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以我丹心 祭我国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3日05:58  台海网

  

以我丹心

  

以我丹心

  台海网5月1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吕寒伟 李玉燕/文 吴晓平/摄) 台海网5月13日讯 上千颗“爱心”,在祝福的梵音中融化,一缕清烟,将无数的祝福捎去天堂。

  昨天,数百位市民参与到本报和南普陀共同举办的“一颗红心祭国殇”纪念活动中,他们亲手折出上千颗“爱心”,每颗心上还有他们最真切的祝福。“四川加油!汶川加油!”当数百人齐声喊出这句话时,不少人的眼眶湿润了。

  金尚小学40多位孩子戴着红领巾来了,康桥国际山庄双语幼儿园的30多位小朋友手捧红心来了,厦门理工学院80多位大学生带着自己创作的诗歌来了,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来了……不仅如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闽南佛学院院长圣辉大和尚特意从湖南赶回来,厦门市民宗局局长曾文瑛、副局长蔡永华,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厦门市佛教协会会长、南普陀寺方丈则悟大和尚等也都来了,带着沉甸甸的爱心,带来对灾区的祝福。

  

  

以我丹心

  南普陀寺外,祈福墙上心心点点。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加入我们的队伍,送来已经折好的爱心,或是当场折。现场不仅有多名义工帮忙维持秩序,更有路过的游客临时充当志愿者。“你不会折吗?我教你。”这样的声音,不断出现在活动现场。虽然大家互不认识,但是,却有着共同的心——— 关爱灾区同胞。

  14:28,全场默哀。数百人站在上千颗爱心前,低头哀悼,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14:40,无数颗小小的“爱心”,汇集成五颗沉甸甸的大红心,由厦门理工学院的学生抬向南普陀寺内的金炉亭。我们对灾区死难同胞的哀思和祝福,捎去了天堂。亭前,南普陀的法师站立良久,为灾区诵经祈福。所有人站立,静静聆听着祝福的梵音。当颗颗爱心融化之时,远在天堂的同胞们,你们看到了吗?

  人物特写

  她擦掉最后一滴泪,决定给自己一个新生

  “明天,我一定会走出去”

  一位穿着蓝色裙子的女士,不停从包里抽出纸巾擦眼泪。她的动作似乎赶不上泪流的速度,眼泪瞬间布满脸颊,眼睛和鼻子都已经通红。

  14:28,众人默哀。她低着头,一直努力保持镇定,不过肩膀还是有点微微颤抖。纪念活动将近一个小时,她的眼泪也泛滥了一小时。其实,在这一年里,她无数次像这样哭泣过,甚至更悲痛。

  “我抽屉里,满满的,都是安眠药和镇定剂。每天晚上还是睡不着,不停做噩梦。”很多个晚上,她被噩梦吓出一身冷汗,哭醒。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不能再吃安眠药了,你要忘记那些痛苦。

  但是,大地震的惊恐和悲痛,没有那么容易忘记。就像她手背上的伤疤,至今还在。她说:“那是地震留下的。”

  上一页

  她姓詹,在厦门工作。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地震前,她回到老家四川绵阳。地震那天,她在家,母亲正午休。地动山摇,房子剧烈晃动,“如果母亲不在身边,我肯定从五楼跳下去了。但母亲在,我无论如何都要把她带出去。我摇醒母亲,拽着她往门口跑。母亲刚做完手术不久,走不动,我就拼了命拽她。母亲怕耽误我,使劲把我推开,让我自己逃。我不干,又回头拽她。她又把我推开,我又折回去拽她。我记不住她推开我几次,也记不住两个人是怎么从楼梯跑出来的,我只记得,当我们俩跑出一楼后,楼道就被堵了。我手上都是血,但感觉不到痛。我们站在人群里,每个人眼里全是惊恐。”

  很快,她去了北川,当志愿者。她竭尽全力,想多做点事。她捐出了所有的钱,只留了一张机票返回厦门。“我走出厦门机场时,身上没有一分钱。”

  初回厦门,她看到灿烂的阳光,觉得很温暖。四川那边,天是灰的。但是,没过几天,她重新被痛苦的记忆包围。眼睁睁看着瓦砾堆里越来越微弱的生命,却无能为力。大地震带来的一切,成为她的生命所无法承受之重,让她夜夜难眠。这一年来,她一直在努力调节,想要走出地震的阴霾。

  她擦掉了最后一滴眼泪,拿出手机,给亲戚朋友发短信。“这是最后一天,明天起,我一定要走出去。”亲戚、朋友们很快回了短信,他们为此而欣慰。

  她是在报纸上看到本报的活动,推掉了别的安排,来到南普陀现场。这是最后一次哭泣。她要给自己一个新生。“明天起,我一定会走出去。”这句话,她对记者重复了好几遍。

  南普陀寺

  拟在四川捐建一所学校

  南普陀寺则悟大和尚透露,南普陀寺准备在灾区捐建一所爱心小学。目前,学校建在哪里还没最后确定,但接下去南普陀寺将派人前往灾区,选择适合建学校的地方。

  

以我丹心

  上一页

  

以我丹心

  

以我丹心

  心心相印

  35个孩子朗诵诗歌

  “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地走,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一起走。”当35个孩子用稚气的声音朗诵这首曾让无数人落泪的诗歌时,现场许多游客停下脚步,驻足聆听。

  这些孩子平均6周岁,来自康桥国际山庄双语幼儿园大班。他们用了一个上午排练,朗诵这首诗歌。连老师都很吃惊,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孩子们竟然都把这首诗背了下来。平时顽皮捣蛋的小男孩,在排练朗诵这首诗歌时,竟然也出乎意料的乖巧、懂事。

