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上演速度神话后放慢城市脚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09:21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杨芳

  这座城市曾创下“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但如今,这座城市却开始一心一意地追求“慢”。12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这座城市“设计之都”的称号,这是全世界第六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也是中国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的城市。

  一位深圳资深媒体人曾抱怨:“我都烦死了,外地人一说深圳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深圳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是个挣钱的地方,它更是深圳人的‘家园’。”

  从早年的“速度深圳”到其后的“效益深圳”,再到今天的“创意深圳”,这座曾以“速度”闻名的城市,现在确实“慢”下来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漫步深圳街头,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这里居然如此之“慢”。随处可见的街心公园里,有悠闲遛狗的老人,也有放着风筝的孩童,还有穿着牛仔短裙的女孩,三五成群地坐在草坪上聊天。

  即便在印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大标语牌下也是如此。27年前,当这句口号首次被“蛇口试管”的缔造者袁庚提出时,“快”几乎就成了深圳的代名词。

  最近的一个早上,这幅标牌孤零零地矗立在蛇口工业区的微波山下。一个身穿红色T恤衫的年轻人头也不抬地穿过它。当被问到是否知道标牌上那句口号时,这个24岁的男子一脸迷茫:“我常从这里过,还真没注意过。”

  而今在这座城市坐标的横轴——深南大道上——则出现了另一句话。那是一幅名叫“慢城”的楼盘广告。上面房主翘着双腿在躺椅上喝酒,眼前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青山,脚边卧着黄白相间的大狗。这块高达3米的广告牌上赫然写着:“慢是一种昂贵的奢侈”。

  这真像一幕情景喜剧,一切都不可思议地颠倒了。这座“一夜城”原本不该有慵懒的气息,不该放缓脚步,甚至也不该发生任何与“慢”近似的关联。

  这里曾是“快”的天堂:1984年,160米高的“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叫响全国;同一年,这座城市用7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深圳大学68000平方米的建设;去年,这个昔日的南方小镇又成为中国首个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的城市……

  但如今,这个改革的急先锋已经不再简单地追求速度,而是更加注重效益:它率先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针拨慢了5年,从2005年推迟到2010年;它首次公布城市文明指数,其中引人注目的“幸福指数”包括人均道路面积、每万人医院床位数和平均预期寿命等指标;它提出打造“设计之都”,并在今年12月7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批准……

  这个演绎了无数速度神话的城市,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沉淀下来。正如深圳市市长许宗衡所说,深圳人要开创一条和谐社会和效益社会的发展道路,创造一个“人性化”及各阶层和谐的社会。

  这里曾经风驰电掣

  那句震惊全国的标语,最初是用圆珠笔写在一张32开的白纸上。那是1981年3月下旬,袁庚希望为建成不久的蛇口工业区“搞一点精神上的东西”。当时,国家正在提倡“五讲四美”,不少地方组织文明商店活动,甚至组织上万人打扫马路。但袁庚表示“不想搞大话”,而是提出具有蛇口特色的口号。

  在一次办公例会上,他从深灰色的西裤口袋里摸出了那张白纸,展开念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顾客就是皇帝,安全就是法律,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之后,这些话的前两句被制成一人多高的宣传板,竖立在工业区指挥部的大楼前。

  这两句话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指责这是宣扬拜金主义,还有人批评蛇口人要钱不要命。一个月后,袁庚命人悄悄把标牌取下。他对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开玩笑说:“写这标语时,我就准备戴帽子了。”

  这段曲折的故事,35岁的胡洁并不知道。作为深圳市承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营销总监,她负责“慢城”这个楼盘的广告策划和销售。

  每当遇到客户参观,她会用这样的开场白介绍自己的项目:“你希不希望有个地方,能够让你放慢脚步,来静静地品味生活?”这种描绘常常引来附和:“对对,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这与胡洁16年前来到深圳的氛围完全不同。在那个年轻姑娘的想象中,这个南国城市是富有激情的冒险乐园。虽然之前并没有亲眼见到这片土地,但她期待着在这里开辟新的生活。

  然而事与愿违,展示在她面前的并不是梦想中的乐园,而是一个充满巨大压力的地方。她清楚地记得自己一个同学,哭泣着给家人打电话,要离开这个“鬼地方”。

  但胡洁对自己说,不能走,不能这样空手回家,于是她咬牙留了下来。为了赶出一个策划文案,她曾经三天三夜没有睡觉。“那个时候,真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呀!”她感慨地说。

  这句话也成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最好注解:仅是蛇口,就在成立之初的5年内引来90多家工业企业和20多亿港元的协议外资,工业产值由零激增到22亿港元;1985年,当时的深圳市委书记梁湘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报告,媒体均以《四年国民经济总值超过过去30年总和》为题大加报道;1992年1月23日上午,第二次视察深圳的邓小平在即将离开时,向码头走了几步,又突然转过身来,对深圳领导说:“你们要搞快一点!”

  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似乎就是个理想国。这里巨大的、几乎没有开发的资源和环境首先吸引了大量移民。最初,是一眼就看得到的土地。1983年,一个叫尚志安的湖北人,闯进深圳市政府说:“给我政策,不要市委一分钱,就能在荒山野岭的上步开辟出一个工业区。”

  他首先向银行贷款2300万元,然后不等房子建成就开始预售,拿了预付款再去建房子。1983年,深圳第一个工业区上步工业区建成——17幢标准厂房,3幢职工宿舍,l幢管理大楼,1座仓库,还有餐厅、变电站和运动场等一批设施,竣工面积达21万平方米。

  这一年,一个叫王石的年轻人也搬到这里。他本来的计划是待两年,挣够去美国的钱就走人。但他意外地发了笔财——直接把东北玉米倒卖到香港——一下子就赚了40万元。25年后,王石没走,深圳从渔村变成了千万人居住的大都市,他本人则成了拥有220亿美元市值公司的董事长。

  从电子轻工业为主的八卦岭工业区,到机械加工为主的梅林工业区,从轻工纺织为主的莲塘工业区,到建材为主的龙井工业区,深圳迅速成长为国内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1994年深圳GDP已经超过许多传统工业地区上升到全国第六,而工业总产值最高蹿升到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深圳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