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两条政策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侵犯的后果并没明确界定,只说县级以上予以处理,但到底怎么处理,没有下 文
有这样一群人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有能力,有体力,却被体检这一关,拦在企业和学校的门外,只因他们是乙肝表面 抗原携带者,HBsAg检测呈阳性。
日前,由人保部、教育部、卫生部共同起草的《进一步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以下简称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 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取消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在内的“乙肝五项”检测。
什么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此次政策的再出台,能否改变他们被歧视的命运?本刊就此专访民间NGO组织——北 京益仁平中心的总协调人于方强。
实习记者 袁诚
1
什么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
于方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简单来讲,就是机体被检测出携带乙肝病毒。而乙肝携带者是指HBsAg阳性,但无 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
2
很多人以为携带者即乙肝患者,二者有何不同?
于方强:携带者不能说就是乙肝患者。主要看肝功能是否正常,肝功能正常就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反之就是肝炎 患者。
3
携带者转为乙肝病人的概率有多大?
于方强:根据世界医学知名杂志《柳叶刀》的临床数据显示,只有不到10%的人会转为肝硬化。携带者其实不需特 别治疗,通过保持营养均衡和避免过度劳累、控制饮酒、保护肝脏等方式能够减少这种概率。
4
这种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怎么形成的?
于方强:人类最初并不知道乙肝这种病,直到60年代,Blumbers在澳大利亚土著的血清中发现有种特殊的 抗原物质,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也就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慢慢中国才有对乙肝的认识。而携带 者的产生,与地理、环境各方面都有关系。
被乙肝病毒感染后成为携带者还是乙型肝炎患者,主要取决于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抵抗)反应。
5
社会上对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有恐惧,认为可能传染,是吗?
于方强:这个知识其实应该已是常识了,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与艾滋病毒相同,主要有3种途径:母婴、血液、性传 播。它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日常的说话、吃饭、握手,都不会造成乙肝病毒的传播。
6
人们对携带者主要有哪些误解?
于方强:除了以上所说的,还有认为携带者很快就会形成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恶化三部曲”;觉得携带者在工作 能力和体质上比非携带者差。其实在工作和生活能力上,携带者同健康人没有区别。比如香港明星刘德华,就是携带者。
7
这几年,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来维护携带者的就业或入学权利,为何歧视仍难以消除?
于方强:这种歧视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偏见。尤其是1990年代,中央政府在推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时,就要求进 行乙肝病毒携带的检测,这使对携带者的就业歧视延伸到了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过程。
虽然直到2005年1月17日,人事部、卫生部颁布《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删除了乙肝病毒标志 物的体检项目,但这一负面印象,已变成刻板成见而难以短期消除。
8
拒绝录用侵犯了乙肝携带者哪些权利?
于方强:主要是隐私权和平等就业、受教育权。
9
那么,如何消除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
于方强:这需要政府、企业和民间力量一起努力。仅从政府来说,可从几方面着手:清理以前带有歧视的规章,不能 再依照1980年代的旧章制度来限制携带者的就业或入学;应制定严格政策禁止乙肝检测等。
10
与2007年卫生部等联合发布的政策相比较,此次政策有何变化?
于方强:2007年发布的《意见》,已要求不得拒绝招用或辞退携带者。但政策有些含糊,没起到多大效果。而且 也只涉及就业,没涉及教育领域。
虽然已是进步,但前后两条政策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侵犯的后果并没界定,只说县级以上予以处理,但怎么处理 ?没有下文。要想真正消除人们对携带者的歧视,最终还是要看政策是否具有可执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