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制度化合作空间
两岸互动格局中,大陆释放的善意越来越广。2008年12月31日,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表示,两岸可以签定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以最大限度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在合作机制还未成型之际,李礼辉和其所在的中国银行已经迫不及待,为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进行探路。
“作为商业银行的中国银行,很希望两岸的金融监管部门能够很快相互开放,双方银行能够互设机构,这样我们也能够尽快到台湾展业。”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对记者亮明了态度。
依照现行的监管政策,两岸银行业者还不能互设分支机构,目前仅限于设立代表处。
台湾金融研训院院长许振明向本报记者透露,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在内的四家大陆银行已向大陆银监会递交了申请,有意来台设立办事处,其中“又以中国银行最积极”。
其实,中国银行背后的战略意图何止于设立办事处?!
按照目前中国台湾地区金融监管部门的规定,大陆银行赴台设立代表处,期满三年之后,才能升格为分行。
“三年的时间太长了,我想银行等不及、台商等不及、两岸的经贸合作也等不及。”李礼辉言之凿凿。他希望借由两岸金融合作的新局面,能够使得中国银行跳过在台设代表处的阶段,直接跨入设立分行的阶段。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与李本人对于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预判以及金融行业的理解不无关系。
随着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的日渐频繁,大陆的企业、居民去台湾生产、经营、消费的多了,对于金融业的需求自然会多起来,金融业本属服务行业,本应服务于其他的生产、经营、消费环节。
中国银行入岛展业,一方面可以为在台的大陆顾客提供“贴身服务”,比如去台旅游的大陆游客有金融需求,可以持有中国银行的信用卡到岛内中行开设的分支机构提现、刷卡或者转帐,省去很多麻烦。
另外,涉及到贸易结算的,比如内地企业向台湾进出口要结汇,这些企业在内地时可能是中行的客户,现在到岛内开展业务,中国银行也可以给这些老客户提供服务。
李礼辉还有一个想法,希望建立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直接清算的货币机制,“这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
从通汇角度看,由于人民币和新台币未建立清算机制,后端的汇款及清算作业仍须取道外商银行,借用美元清算。
比如说现钞的往来,现在一般都是通过汇丰等外资银行来展开,成本非常高,大概是2%以上,如果直接通过中资银行来做,可以将成本降低到1%以下。
此外,台商通过正常通道兑换,还要经历“新台币-美元-人民币”两次汇兑。并且在银行兑换限制太多,要有身份证明和“出入境许可”,与走“地下通道”相比,每兑换1000元新台币,还要损失人民币7到15元。
“我们希望能在包括现钞、银行卡、信用卡支付等方面,两岸之间都可以建立直接的清算机制,这样成本最低,也最便捷。”李礼辉表示。
薛琦是另一个对两岸金融合作“有想法”的人。
去年8月,他刚出任台湾证券交易所董事长一职,就提出“两岸应该携手推进金融业的发展,尤其是证券业”的主张。
此后,他又频频出现在两岸不同的金融论坛上,呼吁各方推进证券领域的合作,包括了两岸市场的双向开放,分支机构的设立,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以及“两岸证券监管合作备忘录”的签署等诸多方面。
一直被视作马英九在经济领域的“核心智囊”的薛琦,在寄希望于两岸监管者主动破除政策壁垒的同时,也建言两岸业者“可从当下能做的事情先做起来”。
薛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台交所目前正在同上交所合作创设一个两岸指数股票型证券投资信托基金(ETF),预期2009年年内将推出。
“积微成大,陟遐自迩。”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曾以“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一句诗赠言在座的两岸经贸代表。
对于刚刚破题的两岸金融合作而言,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