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 吴狄)就业成为众多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很多委员担心,随着经济进一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学生就业难将更加凸显。因此,有委员建议,以类似博士后的方式让大学毕业生有个“学士后”或“硕士后”的见习期,建立大学生准就业机制。
尝试建立准就业机制
昨天,市政协委员、北大教师刘伟建议,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方面,可尝试建立准就业机制。“就是不真正就业,先以实习方式进入企业,积累工作经验,适应社会。这样可大大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题。”
刘伟表示,北京是高校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将会更加突出。刘伟透露,据他了解,教育部已在联合部分大学开展所谓的大学毕业生准就业或预备就业安排。
毕业后设1-2年见习期
委员孙狄提交的《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方案的建议》提案中,用“学士后”、“硕士后”的概念表达了类似观点。
身为企业负责人的孙狄告诉记者,这一想法来源于自己和一些企业家朋友的亲身感受,主要适用于找不到工作或就业难的大学毕业生。
“就像博士后一样,在大学毕业或硕士毕业后设立一个1-2年的实习或见习期。”孙狄表示,很多企业反映,在招聘员工时更倾向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而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见习期企业发基本生活费
孙狄建议,由政府出面在企业设立类似“学士后”、“硕士后”岗位,接受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见习。在2年左右见习时间内,企业要发给这些见习生不低于1000元的工资保障基本生活,并签订见习合同,同时政府可考虑出面补贴几十块钱,给这些见习生上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
“在2年的见习期内,毕业生可流动2-3家企业,以便积累更丰富的工作经验。”
“我相信企业会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接收这些孩子。否则,每年积攒大批不就业的大学生,会毁了这些孩子。”
- 就业形势
困难家庭毕业生将100%就业
劳动部门将采取重点推荐和指令性安置
本报讯 (记者 温薷)对于今年北京21.2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人事局、市教委等7个部门联合启动就业服务活动,就业目标定为95%以上。其中来自困难家庭的毕业生将实现100%就业。
劳动部门表示,目前,困难毕业生的登记认定和重点帮扶计划正在启动。其中来自“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将采取重点推荐和指令性安置等措施确保就业。
今年,针对大学生的招聘会有望重点向新兴产业倾斜。人事局负责人对此介绍,虽然需求人数整体走低,但对于社会生活和公共服务领域、新兴产业领域,毕业生需求数量仍有所上升,比如教育、医疗、文化创意、现代制造业等行业。
北京市人事局相关负责人在解读大学生就业形势时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21.2万,比去年增加7000人。
与此同时,调查还表明,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北京市毕业生需求总量将比上一年度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