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忠文
笔者所定义的经济平均主义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是指经济领域的平均主义,是指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特别是 新增社会财富的思想,是与政治平等相对应的概念。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主要就是贫富收入的两极分化 和贫困及不平等现象的增加,而这不是仅仅通过经济改革或称经济体制改革所能解决的。笔者着重从宏观经济调控视角看反对 经济平均主义。
笔者所定义的经济平均主义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是指经济领域的平均主义,是指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特别是 新增社会财富的思想,是与政治平等相对应的概念。平均主义曾被马克思主义传统经典理论认为是一种落后观念,是手工业和 小农经济的产物,被认为是小生产者要求平均享有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进而要求消灭一切差别,在各方面实现绝对平均。它 的具体表现就是所谓的大锅饭、铁饭碗现象。传统理论认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平均主义与按劳分配原则迥然相背。在社会 主义条件下,平均主义抹杀劳动报酬差别,否认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带有落后性和破坏性。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工资 改革,也就是要逐步克服这种情况。改革开放的一个主要成就,被描述为打破铁饭碗,不吃大锅饭。
客观地说,关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改善了企业发展状况和发展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 经济和企业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改革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出现了使人们没有想象到的经 济现象,就是大量失业下岗现象和社会贫富差距增大现象。可以这样说,日益严重的城镇居民下岗所产生的失业问题已经成为 中国不平等和贫困问题的重要根源。从90年代中后期我国城镇开始出现大规模的下岗失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改革所面临的 巨大挑战和压力。失业率上升使经济增长付出沉重代价,失业造成的资源浪费也是无法弥补的。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居民 的社会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数字,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5,已经超过发达国家的0 .3-0.4之间的基尼系数。这说明中国的分配不平等在加剧。
结合以上经济现实,根据之前给出的经济平均主义定义,笔者坚持认为,对经济平均主义的批判也即在思想领域对铁 饭碗和大锅饭的批判也是导致产生不平等和贫困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前面提到批判大锅饭和铁饭碗在当时条件下具有合理性 ,是因为它在微观经济领域是正确的。我们知道,经济学上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微观经济领域正确的结论,在宏观经济领 域可能并不一定绝对正确。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关于节俭的评价。众所周知,节俭对个人和家庭是一种美德,可对全社会的经济 发展来说,并不一定绝对是好事,因为它有可能起不到刺激消费和带动生产的经济效果。同样,对铁饭碗和大锅饭的批判也具 有同样效果。批判大锅饭和铁饭碗在当时条件下具有很大合理性,是因为它在微观经济领域可能是正确的,但在宏观经济领域 则可能是不正确的。
我们在考察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国家管理调控经济的职能日益强 化,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日益中性化。我们知道,早在市场经济初期,以萨伊学派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主张政府充 当“守夜人”角色,不主张国家干预,认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最好的调控机制。二次大战后在凯恩斯经济思想指导下,国家干 预主义日占上风,国家干预调节经济运行的职能得到加强。凯恩斯提出和倡导的各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内容及工 具不断得到调整、补充、优化,使得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这种调控职能富有效果的同时也日益中性化。所谓中性化是指,国家对 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不是要刻意维护哪个阶层的利益,而是要兼顾各个阶级、阶层的利益。其次,随着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 发展,发达国家也认识到,以财产私有制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本身也需要改革调整,因此在强化宏 观调控职能的同时,也特别注意生产关系的改革调整,以利缓和阶级矛盾减少社会冲突。发达国家意识到生产关系的改革调整 不应是社会主义的专利,应该实行所谓经济人道主义和人道社会主义。随着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发达国家为保障社会稳 定和可持续发展,还特别注重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建设,从而使现代市场经济具有强劲发展潜力。众所周知,凯恩斯主义学说特 别强调有效需求管理和采用财政政策。在萧条时期为刺激经济发展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特别注重公共建设支出和社会福利 保障支出,以致形成国民收入和社会财富二次分配的转移支付制度,有助于从基础上消除社会动荡和不安定因素,而且它体现 对人的生存、人的尊严的尊重,属于经济人道主义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实现积极的财政政策时,一方面要关注和投入公共建 设和经济建设项目,另一方面也要充分重视和投入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