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通信改革特刊:新时空
上世纪80年代,打个电话要“摔帽子、解扣子、拍桌子”,装个电话要“托关系、找门子、下馆子”。
“要从舍友手里把信赎回来,价格是不一样的,情书是一块钱的雪糕,家信是五毛钱的冰砖,朋友书信是两毛钱的冰棍。”李露这样回忆自己上世纪90年代初的大学岁月。
“男人帅不帅,看看裤腰带。那时候我们喜欢把衣服扎在腰带里,把BP机挂在腰带上,BP机的‘蛐蛐叫’太动听了!”
“上世纪90年代,‘大哥大’可是身份的象征。头发麦饼、西装翻领、皮鞋尖顶,腰挂BP机、手拿‘大哥大’,绝对是江湖老大。”
相关链接:
书信:鸿雁传递真情(组图)
电报:家有急事速归(组图)
电话:从贵族到平民(组图)
传呼:有事别忘呼我(组图)
手机:从模拟到3G
对讲:一呼百应真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