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北京晚报与新浪网独家推出两会特别策划《一年之际》之二:应届毕业生的漫漫就业路
人物:高涵
职业:首都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
人物介绍:高涵,在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编辑出版,今年就将大学毕业,目前正在焦急地寻找工作机会。虽然在学校各项成绩都很优秀,但两个多月来屡次求职频频碰壁。
高涵:“能不能呼吁一下让大学的课程设置更贴近今后的职业呢?”
讲述:2009开始走向社会
“2009年应该算是我走向社会的开始。”高涵说,大三下学期,她就开始到出版社实习。“出版社的工作比想象中要单调,作为实习生,每天的工作基本就是校对。因为只是短期实习,很多老师并不愿意费力指导,所以类似使用内部软件做订单这样的工作,只能自己多长个心眼儿悄悄地学。”初次接触职场,高涵认为,自己学到更多的不是工作技能,而是社会经验。
展望这一年:希望解决就业困难
从春节前开始,高涵就在积极地找工作,但简历递出去,往往是石沉大海。高涵对用人单位拒绝的理由做了归纳总结,发现主要有两点:一是缺乏工作经验,二是专业不对口。
“能不能呼吁一下让大学的课程设置更贴近今后的职业呢?” 高涵说,学校安排了很多很好的课程,但真到了求职的时候才发现,课本知识和就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还有很大差距,总觉得学了很多用不着的理论,但用得到的实际操作经验非常欠缺。“如果在校期间能少安排坐在课堂听理论的时间,而更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比如模拟出版社的出版发行环节等,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就能更好的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高涵说,她所遇到的问题不仅是学中文的学生有,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有同样的感受。
另外,高涵认为,高校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这也是一个阻碍就业率提高的突出问题。“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像我这样的文科生看起来有很多职业都能做,但实际上求职的竞争力并不强。”高涵有点无奈地说。虽然她所学的课程包括广告学、平面设计等等,而且课业成绩还很不错,但找工作时发现很多单位需要的是广告专业、美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性人才。课程学过了,可找工作时和学习这些专业的学生比起来竞争力却不强。这也是许多学生都存在的困惑。
大学生就业是近几年的社会难题,而毕业生数量仍然在逐年上升。高涵希望两会上的代表委员们能从大学课程设置等具体问题入手,帮助大学生提高竞争力,解决就业困难。
《一年之际》之四:城市老师的期望:贫困地区代课教师应得更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