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CCTV7致富经专题 > 正文
在河北省灵寿县一户农家大院里,王三妮正在加紧制作一尊铜鼎,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王三妮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出 来的铭文,王三妮给这尊鼎取名恩惠鼎。
王三妮:每次去领补贴款的时候看到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我认为再花多大的代价也要把铸这个鼎,也得把这个事 记述下来。
王三妮是南寨乡青廉村的农民,他经营着一家小型的青铜器手工作坊。记者采访时,他的恩惠鼎已进入了后期的制作 工序,整尊鼎预计要花掉王三妮5万元,差不多是他一年的收入,但王三妮铸这尊鼎并不是为了挣钱,用王三妮的话说,他铸 鼎是为了记录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事。
早在2005年的时候,王三妮就曾花8万元铸过一尊鼎,同样也是为了记录一件大事。
王三妮:有人出50万买这个鼎,但是都报道了,我们不卖国家收藏就捐给国家,国家不收藏就自己收藏。
到底是什么大事,使一个年收入不到5万元的农民,3年内花13万元两次铸鼎。
王三妮的家乡灵寿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西靠太行山脉,东临华北平原,全县31万人口,农业人口占了28万,农 业税占灵寿县财政收入的19.7%。2002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是2476元,但灵寿县却有24.8%的农民人均纯收 入不到820元。2002年灵寿县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
副书记任建忠:大部分的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农业上的灌溉也是比较差的,虽然是多少年,老百姓为了打粮食流血流 汗,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以前,农民的收入还是比较低的。
在中国,每个农民都知道种地就得纳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三提五统等等名目繁多的税费,很多连农民 自己都记不过来,占了农民支出的很大一部分,这种现象曾引起国内很多专家学者的注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孔祥智就是其中 之一,孔祥智主要研究农业政策分析和农业技术创新经济学。
孔祥智教授:你要做很多事情,钱都要从农民那来,有的是农业税,有的根本不是农业税,三提五统,有的也不是三 提五统,三提五统之外有些附加,随便向农民收钱,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们之所以说三农问题非常严重,非常严重, 严重就严重在农民负担很重。
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国家自2000年开始在全国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实行税费合一,即把原来由农民负担的各种杂 费统一纳入农业税。灵寿县的农业税改革从2002年开始,这次改革以后,灵寿县每个农民的负担从一年前的76元左右下 降到56.14元。但对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来说,56.14元依旧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农民焦栓妮:过去都是纳粮,农业技术也上不去,粮食是有产的多的,有产的少的,有的能纳起,有的纳不起,所以 给上级增加负担。
农民王老正:我心里想应当纳,是国家的政策,到时候钱没有,挑点粮食或者别的当国家的农业税。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很多农民非常理解,但有时候农民也感到为难。2002年,灵寿县的平均亩产量只 有286公斤,除去农业税,种地几乎无利可图,农民种地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多农民陷入了一种收入越低产量越低的恶性循 环中。每年一到交粮纳税的时候,就是农民最困难的时候,马家庄村的马玉辰对此深有体会。
农民马玉辰:我是特别困难,但是钉子户我不是,我是困难户,我四亩地一年的收入达到2000斤,我就高兴坏了 。
那时候马玉辰家一年最多可剩下200斤粮食,按当时的价格不到120元,可是他们家却要交270元的农业税费 。令马玉辰难过的是,自己得了腰椎盘突出,干不了重活,两个孩子却还在上学,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就靠妻子,日子一直过 得非常拮据。
