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新医改方案历经三年时间,终于在4月6日下午公布。2009年4月7日17:45,新浪网联合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邀请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新医改方案主要撰稿人之一李玲作客新浪,在线解读新医改。李玲教授认为此次医改方案保障人民健康,是非常大的一个战略转移,不是仅仅对着病,关键是从源头上把病控制住。李玲还认为公立医院其实是替政府行使保障老百姓健康的职责,应该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以机构利益最大化。所谓社会利益最大化,就是用最小的投入保障老百姓健康。以下为节目访谈实录。
主持人(健康时报总编辑孟宪励)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中国的医改方案昨天已经正式公布,医改方案在历经三年的修改之后,昨天正式掀起了它的盖头。今天新浪网和健康时报共同制作这样一期节目,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
李玲
你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
李玲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医改研究,曾经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17年,对中国和国外医改政策有深厚的研究。她本人也是“北大版”医改方案的执笔者,同时也是这次医改方案重要的撰稿人之一。现在我们访谈正式开始。
李教授,这次的医改方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对这次医改方案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或者您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这一次医改方案。
李玲
这次医改方案关键词就是政府主导公益性,而且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卫生产品提供给全体公民,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我们国家从来没有从基本制度这样一个高度来保障人民的健康,政府也从没有这样来承担责任,这应该说是对全民的一个福音。
不过我还得更正一下,这次的医改方案我没有参与,因为我们的只是“北大版本”,医改方案是16个部委研究的结果,这样我的评价会更客观一点,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主持人
老百姓和广大的网友在看到这个医改方案的时候,大概有一万多字的样子。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样的医改方案,老百姓什么时候能够感受到它带来的益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全国人民看协和,大家都知道到北京的协和等大的医院看病一号难求,每天晚上、有时凌晨12点就开始排队。李教授,新的医改方案实施之后,比如按照医改方案制定的路线图,2011年或者更远的时候大家在看病的时候或者在去好的医院看病的时候,看病难的现象能得到缓解吗?
李玲
应该是可以的,因为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它其实是连在一起的。造成这种现象,比如难的问题是因为无序就医。全国人民大病小病都去协和,这样不可能不难。很多常见病、多发病都可以在基层解决,现在都要上大医院。而且现在医疗没有谁替你做最后的负责人,所以你看了这家医院不放心,还得再看一家,可能你得看三家、四家,重复的检查,费用就更高、更加贵。
现在我们建的这个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其实就是要给老百姓健康的保障,从基层做起,让老百姓能够信任基层,当然首先是要把基层做好,老百姓信任基层。第一个环节就是公共卫生,让老百姓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然后基层的医务人员长期跟踪老百姓的健康状态,他是你健康的守门员,他了解你家庭的背景,了解你生活习性,长期跟踪你的生活状态。所以,邻里之间自然就会有信任关系,那么老百姓有很多病,他可能就不需要去大医院了。而且公共卫生最大的责任就是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从源头上解决。因为现在很多病都是无序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这些病也没有得到正确的就医,可能小病拖成大病,或者现在是小病大治,有很多不正确的就诊的观念,以及我们在组织方面很多无序的状态造成现在这个难。
“贵”一个方面是老百姓自付的比例比较高。第二,如果小病、大病都跑到大型医院去看,它肯定是贵的。第三,不可否认现在医疗机构趋利比较厉害,有很多不必要的,比如大处方、贵的药。
这次医改方案是一个综合配套的方案,最终它是一个组合拳,就是让老百姓平时不得病,得了病之后能够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这就是老百姓的福利。
主持人
我在我们平时办《健康时报》的过程中,也接触到很多读者的意见。比如李教授刚才讲到在未来的医改方案中,国家就规定了我们一些正确的方向,
比如社区医疗可以作为未来居民健康的第一把门人。但是就现在来看,读者的一些反馈,对社区医疗的服务很不满意,比如我们在上一个月,我们的读者到某社区医疗去就医了,结果5点去了以后,医院已经关门了。曾经我在我们单位附近还有一个社区医疗服务,我们的记者观察了这位收银员,就在收帐的窗口的工作人员,在半个小时时间内脱岗居然达到20分钟。所以,未来的医改在解决社区医疗的服务质量,提供我们好的医疗服务方面,你有一些什么样的展望?
李玲
这确确实实是非常艰巨的一个任务,因为社区医疗,我相信你采访的都是现在政府全额拨款的机构,你给了它投入以后,其实还要有好的监督管理机制,要让它付出和它的所得配合起来,而这个付出不是挣钱的付出,是指给老百姓服务的付出,它的服务质量和他的所得要配合起来,你要有好的人事管理制度,而且要公开透明。老百姓的监管、上级的监管、信息化的监管都是非常有效果。
主持人
一方面我们的社区服务的质量不能让人满意,所以大家都涌到大医院来。但在大医院的就医现状又极其困难。所以,大家都了解一个现象,除了刚才你讲到的全国人民看协和,同时老百姓在大医院看病的过程中,对于“三长一短”的就诊现象也是有怨言,所谓的“三长”就是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购药时间长。然后医生的就诊时间极短。
李玲
可能还得加上各种检查排队时间也很长。因为现在进医院不可能不做检查,一做检查就得排各种队。
主持人
所以,将来的医改方向,大医院仍然承担着提供社会医疗服务的主力军的作用,在未来医改的过程中,大医院在解决老百姓看病不便这方面你有一些什么样好的建议?
李玲
首先应该有规范诊疗的路径,什么样的病应该在社区,什么样的病应该到大医院去,应该形成一个比较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第一步守门员应该到基层,当然基层的建设非常重要。然后基层解决不了的要转到上一级。未来我觉得到门口排队挂号这可能是最残酷的一种方式。现在我们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有电话、手机、计算机,你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排队挂号,而不是每个人都要站在门口排队等候,病人是等不了的,站在那儿都等不行了,这些都是管理细节上,通过一些改善是可以有序的。现在有些医院也在改善他们的门口服务。
另外,大医院上万就诊量这本身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未来我们应该分工有序,应该是大医院解决疑难杂症,大医院培养人才,基层的人员要靠大医院来培养,他们要领着这个基层。也就是未来我们这个医疗服务体系其实是一个有序合作的体系,大型医院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应该成为一个联合体,他们共同来帮助病人,给病人提供终身的健康维护。他们有序分工,该在基层就基层解决,该在大医院就在大医院解决,当然大医院是一个龙头作用,应该帮助基层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能力,帮他们培训人才,起到医疗的引领作用,而不是现在大医院跟小医院争病人,小医院肯定是争不过。争的过程中,基层就一步一步弱化。
所以,这次医改的重点是基本、基础、基层,就是要把过去这种市场竞争,优势资源一定是往利润高的点上的局面给打破,让政府投入,让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发展起来,让老百姓能够信任,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便利的又是价廉的服务,都涌到大医院一定是很拥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