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气候异常的原因错综复杂,天空中这些缓缓流动的大气运动因子,它们千变万化,共同作用,让我们所面临的气 候发生可能的种种逆转。
记者/贺莉丹
新年不久,我国就出现大范围的降雪冰冻天气,中央气象台发布气象橙色警报,我国从北到南,遭遇大范围寒潮。
北京、天津等地的气温降至近40年历史同期极值,降雪量创下1951年来历史同期最大值。而江西、湖北、湖南 等省份,也出现频繁的雨雪天气,高速公路上,常常可见醒目的标语,提醒司机要减速行驶。
国人的记忆仿佛被拉回2008年的年初,那年的冻雨灾害性天气,让大量的车辆堵塞在瘫痪的高速公路上无法动弹 ,80万人滞留在广州火车站,寒风中苦等,回家过年的梦想破碎。
而在更早的去年11月以来,我国就连续遭受大范围寒潮侵袭。为什么今年冬天这么寒冷?为什么今年极端低温天气 出现的频率会这么高?2008年初的冰雪灾天气是否会再度重演?
“因为极地在冬季是极夜,温度最低,冷空气最容易在那里生成,今年最大一个特点是,极地的空气频繁地向中高纬 度扩散,不光是我们东亚地区,包括西欧、北美,都有比较大范围的频繁的冷空气扩散,造成了低温天气”,近日,国家气候 中心首席预报员、气候预测室研究员王永光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解析。
他介绍了一个气象学名词,“北极涛动”,这是冬半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尺度最大、最重要的模态,一直 到春季,“北极涛动”都很显著,它对于冬春季北半球近地面许多气候要素都有显著影响。
就气象部门具体的监测数据而言,2010年1月2日夜间至1月3日,北京出现持续降雪,降雪量打破1951年 以来1月份日最大降雪量历史纪录。北京日降雪量历史极值为6.2毫米,出现在1989年1月6日。
而1月4日8时,北京南郊观象台积雪深度达23.4厘米,突破历史极值(历史同期最大积雪深度为16厘米,出 现在1951年1月5日)。天津大部地区积雪深度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塘沽积雪深度达26.3厘米,为1951年以来最 大值。1月6日凌晨,北京南郊观象台监测的最低气温跌至零下16.7摄氏度,突破38年1月上旬气温最低极值纪录。
1月10日,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两天中国北方将再遭大风和剧烈降温,而南方将有大范围雨雪天气,局部还有大 或暴雪。伴随着雨雪降温,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部分地区可能还会出现冰冻。不仅如此,受近日寒潮大 风天气影响,山东沿海出现严重海水结冰现象,渤海及黄海北部沿岸出现近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海冰冰情。
今冬,西欧、纽约、首尔等地,纷纷打破历史低温纪录。
尽管不少气象学家们表示,关于今年冬天的冷暖,目前还无法下明确结论。但民众的感受是,今年冬天,特别冷。
并且,自去年11月份以来,我国北方地区的确冷的时间比较长,“应该算是持续性异常了,北方地区这种持续低温 的情况,差不多不超过一周可能就会有改观。而我国南方地区,最近几天还不会明显好转,因为南方地区还处于一个低温雨雪 的过程里”,王永光表示。
气象学家曾有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年是暖事件的标志。去年12月1日,世界气象组织还曾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目前 已经在热带太平洋完全形成,并将至少持续至2010年第一季度。
具体而言,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 在气候预测领域,厄尔尼诺是迄今为止公认的最强的年际气候异常信号之一,它常常会使北美地区当年出现暖冬,南美沿海持 续多雨,还可能使得澳大利亚等热带地区出现旱情。
与此相反,拉尼娜年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 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
尽管今年是厄尔尼诺年,但从现有的数据与事实看,却出现增多的极端冷事件。那么,新年以来,袭击我国大范围的 寒潮,是否与厄尔尼诺相关?
王永光解释,我国江南地区的降雪偏多、甚至发生温度偏低的情况,是跟厄尔尼诺现象直接关联的,“厄尔尼诺现象 容易造成冬季我国江南地区的降水偏多,包括降雨、降雪偏多”。
但是,厄尔尼诺的影响也并非对全球每个地方都敏感。一些气象学上总结性的大致规律,也可能是与现实有出入的。
王永光就指出,今年冬天,我国北方气候有些异常,打破了以往规律,而从现有资料看,用厄尔尼诺现象难以解释我 国北方此次灾害性低温天气过程,此番出现在我国东北、华北的冷事件,就是由于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异常,“实际上,我国 北方地区从11月以来,基本上处于气温持续偏低的状态,这跟厄尔尼诺现象没有直接关联,还是因为北半球冷空气活动的异 常所致,这种情况在2004年到2005年冬季也出现过,当时也是厄尔尼诺年,却出现了一个冷冬”。
值得一提的是,造成气候异常的原因错综复杂,天空中这些缓缓流动的大气运动因子,它们千变万化,共同作用,让 我们所面临的气候发生可能的种种逆转。
诸如,即便是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它们影响的也主要是海洋状况。而人们通常的统计规律会遭遇现实因素的诸多 偶然。
“如果评选2009年最令人感到沮丧的事件,我想自己可能会选择全球气候变暖”,杜克大学保护生物学家皮姆如 此表示。
在不久前闭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各国代表还在轰轰烈烈地讨论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原则性的应对措施,而在现实 的今天,几乎整个北半球都在面临寒冬。相当多的科学家至今坚持,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极端天气的增多,在全球气候 变暖的尴尬现状之下,极端天气情况更容易出现。
这些极端天气,表现为极端高温、热浪,也表现为极端低温的寒潮或暴雪的爆发。即使球气温偏高的大趋势下,也会 有极端低温天气的出现。
“但是不能讲,今年的冷,就是因为全球变暖造成的”,王永光说,他介绍,在历史上,我国从1986年以来23 年的冬季,基本上是以暖冬为主,“就全国来讲,而非某个地区,这23年里只有4年是冷冬”,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冬季极 端低温天气也仅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相对于神秘莫测的天气状况,目前我国的气象预报工作人员还只能对10天以内的大气运动进行预报。
王永光举了个例子,比如,对于10天以内的降雪,目前我们是可以做预报的,但是对于冻雨,这种雨滴近地面就已 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冻结成一层晶莹透亮薄冰的灾害性天气,对它的预报则更为复杂,“像贵州山区,经常发生 冻雨,这跟特定的地形、特定的大气层结状况有关。冻雨是按照现在的水平还很难预报的一种天气现象,对于冻雨,连中期预 报都不可做,目前只有24小时或临近预报那种短期预报,顶多一两天预报”。
目前,我国气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对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标准,对强降水、高温、低温、干旱等极端事件都准备 制定一定的监测指标体系。在未来,人们将很快就能获知有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相关信息。
眼前的这个隆冬,泱泱中国,春运来临,在极端低温天气的考验之下,机场关闭、高速公路封闭、电煤紧张、交通告 急,各个行业的应急预警管理也正在直面艰难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