马玉辰:这是我以前的旧宅子,我以前想都不敢想,我那个新的,新旧对比现在我这等于是个危房了,可以看一下
这是马玉辰祖上传下来的老房子,过去马玉辰一家就住在这里。那时候他家基本没有积蓄,哪有钱换房子,每年的农 业税就已经够他们忙活了。有时候还因为交不出农业税,和上门收税的乡镇干部发生过一些尴尬。
农民马玉辰:男的不出头,老婆孩子出头,你要钱我没有,女人孩子都这么说,农村的孩子。
韩喜中:老百姓都是提着我们,都说没钱改天来吧,这个你们先走吧,就把门锁了,不让我们进去。
韩喜中从事农业税收工作已经20年。在他的记忆中,每年的税收工作往往得持续三四个月,就像是一场拉锯战,不 是他得罪农民,就是农民得罪他。
韩喜中:有的钉子户威胁你,你再来砸你的车,揍你,这时候工作实在没法干,想过不干。
副书记任建忠:有的乡镇干部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有时候部分乡镇干部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干 群关系,也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免除农业税之前,农业税由地方负责征收,所得收入归地方政府,纳入地方财政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很多 乡镇干部和教师的工资来源很大一部分实际来自农业税,为了保证这部分资金来源,很多乡镇干部的主要职责就是催粮纳税。
农税局局长:越穷越收,你不收保证不了工资,所以造成了越穷越收。
蒋和平教授:乡镇政府当做上面的一些考核指标,你必须要完成农业税收这个指标,所以他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 有的是到银行借款,有的是找企业借,先把农业税交了,这个叫代农民交税。
蒋和平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教授,他在三农领域有十年的科研经验。蒋和平认为,农业税在给农民造成 一些负担的同时,也给一些完不成税收工作的乡镇带来经济压力。加剧了乡镇干部和群众的紧张关系,一边是乡镇干部使出浑 身解数收款收粮,一边是农民交不起税。
2002年,灵寿县有20%左右的农业税收不上来,直接影响了乡镇干部和教师的工资发放。就在南寨乡财政所的 干部为收粮纳税操心忙碌的时候,青廉村的农民王老正却在为另一件事担心。
2002年,王老正在青廉村村东种了五亩小麦,村西种了5亩杂粮,从播种的那天开始,王老正心里就一直在为村 西的五亩杂粮担心。
王老正:不能说不打粮食,只有风调雨顺的时候,可以打点低产作物,可以打一部分,根本上玉米麦子都不敢种,因 为种了没有水。
青廉村一共有5000亩地,村西占了两千亩。但是村西都是没有地表水的旱地,不适合种小麦和玉米,每年只能种 一季芝麻黑豆之类的小杂粮,而且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年情好的时候能收二三百斤,年情不好的时候,村西的庄稼就颗粒无 收。王老正家有5亩地在村西,差不多是他家一半的地。如果水的条件能够解决,村西的种植条件就能得到明显改观。王老正 想过打井抽取地下水,但是这个念头很快就打消了。
王老正:打井投这个资你得酝酿啊,没有资金你怎么敢打,没有资金打不上,根本打不上,想都不敢想。
当地人都知道,村西的地属于山坡地,地下100米深左右才有水,打这样的水井包括购买设备,没有十万八万根本 拿不下来。当时农民除了交农业税,一年到头的没有多少积蓄,生活都很紧张,打井只能是天方夜谭。
王老正:老百姓都是先把村东的水地养好,村西的打一点是一点,不打就算了,这么个想法。
在青廉村,不仅村西的地因为干旱产量低,村东的地也因为农药化肥等投入不足,导致产量只停留在亩产五六百斤的 水平,种一亩地一年的纯收入还不到一百块钱。很多农民只好出外打工。
王军峰:以前出去打工,回来交农业税,要是有10亩你种5亩就够吃了,5亩就撂荒。
王三妮:农民都是结婚都不好结,搞个对象是干农活的都不愿意。
王三妮在青廉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看到本村的姑娘嫁出去的多,留在本地的少,从外面嫁进村里的姑娘的更是少之又 少。而本村的小伙子也是一个个地往城市里跑。农民的低收入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3年,中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是2622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8472元,农民的收入不到城镇居 民收入的三分之一。
蒋和平教授:当时我们城里的居民征税是800元,所以农民200块钱你就征税,那是非常不公平的。