  幼儿园里还有100多个孩子,亲手折了“爱心”,托老师们带过来。孩子们更喜欢用图画来表达心意,他们在“爱心”上画了漂亮的房子、花草。一个孩子说,希望灾区的小朋友能住进这些漂亮的房子里。

  上一页

  

以我丹心

  朗诵声起,一片安静

  “时间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一刻,孩子朗朗的书声戛然而止;那一刻,繁华的街市突然变得死寂;那一刻,归家的路变得遥遥无期。”金尚小学学生王煜璐朗诵声起,现场一片安静。

  他们的准备活动从前天就开始。昨天,他们把红色的、粉色的爱心带来了,一颗颗小心地贴到墙上。他们相信,一点很小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都会聚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在这场地震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昨天上午,在老师的指导下,王煜璐小朋友写下了 “缅怀5·12”,她的希望,也是所有关心灾区人的共同希望。

  上一页

  高二学生邮寄“爱心”

  八九个学生利用下课时间,赶出130个爱心,邮寄到本报。昨天,本报记者收到同安国祺中学高二(2)班陈燕芬同学寄来的爱心包裹。

  包裹里除了130个爱心以外,还有一封信。信中说:“5月12日那天,我们在上课,无法将我们亲手折的爱心送到南普陀,所以,我们想拜托您,帮忙在5月12日那天,将我们的爱心,送往南普陀,好吗?”

  由于学习紧张,130个爱心,是陈燕芬和她的同学们,利用下课时间,争分夺秒赶出来的。她说,130颗爱心,象征着13亿坚强团结的中国人,他们要把130份关爱、130张笑脸,传递给灾区同胞。

  连夜写诗追忆“5·12”

  昨日,80多名来自厦门理工学院软件学院的大学生,在思明团区委和学院学生会团总支的组织下,也来到活动现场。

  记者收到了一位大学生专门托同学送过来的诗作。该诗作名为《追忆“5·12”》,是厦门理工学院的项县铭同学连夜赶写的。

  在诗中,项同学写道:“回忆定格的时光/如何抹去沉重的伤/清晰依旧的记忆/不需点滴的思虑/曾经惊魂四海的一刻/如今还心有余悸。不敢忘记/五月天空下的黑幕/怎能忘记/五月里悲伤的哭泣/苦难过滤后的勇气/重拾被淹没的信心/带着亿万同胞的祈祷/继续前行。”

  河南情侣巧手剪爱心

  昨天中午,一对河南的情侣路经南普陀,得知是为灾区献爱心之后,赶紧凑上前,加入折爱心队伍。

  “我以前懂得折爱心。”女孩儿说着,边折边想步骤,但尝试了多次之后,均以失败告终。可他们并未放弃,即使不会折,也要把对灾区的爱心表达出来,男孩儿拿起手中的剪刀,两人一起动手,剪出了一颗漂亮的红心,写下“加油,汶川!”的心声。

  上一页

  德语老人写下祝福

  一位来自德国的67岁老人还没进南普陀寺,就被大殿门口热闹的人群和贴满红心的爱心祝福墙给吸引住了。

  由于在德国时,老人已知道汶川地震的事情,所以了解完情况后,老人现场学折起了爱心。

  看着鲜艳的红心,这名可爱的德国老人笑了。接着,他拿起笔,用德语认真地在红心上写下了长长的祝福。陪老人同来的翻译告诉记者,老人写下的祝福语是:“祝四川一切顺利,给四川人民的最好祝福!”

  爱心感言

  张子镕:我们在与主持人喊“汶川加油”时,我想到了那些坚强的脸、可爱的脸。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让整个中国是一颗红色的爱心。

  刘敏敏:我感到我们的民族非常强大,不管发生什么事,所有的人都会来帮助我们,让我感受到祖国非常有凝聚力。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一个伟大的祖国。我明白了,只要有爱,一切困难都可以战胜,只要有爱,在任何地方大家都是一家人。

  陈聪琦:参加这次祭祀活动,我深有体会,我们从小就应该有一颗爱心,关爱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赵未辰: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再大的困难都难不倒我们。

  张李欣:那一颗颗爱心是多少人民的心愿和祝福。这是我们捎给天堂里的孩子们的祝福。爱是永恒的。中国加油,四川加油。

  记者手记

  记住他们然后好好活着

  想起曾经有部电影,女主角总是问男主角:“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怎么办?”对任何一个人而言,对任何一段爱情和亲情而言,这都是个痛苦的问号。

  前不久,重返北川,走进那座空城,我听到一个答案。一个60多岁的老人,他清扫着空城里的街道,每时每刻,他都会想起逝去的亲人。他说,曾经,一想起那些亲人的去世,他就痛不欲生,但是现在,只有想起那些亲人,他才有活下去的勇气。

  在南普陀纪念活动现场,一位饱受痛苦记忆折磨的女子,擦干最后一滴眼泪,决定给自己一个新生。她和记者聊了很久,最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着,重新微笑。她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谢谢”。那一刻,我知道,她并不是要忘记过去,而是要更好地记住过去,然后好好生活。经历过,所以更懂珍惜,曾经的噩梦也可以变成更加坚强生活的勇气。

  临别,我也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无语,微笑。半小时前,我们还是陌生人,半小时后,我们像亲人般互相道别,尽管我们仍不知道对方的名字。灾难,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变成亲人,也让我们学会更坚强地活着。(詹文)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