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职场的中年焦虑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6日13:45  新世纪周刊

  -刘戈

  在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资源会以最快的速度向最有效率运用它的人群转移,所以对职场中年来说,职业设计显得极 为重要

  如果你在银行门口,看到几十个老年人一人一个小板凳坐成一排,不用问,肯定是明天又要卖国债了。

  老年人有他自己的计算方式,一个夜晚,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守候,如果幸运的话可以把自己的存款换成国债,这样不 但可以获得稍高一点的利息,还可以省掉20%的利息税。在这个长长的队伍中,我几乎没有看见过一个年轻的或者中年的身 影——那是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其他挣钱的机会,或者仅仅是可能性。

  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拥有的是大把的时间,不再有的是机会。他们永远地失去了可以用十几个小时去挣这么多钱的 可能性,所以只有他们排一晚上的队买国债。我用了很长时间给自己女儿讲清楚这个社会布置给老年人的算术题,之后默然, 想着自己会不会有一天排进这个队伍中。

  银行门口的老人长队会给职场奋斗的中年人们带来对未来的焦虑感。焦虑在弥漫,35岁你还当不上处长你会焦虑, 40岁还没有进入企业的高层你会焦虑,50岁时你还没有两三套住房或者你认为足够多的存款你会焦虑。

  时下的中国,生存竞争如此激烈,对于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中年人更是如此。往后看,一批又一批大学生汹涌而来 ,他们受过更良好的教育,更有干劲,更有创新精神,愿意接受更低的薪酬。往前看,企业和社会对于正在走向年老的人们失 去了耐心和信心。

  在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如果你达不到足够优秀,没有旺盛的斗志,资源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向最有效率运用它们的人 群转移。对年老的恐惧,让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在掌握和享用更多社会资源的同时,以牺牲健康和日常生活乐趣为代价打拼,像 过冬前的松鼠,拼命储存过冬的粮食,存多少都觉得不够。

  对于生于60、70年代,新近进入中年行列的人们来说,大部分的人的未来有可能还不如他们的父辈乐观。毫无疑 问,在收入和生活水平上由于社会财富的积累,我们会比上一辈强很多,但被社会遗弃的孤独感会更早的袭来。

  在计划经济时代,如果你有一份正式的工作,那么到退休的时候,你的工资、职称乃至住房面积恰好达到职业生涯的 最高点,剩下的时间可以按照制度的安排安享晚年,除非犯了政治错误或者生活作风出了差错。所以你就可以看懂为什么在俄 罗斯和东欧左翼政党的旗帜下站的多是老年人。

  其实如果健康状况尚可,很少有人愿意自动退出舞台。掌握社会资源越多的人越是这样。迈克·华莱士直到88岁才 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主播的位置上退下来,这让多少有才华的晚辈熬得肝肠寸断。还有,老教授杨振宁退休后回 国定居讲学,82岁时还能娶28岁的研究生,居然在婚姻上也来抢年轻人的机会。显然只有极少数高度集结了财富、权力、 社会资源的老者才有和年轻人PK的能力,不管是在婚姻上还是工作的机会上。

  科学的进步大大减缓了人类衰老的脚步,伟哥发明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在医学上解决了部分男性心中的隐痛,还在于 改变了千万年以来自然形成的年龄和辈分的界限。可以大胆地预言,未来社会的主要矛盾很可能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矛盾 。

  但在目前,显然这一切只停留在大部分中老年人一厢情愿的假设与梦想之中。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要在自己并不 是很老甚至自我感觉处于巅峰状态的时候就给年轻人腾地方。

  在一个物质财富不够充分富裕,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完善,社会文明程度不够发达的社会里,失去了挣钱的能力就几乎 失去了一切。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甚至让自然经济下子女赡养老人的传统也无法延续。一种秩序被打破的时候,总会有一代人 付出代价,不同程度成为社会变革的牺牲品,或许就是现在的这一代中年人。除非你有充分的预见性和准备工作让自己从大多 数人中逃出来。

  如果你希望到中年以后成为有能力和年轻人同场竞技的那一小部分,除了像松鼠一样拼命冬储,或者还可以铤而走险 选择成功概率很低的创业,或者尽可能让自己的能力与时俱进,尽量长的延续自己工作的时间,让自己的价值有体现的地方。 对于职场中年来说,所谓职业生涯的设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显示出它的真正价值。

  人到中年的时候,你不得不想,你是否有一段体面而有尊严的老年生活。你是在杨教授们的队伍中,笑纳上帝给自己 最后的礼物,还是排在银行门口整夜做老年人的理财算术题?

  SmartMoney聪明理财

  从3470跌回3060,400点的跌幅让很多投资者都开始惊呼,又没戏啦。

  管理层、专家、机构都在给A股的走势找原因,而最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是钱。本轮牛市的开端,是4万亿的投资计划 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资金的推动下演绎出了大盘由1664到3470的走势,但在进入8月以后,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 到三个变化。

  首先是IPO重启后,装钱的池子变大了,股市的高度自然也就降低。中国建筑的上市很难不让人想起中石油的回归 ,而更为关键的是,无论是创业板还是国际板,都是对目前资金的巨大考验。管理层不会想不到这样的问题,事实上这也是一 种调控的手段,但如果长此以往,总是在大盘高市盈率的情况下放大盘股进来,但很可能会让大盘直接条件反射,将大盘股上 市视为大利空,不知道农业银行有没有勇气像中石油一样承担恶名。

  其次是货币政策微调,部分资金要回到账上暂时休眠。尽管是央行反复强调是微调而不是转向,但我想熟悉游戏规则 的人都会清楚,超过7万亿的贷款总额一定有不少资金在楼市和股市上寻找着机会,这部分钱必然要先回到账上等待审查,等 风声过去再出来活动。而这样的事情以往都出现在年底对账的时候,而管理层的清查让这笔钱撤出股市的动作提前了。

  再有就是基金的赎回潮,也会造成基金被迫减仓。从基金的中报可以看出,目前股票型基金的仓位都非常深,而随着 股指上涨,一些在全年4000点下方抢反弹和前年在4500点左右买基金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回本,基金开始面临巨大的赎 回压力。高仓位决定了这些基金一旦面临赎回就只能被动减仓,这自然也限制了大盘再向上突击。

  以上三点理由,都可以看到支撑大盘快速上涨的资金因素已经不存在,但股市就此快速下跌也没有什么依据。国际市 场上来看,美国经济已经有了探底成功的迹象,标普指数稳步上扬,虽然说不好具体复苏的时间,但至少雷曼破产的那样破坏 性事件已经没有了基础。另一方面,从传出的企业中报数据来看,都是大大好于预期,业绩也不支持股价下滑。而更为重要的 一点是,虽然央行可能会对货币政策进行微调,但如果要确保8%的GDP增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资金的投放只能是提 升效率而不是减少数量。

  回到具体的投资策略上,在笔者看来,即使大盘跌破3000点,也不用绝望。3000点附近恰好有一个跳开缺口 ,也是大盘60日均线附近,技术面上可以有所支撑。而对于投资渠道相对狭窄的中国投资者而言,最终还是要回到股市上来 规避通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恰好是公司的中报期,很多大公司的业绩据传都是远远好于预期,对于目前的下跌,我们 完全不必理解成6000点后的狂跌时期,应该是算为2007年“5·30”后的走势更为合理,蓄势之后,新高已经不远 ,而跌透了的券商股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有了止跌迹象的中信证券。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新世纪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