孔祥智教授:我们中国的小农户,每家每户半公顷的土地多一点,要在国际市场上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大农户同 台竞争的啊,竞争本来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他们的收入有百分之五六十是政府补贴的,我们还要纳税,这更不平等了。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贯彻“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2004年中央 出台“一号文件”,实施“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草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包括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粮食保护价收购等。
蒋和平教授:一个托底的作用,就是你种粮你至少你不会亏损,我保证你至少有一个最低收益,给农民发去一种信号 ,就是种粮还是有利可图的。
2004年,在距离北京230公里外的灵寿县,根据中央1号文件的精神,灵寿县的农业税税率由原来的7%下调 为4%。从56.14元下降到34.24,人均减少负担21.9元。减免农业税的数值虽然不是很大,但对于收入较低的 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坚定了农民从事农业的信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005年3月15日,北京传出了更振奋人心的消息,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做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将在全国全部免除农业税。
农业税始于春秋时代鲁国的“初税亩”,在中国已经有2600年的历史。在历史上,农业税一直是我国财政收入的 主要来源。在新中国成立最初几年,农业税一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40%,
经过27年的改革开放,随着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2004年农业税占 各项税收的比例仅为1%。因此取消农业税对财政减收影响不大。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 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灵寿县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从2005年起提前一年全部免征农业税。这年3月,王老正惊奇地发 现不但不收农业税,而且他们家每人还领到了8元钱的农业补助。一直想打井的王老正一下子来了劲,他拿出自己的家底4万 元,然后东拼西凑又借了四五万元,在村西挖出了一口100米深的井,王老正坚信不过十年八年就能把本钱挣回来。
王老正:这个泵里面的芯是一万,泵管都是5000。
有了水之后,村西的种植条件一下子变的和村东的一样。而且因为免税农民手里有了钱,都愿意购买农药化肥加大对 土地的投入,青廉村的粮食产量比过去翻了一番。
王老正:有了这个井以后,都是麦子棒子两季,一千斤棒子一千斤小麦,这个是最保险的,最低也是八九百斤。
李旦妮:最不好的地,全是石头,你看这棒子这么大是不是,一亩地能打七八百斤。
雷新书:你们可以实地看一下,你们往高处看一下,家家户户的房子上玉米,这么粗这么长,家家户户一堆一堆的, 这就是实惠。
对灵寿县的老百姓来说,2005年是特殊的一年,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比上一年增加300百元达到了2700元。 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第一次种粮不交税,第一次领到补贴款,粮食平均亩产量第一次达到了350公斤。喜悦之情,溢于言 表。
农民雷新书:感谢党的政策,感谢中央领导的支持,由衷的感谢。
焦栓妮:把农业税免了,种地还有补助款,这个政策比较好,这个是得到了群众的拥护。
就在乡亲们都用鞭炮声和发自肺腑的言语表达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时,王三妮也深受感动,他心里一直在酝酿 ,一定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记载这件大事。从事青铜器铸造行业的王三妮知道,历史上很多重要事件都是用鼎的方式记载的 ,他觉得免除农业税这件事比历史上任何一件事都重要。2005年10月,王三妮拿出原本打算买车的钱,花8万元开始铸 造一尊高99厘米,重252公斤的鼎,取名“告别田赋鼎”。
王三妮:我是农民的儿子,祖上几代耕织,辈辈纳税,今朝告别了田赋,我要代表农民铸鼎刻铭,告诉后人,万代歌 颂,永世不忘,咱是代表农民把这个事记述下来了。
2005年10月,灵寿县免除农业税的第一年,马玉辰家发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他家的四亩地打出了3000斤 玉米,丰收的粮食堆满了家里的各个角落;第二,在妻子的照料下,他的腰椎盘突出好了;第三,韩喜中给马玉辰带来了致富 信息,马玉辰决定养4头奶牛。
马玉辰:过去什么农业税,我是相当抵触他,不能说闹过事,现在他们还为困难户送来致富信息,我现在养了奶牛, 我不能说感谢他一个人,只能说感谢政府。
