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科技部将对中小企业予以支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1日20:21  新华网

  生物技术——“最‘酷’的技术”

  藻类能够产生柴油,沼气解决能源与公共卫生问题,生物技术大有可为

  万钢:我想提的还有一个就是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一个未来的焦点。生物技术很多人一提生物就说制药,制药确实很重要,其实除了制药以外,生物医疗也可以破解很多传统化学医药上不能解决的难题。此外还有分子水平上的农业技术。

  主持人:人们对此充满了很大的期待。

  万钢:是的,我们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都很注意这些长期的研究,一个粮食新品种出来需要十年以至于几十年的努力,因为它牵扯到老百姓的食物、食品链,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长期的研究,确定它的安全性,然后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对我们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里我也要借助咱们的这个平台做一个小广告,3月18日科技部和十四个部委共同举行节能减排展览会,主题是节能减排、振兴经济、科技创新、开拓未来,主要是展示一批新的技术。比如说这里面就有一个生物能源的技术,就是培养藻类,使它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经过六、七个小时候就产生生物柴油,这也是一种生物技术的新的领域。

  主持人:通过藻类六、七个小时以后产生柴油。

  万钢:对,而且它吸的是二氧化碳。还有生物制天然气,实际上这是最简单的了,沼气就是甲烷嘛,我们中国有9000亿吨的生物排弃物,比如秸秆之类的东西。

  主持人:我印象中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在农村广泛推广了。

  万钢:是的,但是沼气池在那个时候是用水泥来做的,一来费水泥,二来由于密封不好,温度变化又比较大,所以不太稳定。现在开始用废旧塑料做成的工业沼气池比较多,一方面节约水泥,另外它密封比较好,就像一个小工厂。随着新农村的建设,现在农民居住集中了,养殖场也多了,我们还要建立集中式的沼气供应,使它能够更加稳定。沼气不光是解决了能源的问题,还解决了公共卫生问题。所以这也是一个好办法,也是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一步一步地推广起来的。

  我曾经举过例子,如果在西藏推广沼气,一来它能源缺乏,第二它的牲畜比较多,这个原料来源没问题,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温差比较大,我们的技术人员就把大棚和沼气结合在一起,把沼气建设在大棚里面,太阳照进来就储热,然后它就产生沼气,沼渣出来以后又可以浇大棚,造一个大棚加沼气不但把钱收回来了,而且他还种了蔬菜,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可以卖钱。我曾经拿这个例子说这个是最“酷”的技术,我想实际上有很多技术要牵扯到综合、集成的应用,还要因地事宜,所以我们农村的技术推广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个也是需要好好研究的。

 

  科技部将对中小企业予以支持 “推广过程的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过程”

  中小企业缺乏科技人才,“给点阳光就会灿烂”,动员科技人员到基层去,为中小企业打开一片市场

  主持人:万部长,刚才您用很多生动的例子告诉我们科技如何和经济振兴起作用,如何和百姓生活相联系。那么我们想问的是,您刚才特别提到了节能的产业,科技部有没有像国务院制定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那样,对一些重要的产业在经济振兴中希望它能够更迅速的发展,对它予以支持?

  万钢: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一条主线、四个大措施,一条主线就是保增长,来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其中的四大措施,一是拉动内需的十大措施;二是振兴重点产业的,十个产业的振兴规划,已经讨论完毕,并且进行了公布。三是科技支撑措施,国务院即将要颁布一个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一个意见,这里面特别谈到了六大措施、四项政策,六大措施就是加快我们这些重大专项当中能够在近两、三年内产生效益的,同时又对战略性产业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的实施;二是支持十大重点产业的振兴;三是要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四是发展高新产业;五是动员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六是要建设人力资源,我们说一个是引进海外高层次的人士,第二个是培养创业者的管理能力、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劳动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要吸收大学毕业生到我们的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特别是在我们的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里面就业,使他们能够程度我们下一个经济腾飞的储备。落实这些措施有国家的四大政策支持,比如第一个我们要调整好今年财政投入的结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谈到,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国务院还是增加了对科技的投入;第二个,要发展科技金融促进社会资本对高新企业的认定,我想这也是使广大人民都能享受到的科技的经济成果的很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希望他们对经济振兴起到支撑作用?

  万钢:他们能够支撑经济的发展,从高新产业方面、从传统产业的提升方面、从重点产业的振兴方面,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中小企业的帮助会是很大的,因为我们国家现在从事科学活动的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开发这些已经有450多万人,其中70%以上是在企业,但是他们相对集中的是在龙头大企业和高新企业中间,中小企业缺乏这种人才,中小企业现在在升级换代的时候急需科技人员支持,我们的高校、研究所,包括我们的一些公益研究机构,这些人员就要走到中小企业去,这些中小企业真的是“给点阳光就会灿烂”,他掌握一门技术,掌握一个新的产品就会打开一片市场,他们的积极性以及他们决策是很有特色的,我们这里也有一些例子,在前几个月的时候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广东省在一些中小企业推广“企业科技特派员”活动,一些高校的科技人员到了这些企业里面,帮助这些企业搞产品革新、产品升级。

  主持人:帮他们应用科技。

  万钢:对,有的时候也在创造,比如对他的流程进行分析、改造,特别是我们有一些搞管理的科技人员,他从技术经济的角度上进行投资的分析,也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所以科技人员再一次深入到中小企业中去,这对中小企业的提振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主持人:当全社会都在讲科技创新的时候,可能要有一个意识——使用有的时候也就是创新。

  万钢:对,而且一门技术的研制成功需要科技人员在尽心努力,我们叫十年磨一剑,而一个技术需要大批量的用户,才可以使它完善至美。其实你看汽车的研究,其实在前一个世纪末就开始了,但是在这一百多年的开发过程中,汽车的技术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符合需求,所以推广过程的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过程。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 经济低迷更要加大投入

  基础研究重要的是认识世界,人对自然只有深度的认识,才能够发展,对基础性研究的投入,不仅不降低,还要增加

  主持人:万部长,您是汽车专家,您对应用科技肯定是烂熟于心,很有感情。那么作为科技部长,您对基础科研有多大的注意力?

  万钢:我们国家的基础科研这几年以很快的速度在往上发展,比如说“973”计划是我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它投入的经费从2007年的12个亿到2008年的19个亿,到2009年的26个亿,它几乎是在成倍的发展。为什么呢?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认为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基础研究重要的是认识世界,人对自然只有深度的认识,才能够发展,其实从我本身来讲,我自己有亲身的体会。很多的人都知道我是汽车专家,其实我在大学的时候是学土木和物理的,毕业做助教的时候也是物理老师,考到同济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是力学的研究生,到德国以后才改学的机械,因为那个时候也是为了国家的需要和经济的发展,才真正的走到了应用上面。我自己的感觉就是一个人的基础理论掌握得深的话,对事物的认识也深刻,对应用技术也很有拓展。所以我国就是在现在调整结构的时候,我们把对基础性研究的投入,不仅不降低,还要增加。

  主持人:为什么在经济相对低迷的时期,对基础研究还要加大投入呢?

  万钢:基础研究不是说你一下子投入翻个倍,产出就能够翻番,基础研究是一个细工慢活,基础研究要探索。但是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不仅仅是加大,关键的问题是要持久稳定,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它往往是人类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有的时候是说在一夜之间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但这需要长期积累。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科技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