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EdwardWong
::译者朱庆和
2008年5月地震时,他家的房子垮了,失去了结发35年的妻子。同一天,在一个建筑工地的废墟中,她失去了 结婚20年的丈夫。他俩是来自同一个镇的远亲,提起死去的配偶,他俩仍然眼泪汪汪。
但在中国30多年来遭遇的最致命自然灾害过去几个月后,60岁的蒋钟富(音译)开始追求42岁的朱小琼(音译 )。2008年11月,他搬进了朱女士在灾民安置点的板房小屋。“我们正在考虑结婚。”蒋说,而朱女士则坐在他身旁织 毛衣。
在地震重创中国西南部7个多月后,像蒋和朱这样的再婚夫妇显示灾后恢复已经开始,至少在心理上是如此。在被毁 坏的北川,大约有370对已登记再婚。
然而,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经济低迷和冬季严寒令形势雪上加霜。这场地震造成8.8万人死亡或失踪, 超过500万人无家可归。如今很多灾民挤在临时安身处,没有工作,凭政府发放的毯子、热水瓶等物资取暖过冬。在灾区的 某些地方,幸存者睡在由北京捐赠的地铁车厢里。
当地政府承诺人人都会获得过冬物资。但在11月,四川省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灾区仍然缺少33万床棉被和 一些取暖设备。政府融资只占大约4380亿美元重建资金的1/5,其余则必须来自贷款和私营公司和国有企业的投资。政 府正鼓励灾民用政府提供的、平均每户2900美元的补贴,修建永久住房。
北川重建工作缓慢。北川县地处深山之中,18万人口有近2万人丧生,山体滑坡导致县城一半被埋。北川新城的建 设还没开始。
“重建速度太慢。”26岁的韩冬梅(音译)把6个月大的女儿放在摇篮里说,灾民安置点的热水时有时无,“我当 然想搬到永久住房。”北川县长经大忠表示难以“平衡灾民的需求和重建的进程”。他说:“我们也希望快一些,但必须符合 科学的标准。”
幸存者想方设法应对困难。在北川县城的山上,有经营头脑的居民向游客出售地震纪念品,每到周末就有数以百计的 游客到来。废墟的照片和DVD卖到1.5美元,同样还有纪念死者的香烛。“我不怕这里有鬼。”17岁的女孩周巧云(音 译)说,她从纪念品摊子向下凝视着被毁的县城,“我已经见过很多死人了。从北川逃出来的那天,我只能从死人堆上过去。 ”
她说,两位阿姨都在地震中死去了,她就读的职业学校也死了90人。父母地震后到东部沿海地区找工作,如今她独 自生活,每天出售纪念品可赚取3美元多。而多数灾民靠政府提供的每天1.5美元及一些米度日。
一些灾民处境更糟糕。56岁的何义武(音译)表示,政府给了他300美元维修房子,并承诺他所在的村子3年内 重建。“政府关注那些住在路边的,而不是偏远地方的人,但我理解政府也有难处。”他说着递给一名游客一袋草药。
而灾民安置点有了一种永久定居住宅区的气氛。在通过北川的某个灾民安置点,那里有一个派出所和一所小学,一名 妇女在叫卖玉米饼,杂货店在招人,干部办公室附近有一家心理诊所。灾民营的官员甚至能背出那里的居民数量:1175户 人家,共5008人。其中许多都属于少数民族羌族人。那里的灾民已在准备过农历新年,他们在天花板和墙上挂着当地特产 腊肠。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