经过几年的发展,马玉辰已经有了14头奶牛。2007年3月,马玉辰家发生了一件喜事,他们告别了50年的老 房子,迁进了新居。
马玉辰:在政府的好政策下,没有她我这个房子也没有,政府给我送来的致富信息相当好我现在不能说达到小康了起 码把我这个贫困给我解决了
韩喜中:现在老百姓见了我们,请我们到他们家吃饭,过去他们躲着我们差别非常大。
原来想过换工作的韩喜中,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虽然现在还是经常下乡和农民打交道,不过工作内容却发生了18 0度变化,过去上门收钱收粮,现在上门送钱送信息。农民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大转弯,以前老百姓不欢迎他,如今 老百姓盼着他。
广播:所有养牛户,赶紧上大队领你们的奶牛补贴款。
这一天,韩喜中来到南寨乡马家庄村发放奶牛补贴款,13450元不到两小时就发完了。
村民:感觉不错……
记者采访时,刚好遇上一场农家院里的婚礼,新郎叫马飞,南寨乡清廉村人;新娘叫李静,陈庄镇新开村人。随着农 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留在农村的女孩子慢慢多了。2007年,灵寿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289 8元,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副书记:我们灵寿县是05年取消农业税的,比04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00多元,现在每年都增加一百多,我觉 得增加的幅度是很高的。
卢远虎:像我们村以前有三四个小卖部就不错了,现在我们村光路边就有10来个门市,好多地方一天能卖一千多, 次的一天能卖几百元,你想老百姓没钱能去买吃的吗,买什么,鸡、鸭、肉。
2008年,我国的粮食实现了连续第五年增产,预计产量超过5000亿公斤。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在 时下金融危机和粮食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我国的粮食价格能一直保持平稳,正是在党和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重大措施推动 下得来的。随着粮食增产,农民收入也不断上升,今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4388元,同比增长6%。
教授:连续四年超过百分之六,而且连续四年增长的绝对值超过300块钱,这是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新中国历 史上没有过的。
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投入资金5625亿元,比2007年增加1307亿。跨越式增长的支农投入 背后体现了中央对支持“三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视。
2008年4月,因为看到中央出台的多项惠农政策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三妮又有新动向,他认为之前 的“告别田赋鼎”已经涵括不了国家这几年出台的多项惠农政策,于是决定出资5万元再铸一尊鼎。
王三妮:第二个鼎,名字是我起的,恩惠,恩是党对农民的恩情,惠是农民得到的好处。
在恩惠鼎上,王三妮把免除农业税以后,老百姓所受到的种种优惠归纳为十项内容:
一、从2006年1月1日起,农民告别了2600年的田赋。我是灵寿县青廉村人,全家7口人、14亩地,免去 了一年500余元的农业税和“三提五统”。
二、农民告别田赋后,国家还给农民种粮补贴钱,我村农民每亩地一年可得到6.6元补贴款。
三、农民种粮,用化肥、农药、柴油,国家也补贴。我村农民每亩地一年可得到综合补贴钱16元。
四、农民种地,国家给良种补贴,我村每亩地一年可补贴10元钱。
五、农民购买大型农机国家给补贴。购买7万多元的联合收割机国家补贴1万余元。
六、农民卖余粮国家按最低保护价收购,决不让农民吃亏。
七、国家给农民施行合作医疗。农民看病住院,按规定治疗,国家补贴药费50%。
八、国家对农村孤寡老人施行五保和低保,我村2007年有28人入了五保,每人每月可享受到100元的照顾。 有22人入了低保,每人一季度可享受照顾90元钱。
九、国家施行九年义务教育,农民子女上学免费。我村共有学生270名,每人一年免了184元的学费和书本费。 贫困住宿生还能享受补助。
十、国家施行“阳光工程”,对困难的农民工,免费培训技术。从2002年至2007年,惠农政策给我家7口人 带来收益共5000余元,深感党和政府对农民的恩惠。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重播:每周二至周六 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