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舞台中央,就会成为被评论的对象,有赞美声,也免不了有批评。中国,要学会泰然处之。
记者/邵乐韵
2009年,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力量此消彼长。随着单极主义式微、多边合作成为高频词,世界格局呈现出新 的轮廓。中国,正成为国际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角色。
但是,正如资深外交家吴建民所说,站在舞台中央,就会成为被评论的对象,有赞美声,也免不了有批评。中国,要 学会泰然处之。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自鸦片战争后首次走到世界舞台中心”;站在第二个十年的开端处,中国力量将如何 演绎?
中美:稳定之下有隐患
中美关系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中美高层互访交流不断升温,并在奥巴马 访华期间达到了高潮,两国一致同意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相互尊重、理解和体谅。
然而才时隔一个多月,美国政府却于1月6日正式批准雷神、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执行布什政府2008年10月宣 布的军售计划,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反导系统等武器装备。
中国外交部、国防部罕见地在三天内五次就美对台军售表达强烈反对,要求美方尊重中方核心利益,立即撤销有关对 台军售项目,称中方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实际上,自中美建交以来,美国一直实行双轨 政策,一方面讲三个联合公报,跟中国大陆发展各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讲《与台湾关系法》,保持同台湾的实质关系,包括 商贸投资、民间往来以及对台军售等。”即使现在美国对中国有很多需求、两国共同利益比以前明显扩大的时候,美国对台湾 的态度也一直未改变。
美国政治可看作是利益集团的政治,各利益集团关注的面非常狭窄,但是诉求强烈,如军工利益集团一直鼓吹向台湾 卖武器,而国防、情报等部门鼓吹中国威胁论。“这些利益集团一定会在政治上有所表现,影响行政当局的决策。”
美国对台军售无疑与两国关系发展趋势背道而驰,但陶文钊并不认为中美关系会就此逆转,“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 到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在中美关系发展较顺利的时候要看到潜伏着的隐患,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来排除干扰”。
近期美国《外交杂志》预测2010年十大政治风险,其中中美关系位列第一,认为双方关系中存在太多结构性压力 ,经济发展矛盾较为突出。对此,陶文钊说,中美关系在今年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因为奥巴马政府上台第一年与中国外交过度 顺利,有人担心会“高开低走”。
“2010年中美外交确实存在负面情况:一个是对台军售;第二,奥巴马可能会见达赖;第三是中美之间贸易摩擦 会增加。但我们也要看到正面因素,例如,去年奥巴马总统邀请胡锦涛主席今年访美,现在还在磋商当中;其次,今年夏天第 二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在北京举行,它的成功有望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另外,今年下半年美国要进行中期选举( 在两届总统选举之间举行的国会选举),但从2008年美国大选过程来看,我认为中期选举不会对中美关系造成大的冲击。 ”
陶文钊强调,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番风顺,就是在不断克服障碍中前进的。
中欧:看问题要大气
在吴建民的外交生涯中,有15年在欧洲度过,其中9年担任大使工作,见证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有人曾形容2 004年的中欧进入了蜜月期,也有人形容2008年的中欧关系曲折动荡。吴建民却说,这种说法只看到了某一时期的某一 个现象,而忽略了中欧建交以来关系大发展的事实:
1975年中欧贸易额仅24亿美元,而2008年中欧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达到4255.8亿美元 ;人员交往方面,以中法为例,1998年在法中国留学生仅5000人左右,现在中国留法学生约有3万;1965年,吴 建民第一次到法国,街上几乎看不到中国人,现在,每年到法国旅游的中国游客至少50万……
吴建民说,2009年国际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走到国际舞台中央,而占据舞台重 要位置百年多的欧洲难免有失落感,中欧关系中难免有杂音,“但是我们看问题要大气,这些并不妨碍中欧关系越来越密切。 而且每次出现问题历时不长,也说明双方不希望僵持太久”。
2009年末,法国《观点》杂志推出中国特刊,更有不少西方媒体把中国摆在2010年中欧关系中的“主角”位 置。那么,怎么理解他们对“主角”的看法呢?
