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龙代表(北京市市长)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说到底是人才问题,关键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动首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轨道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央作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抉择。我深切体会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自主创新。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和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面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的要求,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坚持以自主创新为引领,深入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抢占制高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说到底是人才问题,关键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在这方面,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给我们很深启示。去年3月以来,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迅速出台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围绕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技术与资本的结合、成果与市场的衔接,启动了先行先试各项改革,先后有202家单位申报开展股权激励试点,82家单位、101个项目开展重大科技专项经费列支间接费用,促进和带动自主创新取得积极成效。
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北京市的光荣任务和重大责任,是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关键之举。我们将认真落实先行先试各项改革,密切与中央单位的合作,积极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吸引高端人才政策,下决心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北部研发服务、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南部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区建设的带动作用,全面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提升等12项科技支撑工程,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之,北京市将着眼于建设世界城市,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在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推动首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本报记者 阎晓明 王建新整理
抢抓两个重大历史机遇
□孙春兰代表(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加快发展,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保持一种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真正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解释问题,真正去化解矛盾而不是回避矛盾
福建当前的任务,归结起来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春节期间在福建考察时提出的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前福建加快发展面临着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这两个重大历史机遇,这也是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我们要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符合福建实际的科学发展的路子。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发挥好福建的比较优势。福建森林覆盖率较高,要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把生态、港口、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必须进一步加快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加快推进平潭岛的开发开放,组织专门力量抓紧规划,研究合作机制,论证功能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超常规的效率、机制和办法,力求尽快有所作为、有所成效。
福建的发展,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保持一种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真正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解释问题,真正去化解矛盾而不是回避矛盾。要加快建立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使推动科学发展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要把对干部的监督与信任干部、保护干部、激励干部统一起来,支持干部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干部知难而进、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加快推进海西建设和发展。
目标定好了,措施明确了,思路清楚了,就要扎扎实实地去推进。我们决不能在说着“先行先试”中就落后了!牢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有所作为,不辜负党中央对我们的厚望和赋予我们的责任。
本报记者 朱竞若整理
主动转 加快转 坚决转
□王金山代表(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转变发展方式等不起,慢不得,是一项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志在必得的战略性任务,必须顺应大势、破解难题、抢抓机遇
对安徽来说,转变发展方式等不起,慢不得,是一项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志在必得的战略性任务。必须顺应大势、主动转;破解难题、加快转;抢抓机遇、坚决转。着力自主创新,就能应大势、解难题、抓机遇,实现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安徽崛起。
惟有创新,才能跨越;亦步亦趋,永远落后。6年前,合肥启动国家唯一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两年前,我们设立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去年,安徽成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特别是国家批复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更拓展了自主创新大舞台,点燃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引擎。
事实上,经过多年拼搏,自主创新已成为安徽发展的一大特色、一面旗帜、一大品牌,创新主体迅速增加,创新产业不断壮大,创新环境日益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09年,安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九位,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典型,形成了企业创新的“安徽现象”。
2009年,安徽省GDP增幅达到12.9%,正式迈进“万亿元俱乐部”。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崛起的根本仍在深化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要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产业创新为核心,开放创新为动力,机制创新为保障,充分发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的平台作用,发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先导示范作用,发挥合肥创新型试点市的核心突破作用,发挥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吸引创新要素的载体作用,形成叠加效应。深化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企业是主体。我们就是要通过政府调控和政策引导,营造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宏观环境;就是要更多地采取经济手段和市场办法,让企业成为一个个创新主体;就是要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打造支撑安徽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
本报记者 刘杰 何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