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开放后“民告官”第一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10:55   央视《新闻调查》

  温州日报记者 沈绍真

  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当中有许多事情,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更多的是经济方面的,法治建设这方面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情,这个事情不仅仅是在温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是在中国法制史上产生影响的这样一个事件

  解说:这起无可争议当选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事件的,是1988年发生在温州的一起渔民状告县政府的案件,它曾被媒体称为改革开放后“民告官”第一案。案件的原告包郑照老人已经在4年前去世,当年负责打官司的二儿子包松村,如今也已经年过半百。

  包松村:

  一个农民家庭能拿起法律武器和政府打官司,尤其是把县政府的领导能打上被告席上,这一点意义真的是蛮大的。

  解说:这场官司已经成为包家人一生难忘的经历。故事发生在1985年,当时, 包家经镇城建办批准,在苍南县捧艚镇东面的海滩上,建立了三间三层楼房,并办理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但县政府根据相关法规认为,包家的房屋盖在了海堤范围内对抗洪防汛造成了干扰,要求包家自行拆除,包家没有理会。当年7月,县政府对包家的房屋实行了强行拆除。

  解说:花了10几万盖的房子被拆掉了,包家人无法接受,决定上告。包郑照让高中文化的包松村赶往杭州聘请律师,然而, 1985年的中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调节民事主体与行政部门关系的法律,法院不受理他家的官司

  包松村

  院长还说了一句比较实在的话,我县法院怎么受理,你这个(告)县政府的案子呢,要么你到上面去。

  解说:包松村为了立案,就奔波了一年多,依然没有眉目,他没有想到,当时 全国像他一样处境的人还有很多。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应松年:

  那时候告的比较多的呢,是公安 、治安管理,当时我们在起草《行政诉讼法》的时候估计,说每年起码有300万起的治安案件,那么假定说100起里边有1个人不满意,那加起来就3万起。

  解说:经过几年的开放搞活,到80年代中期,全国的经济形势渐渐好转,公民个体越来越多地与行政部门发生关系,“民”与“官”之间的纠纷日渐增多,但在当时,除了单行法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个别类型案件外,公民想跟行政机关讨个说法大多是于法无据的状态。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实施之后,全国人大开始着手《行政诉讼法》的准备工作。

  顾昂然:

  当时群众反映,我给彭真汇报的,就是说,官告民一告一个准儿,民告官没门儿,彭听以后,说这个问题要解决。

  解说:1987年,全国人大成立了《行政诉讼法》起草小组,应松年加入其中。但是立法的筹备并不能迅速解决,包家人立案的难题,包松村请的律师楼献,当时在杭州《民主生活报》任法律顾问,他开始通过媒体为包家呼吁,并不断向有关领导反映。1988年 案件受到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的关注,他指定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当年的民告官第一案,最终还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进入了司法程序。

  律师 楼献

  我们立案以后,他们认为包家是“刁民”,有许多媒体给包家的名字就是清障“钉子户” 、无理却告状。现在这个案子被温州市人民政府,变成温州市改革开放的十大案例之首的,其实就是在当年,当时“破冰”是非常难的包括农民他出来告状的时候,也是偷偷地跑出来的。

  解说:而在同时的北京,《行政诉讼法》起草小组,面对的来自行政部门的压力也非比寻常。

  应松年:

  这么大一支行政队伍,有这么多人的意见,你是不能不研究考虑的,我听说过有一个省,曾经联名给中央写过信,说你要实施这样的东西,我们有可能当被告,我不干了,结果总理表了一个明确的态,《行政诉讼法》是必要的那意思就是说你要辞职、你辞吧,所以这事情后来就拉倒了。

  解说:行政诉讼挑战的,是中国几千年民不能告官的思维,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包家的官司迎来了开庭的日子,舥漕小镇变得热闹起来,但此时,作为被告的县政府陷入焦灼之中

  原苍南县县长 黄德余:

  我该不该出庭这个事,当时就是我们四套班子,专门开会研究,百分之七八十的领导说:你不能出去,一个,这个舆论已经是造得沸沸扬扬,非常大的,你有一两句话讲不好,抓住你的漏洞,把你扩大起来,政府形象不好。

  原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 叶右荣:

  他们都不来的,不来我们就说服,这么大的事不出庭怎么办呢,肯定还得让他们来

  解说:研究了几次,最后县长黄德余,还是决定亲自出庭。由于要求旁听庭审的人数众多,温州市中院把开庭的地点挪到了苍南县电影院,人们象过节一样涌向这里。法院印发了1000张旁听证,但依然是一证难求,精明的温州人甚至做起了生意,当时一张旁听证炒到了100元。奔波了两年,包家人终于盼到了开庭的一天,不懂普通话的包郑照老人,带着四个子女坐到了原告席上,前来旁听的几十家媒体记者,见证了这场不同寻常的官司。

  温州日报记者 沈绍真:

  原告这方面的亲戚,然后他们都会给自己呐喊助威,当讲到一些有利于自己

  这方面的观点的时候,法庭上面一些人就会鼓掌什么的。

  解说:庭审从早晨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法院没有当庭宣判,庭审结束的时候,黄德余走到了包家人面前。

  原苍南县县长 黄德余:

  庭审结束以后,我过去跟他们拉拉手,新加坡的一个记者,香港新加坡的一个记者,紧紧跟在我的后面,马上把这个镜头拍了我觉得也内疚,工作没有做好 ,是不是啊?有的东西就是能够不会出现这些问题的,是不是还有其它的途径,怎么讲, 心情很复杂。

  解说:农民和县长的手握在了一起,官司虽然以包家败诉告终,但县政府也从这起官司当中,总结行政方式方法的得失,诉讼双方在经过法庭的对峙之后,相互理解,这起官司也在中国的法制史上,留下印记,成为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标本。

  解说:包家的官司结束两年之后,《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政府和个人在法律面前地位完全平等,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之后,《行政处罚法》和《国家赔偿法》等法律相继颁布实施。随着行政诉讼制度的不断完善,1993年,国务院提出“依法行政”的口号,2004年,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我国要花十年的时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应松年:

  说明我们在建设市场经济的过程当中,我们政府有个高度的自觉,知道你要建立一个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你政府必须是一个法治政府,没有别的道路可以走的。

  解说:打完官司后,包松村开始经商,成为温州众多凭着改革开放政策,富裕起来的一员,官司结束后的第三年,儿子出生,他给儿子取名包诉讼,来纪念当年的官司。

  串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已经成了世界各国所公认的法律原则。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同样是在公元前,在中国也出现过类似的表述,那就是《史记》当中的一句话:王子犯法 与庶民同罪,但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当中。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这几乎都是不可能的,《行政诉讼法》在1989年颁布,民告官在中国终于有了法律的依据,它意味着在法律面前,不仅人和人平等,公权力部门也必须被平等地放在法律的天平上,改革开放三十年里出台的每一部法律,背后都有一段故事。2007年书架上又多了一部法律──《物权法》,这部几年里最受关注的法律,从最初酝酿到颁布实施,历时13年。

  律师 张桂茹:

  每一个小人物所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生活当中百姓所遇到的,我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老百姓你对物是怎么所有的,你对物是应该怎么使用的,你使用的时候,怎么不侵犯别人的利益。

  解说:这是天津一名喜爱工艺美术的律师,捏的泥人,几百个泥人,几十个故事,用来解读《物权法》,因为从来没有一部法律像《物权法》这样,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但也从没有一部法律像《物权法》这样,从酝酿到出台历时13年,充满曲折。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依法治国 法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