吴建民认为,欧洲一百多年来处在世界中心的位置,现在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相对减弱,心里总是不大舒服,有失落 感。“我们要看到事情的严峻面,但换一个角度,这也是中国地位上升、走到世界中心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观点》也采访过他。“我发现,虽然他们会发出批评中国的声音,但他们也承认,过去30年中国的发展成就在世 界上是没有先例的。对待批评和赞成,我们要有平常心。”
他举了一个例子。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出席安理会时,中国和法国坐在一起。“当时我还是中 国代表团里的小萝卜头,坐在后排和一个法国青年外交官聊天,对方就说:你们走上坡路,我们在走下坡路。”
展望2010年中欧关系,英国《观察家》认为,中国将会在更多问题上和英国、欧盟争吵。
对此,吴建民的看法是:硬和软都是形式,要看硬得有没有道理,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和世界利益。比如在哥本哈根 会议上,中国就应当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利,不能别人说我们硬,我们就要变软。中国人不要随波逐流,也不是事事都跟人家 吵架。我不赞成中国不高兴,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是鸦片战争以来是最好的,不要随便不高兴。
他认为,当前世界面临几个大问题,中欧合作的空间更大。
其一,金融危机还没完全过去。欧洲是中国的大市场,希望双方在这个领域更多合作,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其二,气 候变化大会只形成了协议,还没有形成有约束力的文件,2010年气候变化谈判,中欧有合作空间。其三,在中东、伊拉克 、阿富汗、伊朗等热点问题上需要合作。其四,欧洲对中国的技术开放度大,中国60%以上的技术进口来自欧洲,超过了美 国和日本。双方在科技、教育、文化领域还有很大合作空间。
当然也有谈不拢的地方,比如人民币升值问题。“中国人在同世界打交道要习惯,有的事情一致,有的事情不一致, 这就是世界。”
中日:合作才是前途
当今世界的重心正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亚洲的崛起,中国、日本和印度的关系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2009年是日本政局发生历史性变动的一年,2010年,则将是日本政局持续震荡的过渡之年。上海国际问题研 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吴寄南告诉本刊记者,总体来说,2009年中日关系发展平稳,日本政局变动没有撼动中日关系,而且 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加夯实了中日关系的基础。
过去日本在外交上偏重美国,但如今鸠山政府表示,要强调与美国更加对等的双边关系,而更多考虑与亚洲国家发展 关系。
吴寄南说,“9·11事件以后,美国出于反恐需要,与中国加强了合作。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以后,中日关系 回暖,这时候中日美关系更像等腰三角形。现在鸠山政府要清算自民党50年来依赖美国的局面,适当拉开与美国的距离,中 日美正朝着更加均衡的等边三角形方向发展。”
鸠山还多次表示不会参拜靖国神社,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日本同中国、或者说亚洲很多国家关系的导火索。
吴寄南说,去年中日经贸往来很有特色。受金融危机影响,日本经济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而中国经济很快企稳开始 回升,带动日本对华出口。去年上半年日本对华贸易占了其贸易总额的20.4%,超过了日美贸易的13.7%,所以中国 坐稳了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两国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也形成了很多良性互动。
吴寄南表示,今年中日高层互访将继续保持势头,经贸交流会出现新高潮。今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 式启动,中日两国经贸舞台更加广阔,“在东盟一体化进程中可以发挥火车头作用,不仅双边实现合作共赢,而且共同推进东 亚地区区域一体化,为中日经贸合作提出了新的题目、注入新活力”。
在上海世博背景下,中日民间交流将掀起又一个高潮。预计350万海外游客中,有100万来自日本。
“当然,中日关系中也有不确定因素。”吴寄南提出,右翼势力会千方百计搞小动作,两国在东海专属区的归属问题 上还存在对立分歧,若不妥善处理,也会干扰前进方向。
最近,中日共同历史研究问题第一阶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参与“中日战争与太平洋战争”部分报告研究的陶文 钊教授认为,此次两国政府支持下进行的学术研究,意义在于维护中日关系的大局,“把历史问题交给历史学者来做冷静、安 静的研究,历史问题不应给两国稳定发展造成太多影响”。
有专家称,中日大和解潮流不可逆转。吴建民在日人作交流时曾跟对方讲:中国人的前途在亚洲,你的前途也在亚洲 ,中日合作会更加好。
既合作又竞争,以合作为主——这是中日两国关系的写照。
中印:历史问题短期难解决
这一关系应用于中印之间,也恰如其分。
在媒体的描述中,印度一直把中国作为竞争赶超的对象,西方媒体也在揣测,中印谁会是将来亚洲的主角。
中国社科院南亚问题专家孙士海告诉本刊记者:“所谓争夺亚洲领导权方面,要有一个新认识:两国都是在国际事务 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都是新兴市场,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显然要超过印度,但是不会因为超过就瞧不起。两国需要相互学习 。中国多次表示,希望看到印度在国际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相互尊重、相互借重是两国今后在相处中很重要的态度,否则争 夺总会产生不少问题。例如在气候变化、建立多极世界、国际关系民主化方面都有共同立场。”
这几年以来,中印关系大局发展很好,交流面越来越广泛,比如增加了军事层面的交流,以及各种对话机制等;尽管 在经贸上也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等,但总的来说,交流更加机制化、多样化,基础更加巩固。
孙士海说,“在边界问题上,双方要有心理准备,历史遗留问题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虽然双方都有解决诚意,但是 需要互谅互让,要有耐心。现在中印两国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还有差距,另外,缺乏战略互信问题,所以要通过对话沟通,双 方作出妥协,毕竟两国在大方向上都不希望因为边界问题影响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今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印度总统将访华,印度国会也会派代表团过来。对于2010年的两国交往,孙士海认为 要建立两个机制:政治互信机制和经贸调节中介机制。
他说,“中国现在是印度最大的贸易对象国,要建立一些新的机制解决贸易摩擦和贸易不平衡问题,同时采取切实措 施,扩大印度对华出口的多样化和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