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堂不用考大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09:55  四川在线

  -本刊记者/吴伟(绵阳报道)

  地震中,北川中学伤亡最惨重的高2010级开始了高考复习,对这些学生来说疲劳或许是最好的心灵疗伤手段

  闭上眼,右三圈、左三圈,“福”字就在10米远。

  三个高矮、胖瘦各异的女孩子,上香是地震之后的头一回。

  思念3块钱一份:三根元宝蜡烛、一把香,三叠纸钱,有纸黄金、印有阎罗王头像的现钞、冥府银行的支票本。女孩子们没弄懂佛殿为什么收阎王爷的钱,也许是“银联”的。

  李凤记不清自己多少次踏上圣水山上佛殿前的阶梯。学校附近又没甚可去之处,在唯一还能自由活动的周日,如果无聊,就会过来。

  李凤是“5 .12”四川地震中伤亡最惨重的北川中学高2010级学生,震后整个年级缩编70%。

  上午11点,太阳在正对“福”字的3点钟方向。暖暖的阳光里躺着绵阳城,一个没有特点的周日,若非拖着十几节车厢的火车偶尔隆隆刺过眼幕,连空气都刻上了蜀地特有的慵懒。

  李凤伫立凝望那些由近及远的灰色长方体、圆柱体,眼神流转。

  北中现状

  六个月前,李凤时常在睡梦中一弹而起。隔着一堵砖墙,帐篷不远处就是铁道,“火车过来的声音像极了那会儿”。“那会儿”是指地震。

  习惯它,李凤用了一个月。可她一直没习惯睡帐篷。天晴时,她宁可忍受蚊子也不愿被“蒸包子”;下雨时,帐篷里又潮湿得有点“亚马逊”。哪怕这已是最好的军用帐篷。

  所幸这样的日子只熬了一个月,李凤就随着上千名同学搬进了赶建的板房内。12个人一间,10来平方米的空间里挤了6张双人床。一关门,空气混着人体就开始“发酵”,可现在晚上不关又冷。没有凳子,李凤记得以前有一个,借来借去就不知去哪了。

  “被子够了,一人两三床,就是钻进去的时候冷。”

  北川中学的临时校址坐落于绵阳长虹培训中心。这是绵延一片近30排的板房群,拥有数百个房间。李凤的宿舍、教室在其中。板房群三面环绕着低矮的土丘,上面密密匝匝都是树。工程机械挖掉了土丘的中央部分,学校就建在挖出的这几千平方米空地上。

  上学期,李凤以及她的上千名同学不得不和长虹基地的员工挤唯一的食堂,排一小时队才能打到一份黄瓜炒肉片。新食堂开学没多久才建好,如今它还没配备桌椅板凳,李凤通常端着饭盒进教室或宿舍吃,不喜欢像男生们那样蹲在路边。

  一荤一素3块5,两荤一素5块。李凤的生活费每月400元,花在食堂里的有300,额外还得准备晚自习后的加餐,通常是方便面、面包什么的。北川中学的孤儿、残疾、丧亲(单亲)孩子每月有150~300元不等的补助,凤不在补助范围内。

  11月28日,吃过午饭,学校开始发放过冬的衣物。每人一件银灰色的针织毛衣,羽绒服有蓝色和红色两种。李凤搞不清衣服是哪儿送来的,“就是有点大,看起来像只有一个型号。”

  备考生活

  高二文理分科了,转出去十几个同学,又进来十几个。李凤留了下来。

  高2010级6班,十足幸运。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30分,体育课,李凤所在的班上无一遇难。

  高一年级曾有10个班,每班四五十号人。

  他们是灾后心理辅导重点照顾的年级。6班稍微好点,5月29日,李凤已经在长虹基地内的临时教室里快乐地怂恿来访的志愿者们唱歌给他们听。他们也是震后最早重新歌唱的一群人。

  可没唱多久,李凤就开始了繁忙的高考复习。

  12月3日晚9点,离下晚自习还有1个小时。原定的模拟考试取消了,李凤给我发来短信:“无聊,整个班的同学都在趴着睡觉。”她老想睡。每天起床是机械的,甚至连睡觉也是机械的。

  李凤羡慕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周末时总有演出,明星多得记不过来,有点腻味,但起码都会有一些泰迪熊之类的小玩具。

  她讨厌新成立的管弦乐队,伊呀呀的。那些漂亮的乐器,闪亮闪亮奇形怪状。可学弟学妹们吹得太难听了,还老对不上节奏。《欢乐颂》勉勉强强,《我和你》惨不忍睹。赠乐器的,没怎么教就走了。

  遇上老师照本宣科的课,胡思乱想一通,李凤还得强迫自己跟上复习节奏。

  李凤有理想中想报考的大学目标,据说那个学校的中文不错。不过她对大学的感悟仅限于参观过的位于绵阳的西南科技大学校园,“是不是大学里的老师也会这么婆婆妈妈的?”

