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记者 潘振华
法国作家雅克·迪泰特在其新书《生活得更富裕》中描述了加入“女女同盟”进行消费女性的特征:她们收入不菲; 日常生活中精打细算;喜欢旅游和文化开支。这种新的女性网络关系应被理解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用最少的钱享受生活。它 可以避免过度负债的危机,所以对于社会发展来说,这样的消费者是“精明”、“负责”、“积极和可持续”的。在国内,也 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消费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超前消费,都市“负人”们的消费观
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交流各自消费观的故事广为人知,“超前消费”作为美国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曾 被许多人作为“先进文化”的典型表现形式。美国一本经济杂志就曾在封面上趾高气扬地写着:世界上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比美 国的生活方式更好。
如今超前消费已在中国逐渐盛行,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消费模式改变着国人的生活、价值观。银行也大肆宣传,鼓励消 费者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特别是为了购买某些大件物品如房子、车子时,消费者将改变以往“有积累再消费”的习惯,而 是利用新出现的多元化购买力,实行“先消费后积累”,于是出现了新时期的“百万负翁”现象。这些“负人”通过贷款先得 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然后再用几年或者几十年来偿还这笔债务。
尹晓莉与她的老公杨扉贷款买了一套房子,总价80多万,首付20万,剩下的60万贷款,他们要用20年时间来 还清,加上之前买车的贷款,每个月要还银行3500多块钱,这让他们着实体会到了持家的不容易。结婚前,他们都属于“ 月光族”,都把钱花在购买衣服、化妆品、请客吃饭上了,现在他们花钱变得更有计划性,还养成了记账的习惯,知道了哪些 钱是必须要支出的,哪些钱是可花可不花的。超前消费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消费理念。
超前消费是一个个性化的选择,在做贷款前需要先衡量自己的能力,以免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同时,还必须要有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带来的巨额债务,如果能够以比较积极的心态面对,超前消费也并不是洪水猛兽。其次,创造收入的 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确实对于未来的收入和收入的增长很有信心,做“负人”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在80年代中期时,若要提会花钱,那真得壮着胆子,你一开腔,就会有人拿起“艰苦奋斗”的大棒抡你。消费也不 怎么提,更鲜见把这两个字与拉动需求扯在一起。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回头翻翻老黄历,没法儿不让人感慨。
现在不同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触摸到小康的生活水平,超前消费没人动员,没人宣传,也没有人用榜样的力量感召 ,水到渠成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大到商品房、汽车,小到家电,甚至一支口红,你都可以通过贷款的形式买了再说,用了再说 。有了个人贷款,你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消费计划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变为即期消费。前提是你要对自己的未 来收入有一个良好的预期,今天借一个,明天通过努力能够挣到两个,或者更多。
现在,借钱消费已不再是件丢人的事,而为越来越多人津津乐道。从这个角度讲,超前消费也许就是借钱消费吧。从 另一个角度讲,当能够贷款消费的消费者发展到足够数量的时候,这种消费方式也许就算不上什么超前了罢。也许,到时候会 有更超前的超前消费等着我们。
文化消费迅速升温
随着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占人们日常消费的比重逐渐加大,休闲的、享受性的文 化消费比例也有所提升。
尽管去年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中国的电影票房仍然高歌猛进,无论是高投入大制作的大片,还是中等投资 的影片,吸引着大量观众走进电影院。尤其是去年12月份,全国票房突破5亿元,被称为“井喷式”增长。冯小刚的《非诚 勿扰》票房突破3亿元,并创下放映6天票房过亿元的纪录。在《叶问》的带领下,《女人不坏》、《爱情左右》、《桃花运 》等中等投资的影片也都取得不俗的成绩。
有关专家表示,电影市场的火爆,反映了文化消费驱动经济发展的潜力。文化消费的增长,正成为拉动内需的一股不 容小觑的力量。
