能挣4000多,比现在强。现在岁数大了,跑不过这些年轻的。精力不行了。”

  10年间,成本涨了,而收入并不见涨。为了养家,于成林只有继续重复着10年不变的作息时间。

  像于成林这样的老司机,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老司机年龄大了,已经无法承受长期高负荷的加班,郊区的新司机涌入这个行当,如今在车上经常听到司机的延庆或者顺义口音,并不稀奇。一部分老司机,比如于成林还在城市继续奔波,有的则选择退出,有的干脆改行开“黑车”。

  黑的哥李学涛

  在于成林疲惫地等着客人的同时,在北京火车站,熙熙攘攘的乘客中间,李学涛(化名)也在寻找着目标。他身材粗壮、精力充沛。看到一个拖着行李箱的乘客走出站前广场,他凑上去低声问:“去哪?打车吗?便宜。”

  最后两个字打动了乘客,他犹豫了一下,跟着李学涛朝火车站对面的胡同走去。出租车等候区就在一边,但是很多乘客愿意选择“黑车”。乘客说:“排队等车麻烦,他们(黑车)还可以讲价。”

  李学涛就是所谓的“黑车”司机,他选择和严厉的打击政策玩捉迷藏。那些在火车站扒活排队的正规出租车司机,冷冷地看着李学涛和乘客在眼前穿过。他们知道李学涛的身份,但是无可奈何。他们知道,这里也是人家的地盘。

  一直在关注北京出租车行业的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主任郭玉闪介绍说,目前北京市正规出租车总共有6.6万辆,而黑车的数量更惊人。根据几年前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黑车数量就有7.2万辆。这个对比显示了市场真实的需求。

  北京对出租车总量实行控制,对于黑车采取的打击政策很严厉。在李学涛的家里,收藏了许多剪报。其中一个报道说,北京查处黑车,最高罚款50万。李学涛自我辩护说:“黑车好像都是来路不正。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是出租市场总量限制才造就了这个黑车群体。”

  李学涛的车停在火车站对面的胡同里,一辆破旧的三厢夏利。中途那个乘客好像犹豫了一下,但是架不住李学涛热情似火的说辞:“你放心,我过去就是开正规出租的,北京的路门儿清,绝不会坑你。”

  李学涛们的黄金岁月

  “我是真喜欢开出租,但我不想给公司扛长活。一辆出租每月5000元份钱,一年就是6万。干黑车这行,你准备好6万,让他们罚,你就是到前门大街拉活,一年也罚不了6万,明摆着比开出租赚,我为什么不干?”说话间,李学涛发动夏利,消失在熙攘街头。

  一年前,李学涛还是一个正规出租车公司的司机。李学涛1992年就开出租车,开那种北京人俗称“小面”的面的。当时是交了3000元押金,然后每个月上交承包运营费3000元,也就是“份钱”。这个时候正赶上北京市大力发展出租行业,份钱已水涨船高。

  另一个老司机邵 长良比李学涛干出租更早些,当时份钱更少,一个月只有900元。他回忆,小面成本低,一公里一元钱。平均一天的份钱是30元,1小时就能挣回来,当时油钱也便宜,才几毛钱。加20元钱的油差不多能跑2天,维修费也不超过50元。这么算下来,假设一天下来有300元的收入,司机可以挣250元左右。

  “当时小面司机一个月挣上万的,有的是。”邵 长良说。当时他和妻子开一辆小面,一个月可以赚15000到20000元。那个时候,白领收入也就是2000多,而司机收入普遍达到八九千。“我们当时还笑话白领,3个小白领,不如一个破司机。”

  但是,随着开车成本越来越高,出租司机的好日子已一去不返。

  2004年,邵 长良与王学永、车殿光三名出租车司机曾向北京市运输管理局提交出租车个体牌照的申请,但运管局不予批准。邵 长良等三人一纸诉状将运管局告到了法院,但是结果又让邵 长良失望,“法院宣判我们三个诉讼人败诉。”

  因这次官司,邵 长良成了北京名的哥。但他的运气并未因名气大增而好转。

  于成林的今天

  东三环国贸桥下。接近凌晨一点的时候,排到出租车队伍前头的于成林,终于等来了一个回通州的乘客。他的表情松弛下来,蓝绿相间的伊兰特飞速向东驶去。

  他很客气地问:“我能抽根烟吗?”除非是特别挑剔的乘客,一般人不会拒绝这个面相和蔼的老司机。

  “开黑车的司机都是‘觉醒’了的。”于成林开玩笑说。他的车每月要交5800元份钱,他和另外一个司机开双班,每人分摊2900元。显然,要是开黑车,这些钱就是自己的。但是他说自己开不了黑车。“开黑车你得会侃,让人信任你。我干不了那活。”

  于成林如果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每天平均毛收入400元计,其中有200元是份钱,170到180元是油钱,一天的盒饭钱也得20元。这么算起来,400元一分不剩。也就是说,工作10到12个小时,才能把一天的费用挣出来,再继续工作,才是自己的辛苦钱。但就在上个月,于成林的车维修就花了2000多,他和同伴上个月基本都没挣着钱。

  于成林1997年的时候,花14.1万从一个司机手里买了一辆3厢夏利的运营资格。当时于成林的份钱是1750元。但是他承认,那个时候油钱便宜,修车钱也便宜,也还能挣到钱。即便如此,他开了4年,也没有把14万挣出来。

  结果到了2002年附近,北京市淘汰夏利,公司要求换成富康车,于成林的车还没有到报废期,也只得了1万元折旧费。他的公司几度易主,从最初的一个集体企业,如今被当地国资委监管,自己最初的14万到哪里去了,他想不清楚,也不知道找谁要。

  明天

  于成林从早上7点出门,现在已经过去了17个小时,“明天早上7点还要出车呢!回家赶紧去睡觉啊。”他抽了一口烟,把烟头弹向窗外。

  此时,黑车司机李学涛已经收工了,他在火车站附近一家简陋的小饭馆里,已经和哥儿们推杯把盏喝到微醉。隔天睡到自然醒,李学涛轻轻松松又出门了。黑车司机一般都有开正规出租的经历,时间长了都会形成稳定的客源。这回他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对方刚在医院动了包皮手术,行走不便,让李学涛过去接他。李学涛调侃了朋友一路。“好好的,干嘛拿它动刀啊。”朋友下车,告诉他:“钱,晚上给你。”

  邵 长良则失业在家。“2004年官司败诉之后,当时我在公司开双班,另一个司机退出了,公司对我说,你也退出吧。”从出租车行业无奈地退出后,他一直没找到工作。

  他的家就在北京火车站附近的胡同里,一间简陋的低矮平房,屋顶是用舒尔美卫生护垫的袋子糊的,现在他跟妻子也离婚了,家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从来不关门,屋内至今也没有生火。他说:“晚上是活人,早上就是冻肉了。”

  邵 长良的女儿在速度奇慢的电脑前玩游戏。玩的是流行的开心网“抢车位”,大概她在游戏里刚得到了一辆“马6”,很兴奋地在电话里和朋友炫耀。但是现实中,她的父亲邵 长良,这个以车为业的人、曾经名噪一时的北京的哥,已经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出租车。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出租车 司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