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主笔孙力舟
新中国成立已经一个甲子。我们缅怀为祖国的解放、人民的自由流血牺牲的先烈,也不应忘记曾有这么一些爱国者— —他们身处国民党阵营,或是为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真情和能力所打动,或是为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经过思想斗争, 毅然走向光明。他们的最终抉择,把新中国分娩的阵痛降到最低。本报将陆续刊出文章,介绍这些爱国者鲜为人知的故事。本 期介绍的是中国海军著名将领萨镇冰。
——编者
1.率30名水兵与日军血战10天
萨镇冰(1859~1952),中国近代海军名将,他一生跨越了晚清、北洋军阀时期、国民党时期和新中国四个 历史时期。
萨镇冰的祖先是元代南下的蒙古族。他出生在书香门第,在福州长大,先后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和英国格林威治皇家 海军指挥学院,出任北洋水师管带(舰长),是中国第一批近代海军将领之一,与邓世昌、刘步蟾等殉国英烈是战友。八国联 军侵华后,他舌战群儒,苦谏慈禧,再购新舰,恢复了北洋水师,使中国近代海军得以延续。他奉命指挥南北洋海军,是中国 第一位实质意义上的全国海军总指挥。他无论领兵还是执政,都爱护百姓,热心慈善,被福建乡亲称为“萨菩萨”。
更难得的是,在当年腐败的官场,他一直两袖清风,在出任中华民国海军总长和担任代理国务总理的时候,竟独自步 行到电灯公司缴电灯费,除了在正式场合身着海军上将官服外,寒冬都是一身破棉袍裹身,还把北洋政府赠送的一件貂皮大衣 变卖,购买了80件棉衣分赠穷人。20世纪30年代,年近八旬的萨镇冰曾从西安赶着毛驴打算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可 惜被国民党拦回。
不过,最为传奇的是,萨镇冰作为高级将领,在内战不断的晚清和民国时代,竟然从来不打内战,为此,他曾被骂成 临阵脱逃和处事圆滑。其实,萨镇冰绝非贪生怕死之辈,他在反抗外敌的战争中屡有英勇表现。1895年,他曾率30名水 兵,在威海卫的日岛炮台依托4门大炮与日军血战10天。日俄战争期间,他又在上海吴淞口迫使两艘全副武装的俄舰缴械, 并且依据国际公法严禁追击的日本军舰驶入黄埔江,这都需要大智大勇。萨镇冰在难以避免地卷入内战时,总是巧妙安排,最 大限度地减少内战双方的伤亡,保护民众。
2.黎元洪称萨镇冰“不忍自残同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清廷急调当时在上海的萨镇冰率海军主力舰只西 进,配合清军反攻。10月17日,萨镇冰在“楚有号”军舰望台上,用望远镜观看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铁路线附近的交战。 革命军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附近工人农民冒着枪林弹雨,手执劳动工具,帮助革命军追杀逃敌的情景,让萨镇冰大为惊讶。 他对身旁的“楚有号”舰长说:“吾辈自服务军界以来,从未见过如此壮烈的场面,足见清廷失去民心久矣。”他统率的军舰 基本处于观战状态,并未积极炮击武汉三镇,迫不得已开炮时也故意打偏。
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也认为:“水师提督萨所统之舰队,自始自今,对于清军行为殊为淡漠。”萨镇冰得知海军 中已有革命党渗透进来,也没下令盘查。袁世凯遥控的冯国璋部北洋军竟在汉口汉阳焚烧民房,更令萨镇冰感到厌恶。革命军 方面认为萨镇冰多次出洋,思想开通,有策反的可能。当时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的黎元洪,致书萨镇冰。但萨镇冰同样不忍对 清军开火,最终决定放弃指挥。他在即将离开舰队时,对各舰军官谈话:“本人厕身海军垂30年,屡历战争,从未一获胜利 。现在同室相残,即胜亦不足以为荣,长此迁延,既无以对朝廷,更不便附和民军,今以舰队付君等,愿君等好自为之。”萨 镇冰走后,长江中的全部舰艇都转向革命军一边,1912年底,黎元洪上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称萨镇冰“托言不 忍自残同种……暗中保全武昌,维持革命”,袁世凯授予萨镇冰海军上将的军衔。
3.北伐战争中坚持不打内战
1917年,孙中山酝酿发动护法运动,海军总司令程璧光不满皖系军阀段祺瑞专擅国政,愤然辞职并在上海宣布讨 逆,偕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泽率舰队护送孙中山南下护法。北洋政府海军总长刘冠雄让萨镇冰劝说林葆泽,萨镇冰以海军不可自 相残杀婉劝,但没能成功。
刘冠雄又推荐萨镇冰出任海疆巡阅使兼海军总司令,试图让其率领其余舰艇与护法军作战,萨坚辞不就海军总司令, 年底又辞去海疆巡阅使。1918年,护法军与北洋军在福建拉锯,土匪趁机而起,北洋政府任命萨镇冰为福建清乡督办。萨 镇冰目睹家乡哀鸿遍野的惨状,力主北洋军与护法军停战议和,并从中斡旋调停,到当年11月双方终于停战。对于土匪问题 ,萨镇冰经过调查后认为,土匪多是没有出路的饥民落草,他力主招安,并且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山林,亲自晓以利害,在短 时间内基本平息了福建的匪患。
