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晖
改变来得如此之快,与漫长的等待相比较,顿显突然!
2006年的4月,第一次参加“国共经贸论坛”。北京饭店C座一层的大厅。饭店入门处摆着安检仪,警犬在一旁来来回回警示;会场里,记者席与参会嘉宾之间用安全线隔开,旁边安保人员警戒,寸步不离。即使采访与会的一位熟稔多年的台商朋友,三言两语就算回答,还时刻躲镜头。
我很纳闷问一旁的台湾媒体朋友,“这家伙平常挺能说的,怎么今天熄火了?”
“肯定啦,听说民进党有给他们施加压力嘛,还有绿营的金主本打算出席后来也取消行程的。”朋友笑着说。
少有的轻松时刻,是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发言中抛出的一个“小笑话”:
“昨天从台北绕了一个大圈子,花了八个半小时才到北京。昨天半夜大概12点左右,很多代表才辗转来到北京。我想大家都有同感,这个路绕得非常冤枉啊。所以,我给我的演讲题目取了一个副标题,叫做‘截弯取直工程会’。”
连战说完,台下响起一片会意的笑声。
一晃,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2008年12月底,在上海,国共经贸论坛已经开到第四届,再去参加,景象已与之前的紧张严肃大不相同。
会场中,两岸与会者互动频繁,台上嘉宾侃侃而谈,台下相邻者交谈甚欢;两岸人士在一起共进工作餐也到处可见。面对记者,每位代表似乎都有一肚子话要说。
“昨天,我在家里还悠闲地吃完早饭,看完报纸,到机场坐10∶10的包机,上海降落还赶得上吃中饭,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奇特的一次经历,彼此一日生活圈终于实现。”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讲台上笑着说。
不必说1949年以后40年的往事了。从1991年汪辜二老牵手在新加坡会谈,再到过去8年“法理台独”挑战“一中底线”;从连战率国民党代表团访问大陆开启“破冰之旅”,再到海协会会长陈云林首度访台举行“二次陈江会”,台海紧张的关系已过历史的三峡。
此时你会发现,变化往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经常来得是那么突然。
正如10天前,胡锦涛主席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
诚哉斯言!
(本报记者马晖)
海峡两岸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
2009年1月10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率领的部分海基会董监事组成的台资企业考察团结束在广州的两天行程之后,按预定行程飞抵南京。
新年第一个工作周,转辗大陆经济发动机的两大三角洲,江丙坤的新年大陆行意味深长。大陆台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帮助台资企业应对危机,成为江丙坤新年大陆行的主要任务。
在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看来,江丙坤新年大陆行,有助于了解大陆台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遇到的困难,与海协会交换意见,共同研究如何帮助台资企业应对危机,“就是落实两会共识的一个举措”。
还在10天之前,即2008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我们期待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经济合作制度化,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为扎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更为强大的经济动力。”
经济议题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主轴,将在2009年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如何将这个主轴推向一个更高水平,考验着两岸的新智慧。
“金融海啸对两岸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这次率领考察团来大陆考察台资企业,并与海协会共同协助台资企业更好地了解、利用大陆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共同研究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建议。”江丙坤表示。
本报记者获悉,按照预定的行程安排,国台办和商务部的相关官员都将在广州和南京的座谈会上与大陆台商“交换意见”。
还仅在半月之前的2008年12月15日,两岸终于实现期盼已久的“大三通”,一湾浅浅的海峡不再是人员往来、货物往外、邮件往来的阻碍。
大三通成行仅不到一个星期,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即在上海宣布了“加强两岸合作、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宣布10项政策措施”。大三通和大陆惠及台商的10项新政其实也为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进行探路。
本报记者获悉, 1月9日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表示,第二次江陈会(2008年11月4日台北举行)双方确定了将处理两岸金融监管备忘录(MOU)等六大议题,部分议题近两、三个月内若完成磋商,第三次陈江会谈将签署协议,预计在春节过后启动第三次江陈会技术性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