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失去的,得到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09:55  四川在线

  -本刊记者/孔璞(北川擂鼓镇报道)

  失去了另一半的他和她走到了一起,他们必须活在当下,开始新的生活,但有时也会回到过去

  哭了70多天之后,何荣决定找一个男人。

  在一拨又一拨亲朋好友的劝说中,“趁年轻,找个男人,再生个孩子”这句话令何荣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她只有39岁。

  儿子刘超是何荣的命根子,身高接近1米8的大小伙子很疼爱母亲。何荣吃药的时候药片容易卡在嗓眼里,以至于每次吃完药刘超都会叫她张嘴,看看咽下去没有。

  何荣一直无法判断刘超是否真的离去,她经常会在和朋友打麻将时起身,说给娃儿做午饭去,留下一桌的牌友面面相觑。

  “再生一个儿子,一个和刘超一模一样的儿子,每天只要一推门就能看到他坐在床边冲自己笑。”

  在这样的理想的鼓舞下,11月20日,何荣与贾德军在擂鼓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拥挤的小屋里领了结婚证。这是震后第6个月零8天。他们成为震后北川县擂鼓镇第一对双方丧偶重组的家庭。

  何荣

  在何荣做出找一个男人重新开始生活的决定时,曾经的四口之家如今只剩下她和亡夫前妻留下的女儿,但因为谈恋爱和家里闹矛盾,这个女儿已经两三年没回家了,甚至父亲死后也没有回来看一眼。

  何荣寄宿在弟弟家,母亲和弟媳妇终日陪着。地震后,她一度想过自杀。在给亡夫上坟时,她总是哭着哭着就埋怨起前夫的自私来,留她一个孤零零在世上。“咱俩死了,留儿子活着该多好!”

  亡夫刘远孝长她11岁,两人结婚也将近20年了,刘远孝十分宠爱年轻的何荣,让何荣辞了工作,当家庭主妇。邻居都开玩笑说刘远孝待何荣就像父亲待女儿一样。

  儿子刘超的死亡彻底摧毁了何荣生存的意志,这个17岁的大男孩曾经占据何荣生活的大部分空间,他的离去令何荣发现生活空虚地无法过下去。她终日枯坐在母亲的店铺里,像木偶一般。

  亲朋好友来劝的人络绎不绝,开始何荣对这些劝说一概不理,但7月中,“孩子”这个词击中了她最脆弱的神经。她相信,一个和刘超一样的儿子会令她重温震前的幸福生活。与此同时,何荣也意识到,“趁年轻”包含着另一层含义:再等待,就不年轻了。

  在震后灾区,要重新组建家庭,何荣的条件算是数得着的,因为她正值中年,而且没有孩子的负累。地震摧毁了人们大部分的财产,是否有钱已经不是择偶首要考察的硬件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和没有孩子的负累(孩子去世,或者已成年独立),成为重要的加分条件。孩子正在上学尤其是在上中学的丧偶男女是最难找到另一半的,可以预料到的沉重的学费负担,降低了他们组建新家庭的可能。镇子上正在相处的十几对,大多是双方都没有子女负担的。

  但是何荣打算要个孩子,这一下子令她的选择范围变得狭窄起来。和她年纪相仿或者年长的人很少有愿意在这个年龄再要个孩子的。邻里朋友给她介绍了好几个公务员,有的甚至在绵阳还有着房产,但因为不愿意要孩子,何荣都客气地婉拒了。“丈夫过世未过百日,我不想谈。”有一些是熟人,何荣不愿说得那么直白。

  何荣不再抗拒与人交往了,她开始偶尔离开店铺,和朋友们聊天打牌,打发时光。

  贾德军

  在擂鼓镇架线的北川供电局工人贾德军发现了这一变化,此前每次路过何家店铺门口都能看到何荣,但现在有时会看不到。这令他有些遗憾。

  作为北川县供电公司架线工,地震时贾德军正在山上架线,从而逃过一劫。他花了三天的时间才徒步回到北川县城,因为一路上只要碰到抢修线路的,他就停下来帮别人架线。回到县城,他仅仅从废墟上找到妻子绣的几双鞋垫。