  生活规律得像瑞士手表。加上自习,每天共12节课,早上6点起床早操,午睡一小时,一直折腾到晚上11点熄灯睡觉。她取笑10点后下了晚自习还看书的室友:“就那么几分钟,至于嘛?”

  放学后,冲食堂打饭就像掷骰子。就那几个菜,一个窗口只一种,排上了哪个算哪个,这倒给李凤的生活增加了些许悬念和乐趣。她异常羡慕转到了2班的刘涛,那间教室离食堂更近,只要放学不拖堂,还能顺便瞅瞅菜样再排队。

  “现在只有洋芋坨坨,没有肉”,配着肉的总是那几样菜,夏天黄瓜,现在萝卜,土豆是“常委”。

  李凤喜欢学校外面的米粉和兰州拉面。可她和这里所有的孩子一样,平时不能随便出校门。李凤特讨厌“门口那个想当先进”的保安,“才招聘的,好凶哦”。高中三个年级,每周只有一天半不到的假期,周日晚6点就得回来上自习。

  扩招的困惑

  李凤记得温总理来过学校三次。她听老师说,“温爷爷叮嘱要把我们建设成为全国的重点中学”,于是,老师对他们现在要求特别严格,尤其在学习时间上。

  为此,北川中学在领导设置上做了微调。震灾中表现出色的北川中学原校长刘亚春将作为常务副校长,而级别更高的绵阳市教育局局长王和金已出任校长一职,他曾任绵阳中学校长。

  李凤见过这位胖乎乎的新校长:“他好管用哦,我们没书给他说,过了一天就把书找到了。他应该是个很好的校长!”

  缺教师是个大问题。包括李凤很喜欢的几个,许多老师在地震中遇难了。部分以前不适合教学的管理人员不得不临时接过教鞭。

  李凤不喜欢某老师:“他就只知道‘管’,一点没有商量的余地。我们需要能理解我们的老师,而不仅仅是指手画脚。”

  新学期大规模的扩招还进一步恶化了师资,即便补充了一批新老师仍不够。11月27日,绵阳又选调了一批30多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北川中学。

  扩招还引发了一些额外的疑惑。

  眼下,李凤所在的高二年级又恢复到10个班。高一有16个班,原北川中学初三直升的学生只占其中一部分。

  北川中学目前的3000余名在校生中,除去已高考离校的500人,经历过“5 .12”的那批学生已不足一半。震后临时取消了中考,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含江油等重灾区),甚至绵阳本地的考生进入了“未来的国重”北川中学。

  高2011级4班的王强就是李凤讨厌的那些“老找不准调的人”之一。地震之时,那会儿念初三的王强刚逃离楼梯间,就眼睁睁看着房子轰然倒塌。初中升高中,他留在了北川中学。

  “办成‘国重’固然好,但整个北川就只有北中有高中部,那么多外地的家长冲着温总理的话把孩子送过来了,水涨船高,北川的孩子在同等条件下就更难进北中了,这还叫‘北川中学’?如果现在连高中都很难进去了,今后本地人咋参与北川建设?”

  他喜欢AC米兰的卡卡,喜欢足球,喜欢音乐和乐器,据说也喜欢学习。他不喜欢老师要他在学习与爱好之间做抉择。

  心灵疗伤

  震后的假期,王强敢穿着“北川中学”的T恤在湖南的大学里面打球,引来一大票人前来嘘寒问暖,“我无所谓,能说出来。”

  不同于王强那种张扬的性格,除非李凤主动提及,否则她会刻意回避与地震有关的问题。

  李凤常常梦到家乡的老腊肉。撤出后,她说就再也没回过北川。无数次,她在梦境与现实中穿梭于北川与绵阳。

  “我很喜欢绵阳,但还是希望能把新学校建在北川。”可至少在毕业前,她注定与绵阳,与长虹基地结缘。

  和中国大部分高中生一样,李凤只有压缩到极限的自由时间。5个月后,学校周围都被李凤和死党们逛了个底朝天。

  比来比去,她还是最喜欢离长虹基地只有1公里的圣水寺,不收门票,里面那些滑稽的罗汉塑像能逗得凤咯咯发笑。她们咧着嘴,在照相机面前比出“V”字手势。

  迈进朱红色的佛殿里,三世佛的金身前,李凤能“感觉到心灵的宁静”。

  11月的最后一天,阳光穿透天堂,再穿过女孩儿们飘逸的发丝。

  “那些老师和同学们这会儿应该在上面开心地玩吧,那边不用考大学。”

  (文中学生为化名) (来源:新世纪周刊)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汶川 地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