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千万劳务湘军思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2日11:38  第一财经日报

  “劳务湘军”思归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让更多需要转移就业的农民能实现本地就业,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长远选择

  秦新安

  今天,蒋黎军又将挤上开往浙江嘉兴的火车,返厂上班。与一年前初次去相比,依然是一张站票,近2000公里的路程,心里的想法却已变得十分单一:何时凑足回家开养殖场所需的三四万元?

  家住湖南省永州市黄田铺镇涧山村的蒋黎军,今年只有19岁。2007年12月,他弃学来到浙江打工,进入一家名为“台华高新”的染整厂,月工资一千七八百元、吃住只需两三百元。这曾让蒋黎军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然而,不期而至的经济寒流把工厂拖入了困境,从2008年6月起,月工资骤降至一千二三百元,还经常被迫“轮休”。许多的梦想顿时被拉远,无奈的蒋黎军,过年前两个月就请假回了家。

  蒋黎军并非特例。据湖南省劳动部门统计,去年上半年,湘籍农民工返乡人数即已达近百万,约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8%。该省预计,全年将有超过280万农民工回流。返乡、创业、保就业,成为官员们口头越来越频繁的用词。

  千万“劳务湘军”

  地处中部的湖南是个农业大省,全省6700多万人口,有4200万以上是农民。湖南又是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至2008年,虽然可望首次迈入“GDP万亿俱乐部”,但占全省人口63%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512元,“顶多了到嘴巴(永州方言,意指“刚够填饱肚子”)。”蒋黎军说。

  说起在家务农的不划算,永州市石期市镇大启村44岁的陈金花更有体会。陈金花家有三个女儿。6年前,一家五口守着15亩责任田,种了水稻种蔬菜,年头忙到年尾,但年末一算账,依然口袋空空,几乎没什么余钱剩米。

  2003年,先是陈金花的大女儿跟着村里人到了浙江诸暨直埠镇打工。两年内,全家先后进了同一家制鞋厂。这家只有二三十个工人的小厂,主要生产中低档布面胶鞋,受经济波动影响不大。即使在去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一般工人的年收入也能稳定在1.8万~2.5万元,除去每年约5000元的生活费,净存款能有约1.5万元,陈金花全家一共就有约7.5万元,“跟在老家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事实上,湖南的农村劳动力超过3200万,富余劳动力约2120万。由于区位劣势和资源欠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巨大。在此情况下,鼓励和引导本省农民转移就业尤其是跨省就业,向来是当地政府的重要工作。这一方面有力化解了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途径。

  湖南省官方统计显示,目前当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约占四成,而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外出打工。据湖南省省长周强上月在2009年湖南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该省2008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8万人,其中跨省就业占80%;共实现劳务收入95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收入1308.6亿元的七成多。

  共同的期盼

  外出打工能赚钱,但有太多或许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却怎么也赚不来。

  陈金花的母亲几年前去世,陈金花过去两年都因加班没能回家祭奠母亲,因此今年特别希望能在春节前回家。但年后才好不容易买到火车票。1月29日,农历正月初四,陈金花和丈夫、大女儿终于到家。推开紧锁了两年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井里枯黄的荒草和木窗上满布的蛛网。陈金花心里一酸,眼泪就上来了。

  经历了工资骤降的蒋黎军,也对自己短短的打工生活产生了怀疑。之前跟他同在浙江打工的,还有同班同学唐元梅。她在嘉善的一家纺织厂做了两年。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机一来,工厂说倒就倒了,没有其他工作可找,唐元梅便在10月份就回了家,跟人合伙在市区开了一家童装店。蒋黎军想:要是自己上班的厂也倒了,该去哪儿?

  湖南省劳动部门去年下半年发布的调查显示,有五大原因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包括:国家支农政策增强了农民工回乡种粮的积极性;沿海产业转移带动农民工回乡就业;地方政府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用工需求下降;农民工自身原因,如文化素质过低、生活不便或思亲心理等。

  可见,金融危机并非农民工返乡的唯一原因。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人员介绍,该省农民工从外出到回流的真正拐点,出现在农村税费改革后的2004年,并呈逐年递增趋势。金融危机只是充当了农民工返乡的“加速器”。

  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无论蒋黎军、陈金花,还是其他外出打工者,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如果家乡有就业机会,自己不会千里迢迢去到异乡。其实这也是地方政府的愿望。像湖南这样的劳务输出大省,何尝不希望本地经济能更繁荣,就业机会更多,进而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包括财政收入。而对整个国家而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劳动力在原籍安居乐业,无疑也是更理想的目标。

  政府的努力

  近年来,湖南省出台了大量针对农民就业问题的政策文件,其中一个重要指向,正是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民在省内就业、创业。

  早在2004年5月,湖南省就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发布意见,提出“引导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2006年,湖南省政府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到“建设小康湖南、和谐湖南的战略任务”的高度,表示要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00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聚焦“三农”,提出“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上个月,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首次湖南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把“返乡农民工就业”列为了要“尽最大努力帮助”的对象。

  这些表态已经化作行动。去年四季度以来,湖南省把应对农民工“返乡潮”问题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务,开展了“十万党员联系帮扶返乡农民工”活动。在重点工程和为应对金融危机而新开工的扩内需项目上,政府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全省新开工的18条高速公路和172个在建重点项目、新开工的27个重点项目,已吸纳返乡农民工10万余人。

  授之以鱼的同时是授之以渔。该省已将返乡农民工全部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围。初、高中毕业生,本人愿意的,可免试就读技工院校,每人每年可享受1500元学费补贴;愿意接受技能培训的,每人享受600元培训补贴;对有创业需求和具备相应条件的农村劳动者,政府组织开展中高级专项技术培训。

  此外,湖南省还决定,在郴州市工业园区农民工养老保险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把“两型社会”试点地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农民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使全省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农民工总数的四成左右。

  上述政策措施受到了欢迎。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在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有人注意到了资金缺乏的普遍现象。经营管理能力欠缺也是个问题。湖南省外出务工人员中,中专以下学历占比约九成,且只有约两成接受过技能培训。这对创办经营企业形成了重大制约。

  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或许是政策措施的因地制宜。拿蒋黎军的家乡永州来说,“‘永州八景’天下闻名,却没把旅游业搞起来,实在可惜。”蒋黎军说,要是家乡能打好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牌,游客多了,自己很可能就不需要年年挤火车,更不需要担心什么金融危机了。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更多关于 农民工 就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