  震后第四天,他从亲戚家找到了23岁的大女儿贾娟,同时也得知了妻子和16岁的小女儿的死讯。这个震前略微木讷的男人开始异常敏感,贾娟脱离他的视线时间稍长,他就会打电话确认她的位置。

  贾德军很快无法容忍这种憋闷的生活,他申请到第一线工作,虽然失去亲人的员工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但贾德军告诉贾娟,“忙起来可能好受一些。”

  离北川最近的擂鼓镇是电力公司重点抢修的地方,正在建设的大批板房需要供电。6月间,贾德军来到这里,接下来的3个月,他都要在这里工作。

  贾德军在电力公司以踏实肯干出名,7月份已经有好几个朋友为其介绍对象,除了人品好,一份固定的收入和事业单位的编制都被女方所看重。

  贾家一直是公司里的模范家庭,夫妻俩感情很好,贾德军勤俭顾家,妻子王清翠很体贴丈夫,几乎包下了所有的家务活。震后,女儿贾娟发现,父亲每次休假回来,很少和她说话,总是一个人坐在板房里叹气。

  除了失去妻子的痛苦和感情的空虚,贾德军最直观地感受到了一个单身男子生活上的苦闷:“每天晚上一身臭汗回来,却连个做饭倒水的人都没有。”贾德军并不讳言另一层非常现实的考虑:如果不早点找,条件好的就被挑光了。

  贾德军听一个朋友提起何荣的故事。震后,擂鼓镇谣传说地要塌陷,许多人都往外逃,但何荣却守在废墟前六天六夜,直到丈夫被挖出来。

  这个故事触动了贾德军:“这样的女人也一定会对今后的丈夫好。”

  8月初的一个傍晚,贾德军下班时路过何荣家店铺时在门口逗留了一会儿,他看到何荣坐在屋里一动不动,憔悴而呆滞,但是他仍从何荣憔悴的表情中看出了她的美。

  此后,贾德军经常绕道偷偷地去看望何荣,他也听说了何荣说丈夫死后100天内不谈感情的事情。

  恋爱

  震后的第101天,8月21日晚上,贾德军出现在何荣家的铺子,穿着一件干净的蓝T恤和一条牛仔裤,手扭来扭去不知放在哪里。

  “我先说下我的情况”,贾德军开始了自我介绍,说了家庭成员、收入状况、目前的工作后,他一时想不起还有什么要说的,顿了顿,便以“我听说你老公去世了,我想和你耍朋友”结束了这次演讲。

  何荣觉得有点好笑,但她没有笑,贾德军的直率令她也不再扭捏,她郑重告诉贾德军,她是打算要“要个娃儿”的, 如果没有这方面打算就免谈。

  贾德军立刻说,“这是好事。”他一直为没有一个儿子而遗憾。

  何荣没犹豫太久就点头答应试试看,贾德军的条件基本符合她的要求。她也注意到了贾德军1米8的身高:“如果将来生儿子,个子一定不会比刘超矮。”

  当晚,贾德军再次打来电话:“我忘记告诉你我的名字了。”何荣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

  一周之后,贾德军出现在何荣的板房门口,一起出现的还有65朵粉玫瑰和一个装满西洋水果的果篮。这在震后的擂鼓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邻居拥到门口看这一奇观。

  这是何荣第一次收到花,也是贾德军第一次送出花。贾德军的衣着抑或是花束、水果都是他的女儿贾娟帮忙选的。

  虽然经历过一次婚姻,但对于何荣来说,却是第一次体会恋爱的感觉。

  前夫刘远孝大她11岁,还带着一个女儿,何荣21岁结婚时,对刘并没有多少感情,更多的是因为家境贫困连饭都吃不饱,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于是选择了当公务员的刘远孝。两个人的感情是慢慢积累的,尤其是儿子出生后,夫妻俩几乎没吵过架。

  但她从未牵过刘远孝的手,刚结婚时是牵刘的女儿的手,儿子大了之后是牵儿子的手。记忆中刘远孝一直走在她的斜前方,两个人没有机会牵手同行。

  贾德军却牵起了她的手。震后,绵阳各受灾县镇几乎都没有任何娱乐设施,逛街购物成为他们两个最主要的恋爱手段。贾德军经常在街头拉起何荣的手并肩而行,何荣摸到他手心厚厚的老茧——长期架线工作留下的印迹。

