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想起绵竹灾区的那些人和事

  

想起绵竹灾区的那些人和事
去年国庆节,我们全家去了德阳绵竹市。因为那里是极重灾区,朋友也很多,很早就想去,一直未成行。9月30日,终于成行。时间过去大半年了,但那里的人和事至今难忘。

  早上从成都到德阳,一路阳光普照。“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宣传牌挂满道路两傍。进入绵竹市,农房壁上的各色年画映入眼帘。“盛世华章”项目又已复工。

  从回澜立交桥上远远看去,江苏援建的板房,红色、蓝色,排列有序。同行的老廖说,来自天池、金花等地的数千群众安居在那里。10点到达汉旺镇。位于东方汽轮机厂前面广场上的那座时钟,仍然指在14:28。钟楼底部玻璃上,用玫瑰花粘有一颗“心”,地上摆放着黄色菊花,气氛肃穆。汉旺艺廊和客运站,全成废墟。后面的青坪山,挂着一条条褐黄色的地震滑痕,好像一块块伤疤。当地人告诉我,那山下的几百群众早已转移。东汽此次损失很大。但他们表现出的“东汽精神”震撼全国,如今已成为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有不少朋友在拱星镇,据说那里受震非常严重,心头总是牵挂着。沿着泥泞的村道,跨过绵远河大桥,就到了拱星镇。满街是倒塌的民房,盘龙化工的客车还烂在桥上,但抗震希望小学板房顶上的五星红旗仍在高高飘扬。

  我的好兄弟乌龙先生是拱星中学出来的。以前随他去看过他的母校,听唐老师讲过许多乌龙的趣事。但眼前只有残墙断壁,堆堆废砖,昔日热闹的操场而今晒满了黄谷,那幢歪斜的教学楼和幸存的公厕似乎在述说着“5·12”的惨景。

  我以为走错了地方,正好张校长和周老师闻讯赶来了。他们从废墟中找出校牌说,就只有这个了,没法,太惨。同行的李总及其儿子,立即掏出手机拍下校牌和校长的合影。

  这时,乌龙老弟打来电话,邀请我们去吃午饭。在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红旗村3组赶去。一路上,汽车驶过铺满黄谷和玉米的乡道,就到了柏林堰。邬伯伯和伯母在家等候我们。我绕着新屋和老房逛了一圈,旧屋全塌了,新屋围墙倒了,但人很安全,而且院内草木葱茏,生长旺盛。柏林堰水清鱼欢,勤快的农家女在洗理蔬菜。伯母已叫来乌龙的两个徒弟,帮忙做午饭。邬伯伯说,他俩从绵阳市回拱星老家,就是为收割粮食,这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不忍心浪费!

  午餐后,我们又去了遵道镇棚花村和沿山村。去年4月初我和夫人去那里看过年画,游客很多,人气很旺。今天完全变了。“梨花广场”背后尽是废墟,帐篷一片,墙壁画成为废砖头,“福地绿”、“鲜李园”、“富达源”等茶庄已不复存在,只有推土机轰轰作业,清理残壁。但养蜂人还在露天放箱。

  木匠出身的梁开泰,63岁了,正与家人忙着打地基建房。他说,水果没人买,烂在地头,幸好解放军买了不少。地震破坏严重,但村民自强不息,自力更生,20多名绣花女仍留在帐篷中绣年画。

  23岁的钟莺,地震那天她的一幅图正要完工,不幸奶奶在地震中遇难,于是含泪绣完,以“钟思琪”的艺名记下“2008年5月12日”这个特殊时刻。她从帐篷闺房中拿出这件珍品,已经很潮湿,但我还是买下了。

  隔壁22岁的李代琴,一岁零三个月的小孩在地震中死亡,把痛楚埋在心里,勤奋绣画,已有多件作品问世。

  离开遵道镇,回首但见一条巨幅标语横挂公路前方——“责任、自强、感恩”!

  这是半年前的记忆。在“5·12”之际,我想起了他们。消息告诉我,那里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大大改善了,他们正开始新的幸福生活。

  2009年5月11日于成都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