1922年,萨镇冰出任福建省长,在任期间多有建树。1926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当时福建处于北洋军阀孙 传芳控制下,萨镇冰不忍卷入内战,10月辞去了福建省长职务。12月2日,北伐军跨过涵江直逼福州,福州各界公推萨镇 冰为福建保安总司令,萨镇冰两日后即弃职而去。北洋军兵败时大肆烧杀抢掠,闽江入海口处的南港瓜山一带惨遭破坏,萨镇 冰挺身而出,办理筹款赈济事宜。
4.福建事变中支持抗日的十九路军
1933年,曾在上海抗日的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不满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发动“福建 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萨镇冰不顾个人安危,参加这一抗日反蒋的义举,被聘为高等顾问。他在新政府 各部会长官就职典礼上发言:“现在我国在国际上是什么地位,是被人看不起不以平等相待的下等国,此因历来执政当局惟知 结党营私,为个人谋利益,对于人民权利国家事业,尽置脑后,所以弄得国本大伤……”,他热切期盼新政府“全力替全国同 胞谋福利,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萨镇冰极力劝谏国民政府的海军不要对新政府采取敌对行动,在他的影响力,十九路军顺利接管了马尾的海军各机关 ,马尾要塞司令李孟斌也表示拥护新政府。然而,十九路军孤立无援,蒋介石嫡系军队迅速南下。在十九路军被迫撤离福州时 ,萨镇冰应蔡廷锴之请,亲赴马尾动员陈绍宽所部海军官兵掩护十九路军撤退。十九路军全部渡过乌龙江撤离福州之后,萨镇 冰又回到福州维持地方秩序,直到蒋军开入福州。福建事变的领导人先后流亡香港和国外,萨镇冰却坦然留在福州,蒋介石慑 于萨镇冰的资历和威望,没有下令逮捕他。
5.九旬高龄写就国庆颂诗
1948年7月,代总统李宗仁来到福州,转达蒋介石之意,力劝他前往台湾,萨老借口身体不好谢绝。萨镇冰为摆 脱国民党方面的继续纠缠,先是住在佛教医院“未回归仁寿堂”,后又躲到堂妹谢韫如家中。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影响下,萨 镇冰出任福州商会组织的防护团的团总,以便在国民党军撤出时维护社会秩序。在萨镇冰的影响下,一些刚从国外学成归来的 海军青年才俊和由各地返回福建原籍,正在考虑出路的闽籍海军人员决定留下来,仅福州一地就有几位海军将领留在大陆,原 海军上海基地司令员方莹和总部军需处长陈景芗等要员,还参与了中共情报机构中共中央社会部福州工作站的工作。
萨镇冰为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入福州,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根据福州解放前的最后一任市长何震的回忆,萨镇冰等七 位有名望人士,曾联名贴出拥护共产党、人民解放军解放福州的告示,这对福州的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第二天, 绝大多数店铺就照常开门营业。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萨老高兴地说:“今后可以出院了。”萨镇冰一生爱国的表现和关键时刻的政治 选择得到中国共产党的肯定,他受聘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华侨 事务委员会委员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发挥余热。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萨镇冰老人看到中国社会的空前稳定与进步和抗美 援朝战争的胜利进行,挥毫写下歌颂新中国的诗篇:“师入三韩大有声,海东形势一番更。美军屡败终难振,华裔方兴孰敢轻 ”(《步继周即事原韵》);“中华解放两周年,耕者而今各有田。治匪法严无报警,救邻师壮尽称贤”(《一九五一年国庆 颂诗》)。
1952年4月初,萨老病重,他在临终前5日仍在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前来探视的亲友都劝他注意休息,他却以“ 朝闻道,夕死可矣”自勉。1952年4月10日,萨镇冰病逝于福州,享年94岁。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 唁电。中央人民政府给费治丧,福建人民政府举行公祭,葬于福州西门外梅亭。在福建党政军各界的公祭文中写道:“你是我 国海军的前辈,一生廉朴,礼贤下士……我们敬佩先生爱好和平、拥护民主的精神和廉朴的生活作风。”
萨镇冰老人看到了新中国的朝阳,但仍然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了人世。他惋惜没有办法动员所有的海军人才留在大陆, 临终前不久,他在最后一首诗中表达了对海峡那边的袍泽故旧们努力实现祖国统一的期盼:“国疆昔小而今大,民治虽分终必 联……所望群公齐努力,相扶世运顺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