  此前,何荣并不知何为牵挂,刘远孝极少在外过夜,工作单位离家只有几十米,甚至可以从窗口望见。但贾德军完成擂鼓架线任务后又前往附近村寨和山区架线,经常十天才得一次相见。不能相见的晚上,何荣总是睡不着,担心架线危险,又琢磨这次分别怎么那么久。这种牵肠挂肚的感觉令何荣格外矛盾:既让她难受,又让她喜欢。

  电视剧里的种种桥段都发生在自己身上,何荣有些不好意思。还只是一个多月前,她仍然沉浸在痛苦中,但此刻,她确确实实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恋爱感觉。

  无论是悲痛,抑或爱情,何荣自认都是真诚的。但她也说不清这种转变为何如此之快,“或许是因为现在是讲究爱情的年代吧。”

  何荣的前夫曾经担任镇人大主席,很有能力。但何荣说震后她只想找个年龄相仿的,过踏实的生活,经历过一次死别打击的她,受不了再一次这样的打击。44岁的贾德军的年龄刚好,“白头偕老”是她现在最爱听的祝福话语。

  恋爱后的贾德军成为了供电公司工会宣传的榜样。贾德军穿着何荣给他买的800多元一套的西服到单位,同事们都称赞他变年轻了。供电公司工会主席李丽华对此大为赞扬,“精神面貌很好”。震后,公司十几个家庭破碎,工作却极为繁重。鼓励丧偶男女重新找另一半,在李丽华看来,是鼓舞大家士气的重要途径。

  北川县民政局副局长杨永富说,地震造成北川2000多人失去配偶,有七成左右愿意重新组建家庭。县妇联为此打算成立一个单身俱乐部,给这些单亲家庭提供一些交往平台。

  结婚

  “重建家园要从重组家庭开始。”交往两个多月后,贾德军把工会的宣传语背给了何荣听,并正式向何荣提出结婚的要求。

  这句话是北川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都在积极宣传的口号,同时也已成为当地人民的一种共识。很少有人在这个问题上持有不同意见。

  地震之前,作为山区小镇的擂鼓镇,同居的现象并不多见,而且多限于年轻人。但此时,镇子上十几对在“耍朋友”的,大多还没有谈婚论嫁,而是选择了同居这一生活方式。离何荣只有一街之隔的邓胜碧就在和男友同居,“可以增加两个人之间的了解。”

  震后的宣传政策和特殊情况令板房区的居民们对这种做法十分宽容。

  此外,比起婚姻,同居不需要直接面对许多现实问题。北川县民政局副局长杨永富说,重组家庭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孩子的意见,有许多孩子不能接受父母很快再婚。此外还可能面临要赡养前夫、前妻的父母,夫妻双方的父母,最多8个老人的问题。

  和镇上其他耍朋友的人一样,何荣也赞成同居,而不愿那么快就结婚。虽然她和贾德军面临的外界阻力几乎没有。

  因为和刘远孝的女儿的矛盾,何荣对贾德军有个女儿一度格外顾忌。但和贾娟的第一次见面,就坚定了何荣与贾德军交往下去的决心,这个打扮时尚的女孩拉住何荣的手,笑着打趣贾德军,“我爸眼光真好,何娘比我妈还漂亮。”

  何荣的母亲也极力赞成这桩婚事,何荣前夫的亲戚也没有什么意见。贾德军的岳父十分支持他再娶,贾的小舅子也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面临和他相似的处境。

  何荣的态度令贾德军很着急。外出架线的时候,他的女儿贾娟经常上擂鼓镇来陪何荣,并告诉她贾德军的顾虑:“我爸说怕何娘一个人寂寞,被别人拐跑了,叫我有空就来陪何娘。”

  在贾德军看来,他长期外出架线,没有孩子负担、年轻漂亮的何荣很容易因为寂寞就“飞”了。他需要婚姻的保障。

  何荣最终同意这个要求,结婚后,依照双方的条件,他们可以办准生证,要个孩子。她也不愿再耽搁了。

  “心里还是会不舒服。”对于父亲这么快决定结婚,贾娟坦言。但看到父亲恋爱后情绪好了很多,不再像从前那样唉声叹气的,贾娟劝自己想开点。她和何荣关系一直很融洽,两个人都是直性子,很投缘。