文化消费是人们用于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等相关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是促进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 成部分,而对城市居民来说,文化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看电视、报纸、影碟;还有上网、听广播、打麻将、打牌;再有就是 旅游、看书、看戏剧演唱会、绘画书法、收藏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许多普通家庭都把文化消费打进生活账单:至少每个月带孩子看场电影、两个星期去趟书 店、节假日带家人去KTV欢唱、条件允许时去看场演唱会和音乐会……
一对“80后”小夫妻告诉记者,尽管两人都是工薪阶层,月工资收入3000元左右,但在文化消费方面他们从不 吝啬,仅以2008年和2009年的春节为例,两人几乎看遍所有影片。在他们看来,如果不看电影,就无法了解时下的流 行语言和文化,与朋友小聚时就缺少默契。
“70后”夫妻和“60后”夫妻们对待文化消费有着不同的目的,他们在文化消费中的主要支出是图书消费,一方 面是供自己消遣的各类杂志,一方面是孩子需要的各类图书。一位教师告诉记者,每月在购买新闻类杂志上的消费要超过百元 ,而孩子的各类读物每月也近百元,加之偶尔带孩子看看儿童剧,每个月都会在文化方面花费300多元。
越是在经济不景气、精神压力大的时候,人们越是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事实上,很多文化产品都具备这种功能 。曾经,杭州被称为话剧“必杀地”,任何话剧在杭州都拿不到什么好的票房,杭州人宁可泡酒吧也不愿在剧场里浪费那一两 个小时。可是2007年的话剧《武林外传》彻底颠覆了杭州人的观感,由红星剧院引进的这部话剧,连演了八场,场场爆满 ,到后来还有很多人为买不到票而苦恼。《武林外传》如一把利剑劈开了杭州话剧市场的阴影。随后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 》、《陪我看电视》、林奕华的《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以及孟京辉的先锋小剧场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话剧佳作 ,纷纷落地杭州,在场场火爆的同时,去剧院看话剧也成为杭城娱乐的一种新潮流,并迅速在白领和小资中蔓延开来。红星剧 院的陈国欣经理曾说过一句话,他说“杭州人并不是不喜欢看话剧,而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合适的话剧在这里上演,于是才有了 ‘话剧必杀地’之称”。文化消费就应该价廉物美,更贴近平民,满足人们最初的文化需求。
近几年,收藏品市场一直是消费的热门之一。作为收藏来讲,长久以来都给人一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隔 膜和“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远离印象,而实际上收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种层次丰富、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在 这种理念上,收藏不仅是一种投资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首饰、紫砂壶、高级仿制书画、红酒、小人书、古钱币、新艺术 家油画等等,不仅锻炼人的眼力,更增进了生活的情趣,也难怪众多附庸风雅的人士竞相逐之。
反季节消费成时尚
徐晓丽是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喜欢用逆向思维来做事情。虽然现在冬天才刚要过去,可是她却已经开始买起了短袖 。“她是脑子不好使?这个季节挑什么短袖啊?”有人不禁要这样问,事实上,她可精明着呢,现在是短袖等衣服的出售淡季 ,商家挂出来的一般也只是做做样子,可是这种衣服在流行的季节,价格可高得要命。至于现在嘛,商家自己也只是随便叫了 个价,再一砍价,夏天买要三四百的衣服,一百块钱就收入了囊中。“像这样的衣服,到今年夏天穿一样很时尚、很新潮,也 只有现在这种季节能以这样的价格买到。”用这种反季节购买的办法,一套时髦的衣服,起码可以省下几十至上百元,如果每 个季节都这样做,每年剩下的买衣服的钱可不是笔小数目啊。
其实像徐晓丽这样在做的人可不是少数,“冬买空调夏买绒”,反季节消费打的是时间差、价格差,可用较低廉的价 格买到自己较称心的商品,因而在都市工薪族消费者中颇为流行。市场上许多商家经常打出反季节消费的广告:一件冬天卖三 五百元的羽绒服,现在80元钱就出手,一台二三百元的电暖气,90元就卖,500元一双的棉皮靴,现在就卖120元。 如此低廉的甩卖价、跳楼价确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光顾,但是,我们在崇尚反季节消费带来的好处时也要先练练自己的眼力才 行。很多反季节销售的商品都是商家堆积了好几年的陈货,款式什么的大都已过时,不要贪了小便宜却吃了哑巴亏。
把一样东西从一个地方贩卖到另一个地方,就会产生效益,这是利用空间差来产生利润。同样的,一样东西,从一个 季节到另一个季节,也会产生效益,这是利用时间来产生利润。当我们无法利用空间产生利润时,我们就要尽力让时间来产生 利润。但是任何消费都要有成熟的心理,精明的商人也会利用你的这种消费心理,来进行所谓的“甩卖”,可别因为一时的冲 动,而在将来后悔。另外,也有专家提醒,反季节购物最好是购买那种自己特别需要的,不要盲目地看中价格低廉就下手。
网络购物,冲击传统购物模式
最近,杭州的王先生经常发现有快递员到家里来送货,一问,原来是自己的女儿在网络上购买了东西,女儿告诉他, 网络上的东西价格便宜,品种也丰富,有时候还能淘到绝版物品,只需动动鼠标,就能对几家卖相同产品的网店进行比较,比 到商场去逛要方便多了,家里的很多用品都是她从网上买的,样子好看又实用。
