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灾区重建仍有我 地震周年全球华侨华人心系汶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10:56  中国新闻网

  

灾区重建仍有我 地震周年全球华侨华人心系汶川

  5月11日,国侨办主任李海峰等为四川省青川县高坝社侨爱家园揭幕。当日,李海峰率知名侨资企业家和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来到四川青川地震灾区看望。“5.12”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四川地震灾区第一个“侨爱家园”在青川县落成。该项目由国务院侨办援建,四川省侨办具体实施。地震重灾区青川县关庄镇和竹园镇的160户受灾农民将陆续喜迁新居。中新社发 廖攀 摄

灾区重建仍有我 地震周年全球华侨华人心系汶川

  5月11日,国侨办主任李海峰率知名侨资企业家和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来到四川青川地震灾区看望,在竹坝镇侨爱家园,李海峰亲昵地抱起居住在此的受灾儿童。“5.12”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四川地震灾区第一个“侨爱家园”在青川县落成。该项目由国务院侨办援建,四川省侨办具体实施。地震重灾区青川县关庄镇和竹园镇的160户受灾农民将陆续喜迁新居。中新社发 廖攀 摄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更多图片】

  中新网5月12日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八级大地震,举国哀恸,全民抗震。时间如白驹过隙,365个日夜的轮回,无法改变海外华侨华人对逝去同胞的思念。随着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祭日的来临,从美国旧金山到澳大利亚悉尼,从法国巴黎到希腊雅典……全球华侨华人用各种方式传递着对遇难同胞的追思,表达对灾后重建的关注。一句“汶川重建,依然有我”道出了海外赤子的心声。

  侨爱在灾后重建中延续

  “安息吧,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汶川重建,依然有我。” 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执行主席黄克锵,在发给本网的一封题为《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祭》的信中,道出海外侨胞共同的心声:“今天我们依旧悲伤痛苦,但悲伤和痛苦让我们更团结、更坚强,让我们更珍惜生命的宝贵。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重建美丽家园。”

  十三亿!

  这个曾经标示着中国人口之众的数字,如今又被海外华侨华人赋予了新的含义。据不完全统计,汶川大地震一年来,海外游子向灾区捐款达十三亿元人民币。

  灾难之后,国务院侨办启动了“侨爱工程——抗震救灾温暖行动”,侨胞直接通过国务院侨办捐赠款物达2.19亿元人民币。国侨办在充分尊重捐赠者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推出“双百项目”,援建灾区“侨爱学校”和“侨爱卫生院”各一百所。对此,海外华文媒体曾盛赞:“侨胞爱心款项向教育与卫生倾斜,堪称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截至去年12月15日,“双百项目”已落实侨爱学校208所、侨爱卫生院157所。原计划耗时三至五年的侨爱工程“双百项目”,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就提前落实完成。据悉,预计所有侨爱工程“双百项目”均可在今年年底前竣工。

  作为旅居海外的两岸同胞共同支援灾后重建的典范之一,北京大学美国北加州校友会和北加州台湾大学校友会,正在和重庆侨办草拟合作协议,欲在重庆灾区联合捐建一所侨爱小学。

  除此之外,海外侨胞还时刻关心、支持灾区农民住房建设。国侨办推出的“侨爱家园”项目,成为帮助地震灾区新农村建设的新尝试。首个“侨爱家园”于4月11日落成。站在主体结构已经完工的新房子前,青川县关庄镇沙坝村的徐世金老人慨叹,这辈子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伴随着一个个侨捐项目陆续签订协议、开工、竣工,海外华侨华人持续关注和支持着灾后重建,用爱心向灾区同胞传递着希望。

  同时,项目的落成并不意味着关注和支持的结束,反而成为海外侨胞进一步加强与祖(籍)国感情联系的纽带。意大利罗马华侨华人联合会、菲华各界联合会、北大校友会等,都提出要把捐建的学校或卫生院作为联系点的愿望,并表示将继续支持它们的发展。不仅捐助硬件建设,捐赠人也关心学生的品格教育、学校的师资培训,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培训等方面,并希望受助者把爱心不断传递下去。

  遥寄哀思与祝福

  一年前,中国西南天坼地裂,举国悲恸;一年后,遍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华侨华人,再次聚焦天府之国。开哀思会、办图片展,组团前往灾区慰问、虚拟网络留言祈福……关注灾后重建的同时,海外华侨华人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仍不忘以各种方式向罹难的同胞遥寄哀思,为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人们送上祝福。

  海外华侨华人的纪念活动早在一个月之前就拉开帷幕。旧金山多个华人社团4月12日联合举行大型义演,呼吁华人继续关注灾区重建。不少华人表示,虽然目前美国经济状况不好,但他们对四川地震灾区的爱心和牵挂丝毫没有减弱。 1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