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患者要形成正确的就医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7日19:45   新浪嘉宾访谈

  主持人

  您刚才讲到在医患关系方面,比如患者方面正确的就医观,我也有这么一种体会,其实我们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在各个行业的服务水准都得到了大大提高。比如说我们进商店,我们进一个饭馆,这时服务如果和30年相比,那简直是天壤之别。在这么一种心态下,我们走进一家医院,如果医生稍微一点冷漠、一点耽误,这时都会给患者带来强大的心理上的刺激感。

  李玲

  是。

  主持人

  比如我在听到一位从国外回来的同事在讲,他在加拿大曾经预约一项检查,预约了两个月。

  李玲

  很正常。

  主持人

  都没有预约上。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在医生提高了我们的医疗服务质量,大家在互信的基础上,正确的就医观看来也是十分必要的。

  李玲

  对,非常必要。我们现在一旦得了病以后,马上就要得到治疗的心态比较强烈,因为我们现在其它的服务业太好了。但其实治病,像感冒根本就不需要去医院,更不需要打吊针,这个叫滥用抗生素,留下的隐患了不得。我觉得患者也应该在健康这方面更相信自己,我们每个人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主持人

  李教授,我们的医改方案是经过三年运作,等于现在正式公布。您在美国工作生活了17年时间,回到国内以后又一直专注于中国的医改方向,您这是作为一个专家的身份。如果您不作为一个专家的身份,我想问一下,您现在的一些就医情况。比如说您在回国以后就医的过程中找不找熟人?比如说你有什么疾病?

  李玲

  我大概是在这个行业里面待久了,我个人认为我的就医观非常正确,我一般不去医院,所以我也就不用找人,我也经常感冒,真的,有时咳嗽很厉害,都拖很长时间,所有人都说你应该看医生了,我说没有必要,咳嗽一段时间就好了。所以,我很少去医院,我坚持每天锻炼,生活得比较正常。我觉得你其实对自己的观察,你如果一切都是正常,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异,干吗去医院,我现在连体检都懒得做。

  主持人

  《健康时报》曾经登了一个患者在北京就医的一个遭遇,我们在做标题的时候把它作为“北京患者就医的典型遭遇”,我们可以把它进行一个简要地读一下。

  比如这个人到医院路上需要用30—50分钟时间。第二步是初诊,初诊7:30以前一般要排30分钟的队,因为大部分家长带孩子看病是赶早不赶晚。第三,挂号,需要多长时间。第四,分诊台等待叫号,用5分钟和2个小时不等。

  李玲

  他还不是去的最好的医院吧,他如果去儿童医院有这么快吗?可能快不了。

  主持人

  第五,他要叫到号的患者到医生门口等候,这时用时10到30分钟。

  第六,第一次见大夫要用30—90秒的时间。

  第七,交检验费。

  第八,检验。

  第九,等待检验结果。

  第十,拿到结果,第二次见大夫。

  第十一,医生看结果,用时小于10秒。

  第十二,开药。

  第十三,交药费。

  第十四,取药。

  第十五,等等。

  李玲

  他看的是什么病,感冒吗?

  主持人

  他是带孩子看病。最后这个患者讲了看病的心境。他这样讲:每天见大夫有效时间在3分钟,输液有效时间在1—2小时,却花2—5小时在路上和永远无休无止的排队上,过道即就诊,输液环境拥挤,吵闹不堪。一些卫生间屎尿遍地。这些都是我们能忍受的,但令我们痛心的是一个星期过去4000多元花去了,换来孩子手上青紫的斑块,孩子的疾病总不见好转。

  我们今天在这儿读一下,我想可以立此存照,是不是我们可以看作是在医改前北京就医的一个典型遭遇?李教授,您能不能展望一下,等我们到2011年也就是3年以后、10年以后,或者给我们设定的一个改革的目标达成以后,在中国或者在北京比如说我们在看病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李玲

  我觉得比如这个孩子,他在基层就应该解决问题,我能想象他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感冒。而我们现在感冒都上儿童医院,然后一堆检查,而且一般一个感冒都上抗生素,这其实是极其不正确的。儿童其实发烧只要不超过40度,他实际上是在增强他的自身免疫力,你只要有适合的降温,不要让他脑神经烧坏,有适当的控制方式就可以了,其实是不需要到医院折腾,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病情。将来这个母亲或者这个父亲在社区就应该进行,根本不需要这么长的排队,吊针都不用打。可能这个社区长期跟踪孩子的健康,孩子今天发烧了,量量体温,发烧不太厉害,回去多喝水、多休息就可以了。

  主持人

  李教授讲得很精彩。今天我们利用40分钟的时间对新的医改方案进行了一个不完整的解读,我们希望这样的医改方案大约有一万多字的样子。

  李玲

  1.3万字。

  主持人

  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我们的老百姓能够在新医改方案中受益,谢谢大家。

  李玲

  我们也希望,谢谢你。

  (聊天结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医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