淘宝网、当当网、卓越网、易趣网、拍拍网……这些国内知名的购物网站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应用。互联网及 网络商城的兴起也被众多网民所接受,由于网店无需销售场地、经销环节又少,许多商品的价格只有实体店的一半,有的甚至 只有二三折,这点是让一些学生顾客最心赖的;而且网上商店包罗万象、商品门类齐全,而且一般都是送货上门,对平常上班 很忙,没多少时间逛商场的白领、IT人员来说,这个让他们感觉很方便。而随着“黄金周”观念的淡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在此期间出行游玩更加理性,往往只有部分时间在外游玩,多数时间则窝在家里,网络购物让“足不出户”变得更彻底,也让 假期变得更轻松。
年轻人较易接受新兴事物,他们也是网购的“主力军”。据调查,目前网购人群的年龄集中在18-35岁,其中1 8-25岁的占47.9%,26-35岁的占42%。而有关人士预测,随着互联网普及和网络消费影响力的扩大,网购消 费者的年龄跨度也将不断扩大。
2007年全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总成交额已经超过500亿元,网购人群数量达到5500万人。有一个明显的 迹象是,网购已经越来越被主流消费人群所接受。互联网上掀起的购物热潮,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网购正在逐步向社会主流 消费方式迈进。“中国网上购物不再是尝鲜的年轻人、书虫、电脑爱好者、DVD发烧友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将网 上购物等同于日常消费的需要。”联网分析师吕伯望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目前,网络购物所能覆盖的范围也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即便是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甚至中西部区域乃至农村,网络 购物也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相对应,一个重要的趋势是,二三线城市,甚至中西部区域和农村, 将成为掀起网络购物下一浪的重镇。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近5年城镇人均可支配金额的增幅都在10%以上,2007年 已经达到可怕的20.2%,人均可支配金额达到14140元。这不是沿海大城市的个别需求,而是中国各个区域的集体诉 求。
有一位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朋友告诉记者,身边的很多人都在网上开店了,她也有这个意向,每天稍微管理一下消息, 就有生意进门,这样赚钱还是蛮轻松的。而有一位叫“绝代佳人”的网友则是疯狂迷恋上了网购,她每天都要通过淘宝网淘几 件好东西,“网上购物就像是有瘾头的,戒都戒不掉,我每天不上去买点东西就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
在这个物品丰盛的消费时代,消费方式的多元化给了人们更多的消费体验。网络购物不是购物的唯一方式,但其存在 的价值已经远非购物那么简单。
新“团购”模式
从网络中走来
素不相识、却又有共同爱好,对某个地方都充满了向往的一群人组成了旅游团,一同到外地旅游,这是目前出现的“ 新集体旅游”方式,前不久,记者就碰到了这么一帮人,他们之前从没见过面,只在论坛上聊过天,都对大草原特别向往,于 是相约一起前往。
新集体旅游是目前出现并渐趋成熟的“新团购方式”中的一种类型。
家住杭州市城郊结合区的李小姐,在下沙高教园区上班,距离有好几十公里,坐公交车还要转车,一等一转就是一个 半小时,苦于上班不方便的她去年10月买了个车,可是,不菲的养车费用又让她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她在网上征集了附近也 要到下沙上班的人一起坐她车过去,每天基本固定时间,其他几个人给她一定的费用,这样,大家都省了一大笔费用。
“如果觉得不满意的,我们也可以换人,自从发了贴以后,已经好多人问过我还有没有位置空,现在这样经济压力小 了好多。”李小姐感慨地说。
这种集体消费模式,不仅节省个人费用,又能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使资源获得了最大效率的利用,而且还能通过这个 形式多认识些朋友。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新团购方式”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合作,呈现出了更广的范围和更深刻的内涵,并 日趋成熟。具体地说,就是从集体租房、打车、吃饭等小的方面扩展到集体装修、合装宽带网、合雇钟点工、旅游、购物、投 资、运动,实践人群也从年轻群体扩展到其他年龄层次。此外,这种消费方式不只是省钱,还有很多“超值效应”,例如它可 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建立起社会信任感。
不过有专家提醒:虽然这种消费方式发展迅速,但它不会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因为社会是以个体、家庭、群体为单 位的,因而发生的消费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既然这种方式能让参与的人都满意,那我们可以给它足够的包容,让其继续 存在,另外,在选择拼搭对象上一定要谨慎,小心给有不良用心的人以可趁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