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从他乡变成故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09:21  中国青年报

  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件设计的作品

  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再到今天的“创意深圳”,如今,“创意”正在取代“速度”,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新名片。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不再仅仅是巨型钢铁和玻璃结构的摩天大楼,到处充满着艺术气息的涂鸦和别具一格的设计作品。

  在位于市中心的福田区田面村,你会领略到这个城市“创意”的一幕:一排排红色墙面的高楼大厦之外,坐落着10栋灰色建筑,其中一栋墙壁上还用数万片不锈钢金属片,组合出来四个4米多高的名人头像,他们分别是达·芬奇、爱因斯坦、爱迪生和贝聿铭。

  据深圳市灵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帅兵介绍,这些大师依次代表了艺术、创造、技术和设计。作为这个名为“设计之都”的创业产业园区投资人,她负责建设和运营这个本地的文化产业项目。

  她难忘第一次来到田面村看到的场景。那是2000年年初,田面村还是一片工业区,主要租给来自香港的“三来一补”制造商,生产服装、鞋帽和玩具等。

  “就好比一个大杂院,有满是油烟的大排档,叮当作响的修理铺,污水横流的洗车场。”向帅兵回忆说。

  提及这里的卫生情况,在附近打扫卫生的张老汉也抱怨不已:“那个时候垃圾很多,有些打工妹,一边吃瓜子,一边把皮儿往地上扔。”

  更早之前,这里是一片农田。一位当地老人向记者介绍道,这里过去种植着水稻、甘蔗和香蕉等农作物。“穷啊,那个时候我们很穷。”她颤巍巍地说。

  但向帅兵看中了这块地方。2007年,她投资上亿元,和区政府合作把这个城中村改造成为产业园区。“我们成功实现了从‘三不变’(物业产权不变、用地性质不变、建筑结构不变)到‘五个变’(低端产业变成高端产业、旧厂房变成创意产业园、蓝领变成白领、低效益变成高效益、旧貌变新颜)的跨越式发展。”她不无骄傲地说。

  如今,那些老旧的厂房被改造成了现代的办公大楼,昔日破败的工业区成为新潮的创意产业园区。据统计,已经有大约70家工业设计企业入驻,其中包括国内龙头设计企业,如嘉兰图、浪尖、中信国华等,也包括外资知名设计企业,像美国的奥斯本等。

  “一个来自珠三角的1元钱橡胶,因为手中一个完美的创意设计,变成了几十元的产品。”浪尖公司首席设计师罗成打比方说,设计就是增值器,就像一块布料如果变成时装,价值就翻了几十倍。他们公司入驻园区以来,设计产品覆盖了价值10亿元的工业产品。

  田面村的变革只是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在2005年前后,深圳明确开始了第三次产业转型,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由工业变更为服务业,或者更为准确地说,由所谓“高新技术产业(实质是IT等制造业)”转变为“高增值产业”。

  事实上,如果要计算深圳设计的“第一”,那是数不完的,这里有中国内地最大的酒包装生产企业深圳金之彩包装公司、烟盒生产企业劲嘉彩印集团、药品包装企业九星印刷包装中心、儿童玩具图书制造和出口商鸿兴印刷有限公司;深圳珠宝业拥有22个“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占全国珠宝业的近一半,另外还有10多个“广东名牌”和10多个“广东著名商标”;1951年成立于巴黎的世界平面设计师协会成员中仅有6位来自中国,其中有4个是深圳人,分别是陈绍华、王粤飞、韩家英和毕学锋。

  在深圳提交联合国申报“设计之都”的报告中,开宗明义写着:深圳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一件最佳作品。

  从他乡到故乡

  同中国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的历史和传统十分平凡,甚至稀薄。翻看这里的历史,能够找到的名人寥寥无几,在文学、艺术和教育等方面也并无重要传统。更关键的是,对于这个城市的认同感,曾经那么匮乏。

  导致这种匮乏的原因很简单:移民是深圳绝大部分人的共同身份,而且这一迁入的过程还在不断延续。当1979年深圳建市时,它还是人口不超过31万的小城。经过20余年的发展,这座城市的人口已经增长了40倍。根据2006年的统计,深圳市人口已超过1200万,但户籍人口只有212万。

  对于不少深圳人来说,这座城市属于“异乡”,是“别人的地方”。一个名叫曾野的自由作家说:“深圳是一个一眼看不到转折点的城市,是那种一转过去前边就是光明前途的转折点。深圳很大,很现代,算得上中国的最高峰。可是这个城市却显得那么陌生,有时经过深南大道,我都会有想哭的冲动:那么美丽的城市,我却不能在其中找寻一个位置。”

  但这些当年的热血青年已经开始为人父母,也因此转变为深圳市民。“对我们来说,生活在深圳,也和生活在别的城市一样,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胡洁说,“开始关心早点和菜价,关心住宅周围的环境,关心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质量。”

  一个周日的清晨,位于市中心的莲花山公园有很多游人。有一家三口来登山的,也有老人带着孩子放风筝的,还有年轻人推着轮椅上的父母来散步的。

  在莲花湖岸边,一群老人正在放声歌唱。一个身穿中式服装的中年人在中间打着拍子,旁边坐着拉手风琴的、吹葫芦丝的等乐器手。“要是有人来问我,这是什么地方,我就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的家乡……”高亢的歌声一直传到了莲花山顶。

  而在海拔532米的山顶上,来自广东湛江的陈老汉和4岁半的孙子在休息。他的儿子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来深圳发展,如今在一家保险公司担任业务经理。

  “这里比家里空气好,环境也好,对我们老人家身体很好。”76岁的陈老汉说。

  不远处的山西人付先生已经66岁了。他拎着一个装海天酱油的大塑料瓶,用自制的大号毛笔在地上临摹着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陈老汉一样,他也是来这边帮着儿子看小孩的。

  对于他们这一辈来说,深圳不过是个养老的悠闲之处,但对他们的儿孙却是另外一回事。陈老汉刚刚上幼儿园中班的小孙子就对湛江老家一无所知,说起自己的籍贯,他大声嚷嚷着:“我是深圳人!”

  事实上,视深圳为家园的人们,已经开始和这座城市融为一体,休戚相关。他们会在各种场合用各种方式发表对深圳的看法,也会为深圳的走向和定位争论不休,对他们认为“有损深圳形象”的批评反唇相讥。

  因此成立的“因特虎俱乐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8年来,这个依托网络成长的深圳民间智囊团队,一直关注和研究这座城市的一举一动。对此,他们的虎坛宣言是:“奇迹原可尔手创,我等皆为缔梦人。愿我们以此相勉励,共同呵护我们的深圳梦、中国梦。”

  而这个梦想的起点,或许就是那块“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牌子,虽然它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也没有了当年的意义。

  这天早上,在原先竖起标语牌的地方,一个中年妇女正在吆喝着卖花,富贵竹、百合花和红玫瑰依次排开。旁边是化妆品小店和美甲小铺,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孩子在追逐、游戏。

  这座曾经以“快”著称的城市,现在的确“慢”下来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深圳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