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杜绝校园暴力需要法治新视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2日09:50  法制与新闻

  凌锋/文

  最近,频繁见诸报端的校园暴力新闻,令“校园暴力”这个并不算新鲜的话题再一次引发公众的关注,让我们在感觉沉重的同时又必须面对,因为这关乎民族的未来。

  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转型期,多种社会矛盾的衍生和存在使得校园暴力成因更为错综复杂。就大的方面来说,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社会人际关系日渐疏离、社会控制能力削弱、社会无序状态加重,加上不良环境的诱惑,容易使青少年结交帮派,发生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就现行的教育体制而言,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容易使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由于功课的压力和挫折,造成身心紧张焦虑,在无法得到适时排解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暴力行为;同时,青少年在偏差行为的初期如果受到严厉谴责甚至羞辱,被贴上不良标签后,会使这些青少年产生适应上的困扰,以更为严重的偏差甚至暴力行为,来否定社会或者进行自我防卫和适应;除此之外大众传媒为了追求收视率,放弃社会责任,致使庸俗、暴力节目充斥荧屏,使人格未成熟的青少年在无意中形成暴力倾向的行为模式等等。

  上述复杂的原因一旦作用到具体现实中,便发生了一幕幕令人扼腕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园暴力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上的毒瘤,并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因此,全社会必须行动起来认真对待校园暴力。 为此,我们不能只埋怨家长家庭教育的纰漏、只批评学校管理的不完善、只希望学校周边少些网吧或只寄希望书本上的法制教育等,我们应该用更为系统的新措施、更为广阔的新视野,将宏观与微观、法制与道德、社会与学校、家庭教育与社区工作等全面结合起来,杜绝校园暴力。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组织机构,校园暴力行为与整个社会文化密不可分,对于正处于成长中、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来说,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全面的、无法阻挡的;校园暴力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最为根本的立足点在于转型期社会大气候的变化,一方面要靠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建设,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快、有效、最大范围的传播;强调法治解决校园暴力,不只是要求书本上的法制教育以及打击青少年犯罪行为,更要求通过法律手段促使得那些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机制更加完善。

  其次,进一步完善教育体制,强化人文教育,改革教育评估和教育评价方式。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办法做出改革,将法治精神所蕴含的平等、公正等人文价值理念贯穿教学始终:对学校的评估应该侧重于学校里教育机会的平等,而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估;同时教育评估应更加注重学校是否建立健全了全员式、和睦相处的教育关系模式;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和处于心理发展特别周期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注。

  另外,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减少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事实证明,文化的混乱会导致思想混乱和行为失控。由于传播色情、凶杀、暴力的出版物以及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充斥学生们的视野,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模仿力都很强,结果校园成了他们的“试验场”,同学成了他们的“试验品”。对于文化产品的管理,单纯强调靠大众传媒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进一步加强审查和监管,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完善包括分级制在内的文化产品管理机制。

  最后,还是要有效地开展法制教育。应建立健全学校的法制教育体系,让书本上的法律知识活起来,通过更加灵活有效、人性化的法制教育方式,真正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学会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要增强学生依法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还要强化社会治安,努力使每个青少年具备基本的是非观念,使之能够习惯在法律的严肃性下理性地成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