  关于家庭财产分配方面贾娟曾坦率地告诉何荣,将来如果给她嫁妆,她就要,不给,她也不生气,因为父亲根本没有多少钱。她也不在乎何荣如果生小孩后父亲偏心,“从前爸爸就偏妹妹,习惯了。”

  贾娟的玩笑话令何荣既想哭又想笑。她觉得自己很幸运,能遇到这样的女儿。

  决定结婚后,何荣带着贾德军来到亡夫刘远孝的坟前,介绍两个人认识。虽然仍忍不住掉眼泪,但何荣发觉自己不再埋怨亡夫,反而,有些愧疚感。决定结婚有点太快了,何荣觉得有点对不住刘远孝。“可是你已经死了,一直想着你,日子没法过。”

  贾德军带着何荣到绵阳买了一套金首饰,花了一万多元,又照了一套结婚照,花了一千多元,这是他所剩无几的积蓄中的一大部分。

  11月20日,天有点阴雨,何荣穿了件红色的羽绒服,和贾德军去镇上的民政局领了结婚证。他们没告诉邻居和同事结婚的消息,而是决定元旦摆酒时再通知大家。那个时间结婚,在何荣看来,更合适。

  困惑

  贾德军住进了何荣的板房。何荣买了木地板花纹的地板革铺在地上,简陋的板房舒适了很多。

  困扰这对夫妻的首先是板房生活,丝毫不隔音的墙壁令人们都没有任何隐私。两个人连说些亲昵的话都要找白天邻居不在家的时候,或者晚上去跳舞的时候。

  困扰他们的还有复杂的感情。原来的婚姻被地震粗暴地打断,双方对此前的配偶都怀有难以割舍的情感。

  在叫贾德军过来帮忙时,何荣不止一次叫成前夫刘远孝的名字。贾德军站起身,死死地盯着何荣,但何荣并不解释什么,只是继续忙手上的事情。房间里一时静得出奇。半晌,贾德军才走过来帮忙,对于刚刚的不快也只字不提。

  “我并非有心,只是叫习惯了。不用解释,我想,他也能理解。”何荣说。但她承认,自己没那么大度,贾德军对亡妻的思念就令她格外介意。

  贾家在震后很快被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淹没,家里的东西都淹没在水底。和前妻有关的东西,除了贾德军带出的鞋垫,就是他手机中存的照片了,他偶尔会望着手机里的照片发呆。一次,何荣发现后半天没说话,贾德军很快注意到何荣的沉默,并猜到了原因。他拿出手机,说把前妻的照片删了,并把跟何荣拍的结婚照存了进去。何荣这才高兴起来。

  但贾德军并没有删,他只是把结婚照存了进去。他的手机里保存着前妻、两个女儿以及震前养的宠物猫点点的照片,他说这些照片他永远都不会删。

  刘远孝生前为何荣的40岁生日准备下两瓶五粮液,何荣酒量很好,有半斤多的量。震后何荣把酒搬到了板房,贾德军收拾房间时发现了这两瓶酒,打开看时,却发现酒瓶早就碎了,应该是地震中碎的,连酒味都没有了。

  拿着一堆碎瓶子要去倒的贾德军突然哭了起来,何荣一时不知所措。“你老公待你真好。”贾德军说。看着面前这个哭泣的男人,何荣猜不出他是否想起了自己的前妻。

  结婚前几天,何荣曾和贾德军一起到任家坪祭拜。北川中学就坐落在那里,那里还可以俯瞰北川县城,一道铁门将县城锁在里面。

  何荣和贾德军在山坡上背对背分头烧纸,她听见贾德军不住地埋怨前妻,“叫你不要去十字街打麻将,你偏去!”十字街在地震中完全消失在周围倒塌的建筑下,那里几乎没有人生还。

  何荣告诉丈夫,自己没能力找到儿子的尸首和他合葬,“你自己一定要把儿子找到,带点钱给他。” (来源:新世纪周刊)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汶川 地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