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卫生部副部长:医改实施收支两条线意味着倒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7日01:3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世玲 北京报道

    公立医院改革方向的争论,再次在两会上“引爆”。

    “如果都用收支两条线去统筹公立医院改革,那意味着改革走回头路了。”3月6日全国政协医疗卫生界分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黄洁夫此言一出,语惊四座。

    两会之后就将公布新医改方案。但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言,医改方案最关键部分——公立医院改革方向是什么,仍没有定论。诸多迹象都表明,对公立医院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改革思路,被逐步纳入改革方案制订者的视野。

    公立医院改革,是否就意味着收支两条线的改革?黄洁夫在政协会上的这一发言,即意味着卫生系统内部对此问题也未取得意见一致。

    卫生系统内部的争议

    “如果医院都实施收支两条线,那则意味着回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日讨论会上,黄洁夫一出此言,颇让在场人士意外。

    所谓收支两条线,是指医疗机构的收入全部上缴政府,支出全部由政府下拨,收支互不交叉,以彻底切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其营业性收入的利益关联。当然,收支两条线是针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黄洁夫是一名肝胆外科专家,曾在澳大利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历任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院长,及中山医科大学校长。

    尽管现在身份是卫生部部级官员,但黄洁夫表示自己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当时医院就按收支两条线运行,弊端不少。”黄称,他当卫生部副部长前也在医院任过院长,医院按收支两条线运行,导致医务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包括科研。

    “如果全部医院都按收支两条线走,死路一条。”黄称,新医改方案制订要考虑医疗卫生的内部规律,及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黄洁夫在讨论会上还提出,新医改要充分考虑社会资本如何进入医疗市场的问题,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他还呼吁在隔日的卫生部部长陈竺和党组书记张茅到场的政协分组讨论会上,也能安排民营医院的代表做主题发言。

    承接黄洁夫的一席话,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吴明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什么叫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怎么实现?”吴提出疑问,是否政府直接投入就是实现公益性的有效途径值得思考。尽管收支两条线可以看做是规范医院行为的一种办法,“但会带来其他问题”。

    吴明表示,目前从已经公布的新医改方案看,收支两条线与公立医院改革原则存在矛盾——新方案指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原则上是“管办分离”,但后面从操作上看,却是收支两条线。

    “政府要干预医院的收支,”吴说,“如果按财政严格收支两条线看,政府就变成了医院的大院长。”

    焦点再延伸

    从新医改讨论以来,针对“收支两条线”就展开了的激烈争议。

    制订医改方案的参与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葛延风教授是支持“收支两条线”的代表性专家。他表示,政府必须坚持对医疗机构的主导地位,医疗机构也必须坚持公益性质,政府投钱直接办公立医院,拒绝医疗领域的市场化和民营化,建立实行基本卫生保健公费医疗制度而非全民医保制度,不能同意建立医疗服务的购买机制。

    该思路一亮相,即引发了诸多争议。持不同观点者们质疑收支两条线可行性,以及带来的寻租空间,更重要的判断是,这可能导致医疗体系抹上一层计划经济的色彩。其中,递交第7套医改方案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师顾昕是该观点支持者。

    “医疗机构固然没有任何动力多收费,但它也没有动力为大家多提供和改善服务。”顾表示,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设定很多的评价指标体系去激励他们,事实上,行政机构面对这么多的医疗机构,如何做到科学合理的评估?

    顾表示最关键的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收支两条线”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其中的“超收上缴”最不可行。

    “很多医院哪怕实际上有盈余,最后也会在账目上弄成‘微亏’。”顾称。

    尽管有争议,但“收支两条线”的地方试点,已经在卫生部的主导下在29个地方基层医院,即社区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中开展。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医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