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生物多样性国际日”。据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22日报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当天表示,今年国际日的主题是:注意生物多样性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威胁——外来物种入侵。研究表明,外来物种入侵每年在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4万亿美元。施泰纳指出,由于全球贸易、交通和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入侵物种从一个大洲进入另外一个大洲,在缺乏天敌等自然抑制因素的情况下,它们可能迅速繁殖,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引入新的病毒和细菌,阻塞航道,污染土壤和农田,对人与动物的健康、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已扩散到全球50多个国家的多年生水草“水葫芦”(在我国又名“凤尾莲”),原产南美洲,繁殖能力极强,能够覆盖在整个水面,使得水中的其他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还会阻塞航道、影响发电。水葫芦还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并在死后沉入水底形成重金属高含量层,直接杀伤底栖生物。由于北方河流有冻结期,水葫芦无法在自然状态下生存,所以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
水葫芦给滇池造成的损失是入侵物种危害的经典案例之一。20世纪80年代,昆明建成了大观河—滇池—西山水上旅游路线,游客可以从市内乘船游览滇池、西山。但90年代初,大观河和滇池里的水葫芦疯长成灾,覆盖了整个河面和部分滇池的水面,致使这条旅游路线被迫取消,在大观河两岸兴建的配套旅游设施只好废弃或改做他用,大观河也改建成地下河。
施泰纳表示,和消除外来入侵物种相比,防止物种入侵所需的成本要低得多。他呼吁各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框架下加强国际合作,增加对于“全球入侵物种方案”的支持,同时加强本国海关和检疫部门的能力,提高公众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蔓延采取综合应对措施。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全球化的一个有害副产品是,非本地物种正在危害世界各地的生态系统、生计和经济。仅南非政府每年就支出多达6000万美元,力图消灭诸如荆树等正不断侵蚀农田、河流系统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旅游景点的植物。他敦促所有国家政府、组织和个人继续努力,保护地球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