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修福金:台湾青年对大陆需求已经发生实质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4日11:57   正义网

  正义网3月4日讯(见习记者 郝传玺)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新浪新闻联合正义网推出特别系列访谈节目《参政》,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讨论社会热点话题,与网友对话互动。本期节目由新浪新闻联合正义网邀请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主席对加强促进两岸关系建言献策。以下为内容实录: 

  主持人:亲爱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您走进今天的新浪新闻联合正义网推出的两会特别高端访谈间,今天做客我们访谈间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主席,修主席您好。今天我们主要想关注一下台湾和大陆这几年的两岸交流问题,在两岸交流开展了这么多年的过程中,您认为2009年有哪些特点? 

  修福金:两岸交流特别是从2008年以后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好的转机,发展非常快,而且令人瞩目。不单是两岸的人民群众关注的事情,实际上是东南亚地区、世界都在关注这个事情。两岸的和平和发展涉及到东南亚地区的和平发展乃至于涉及到世界的和平发展。很多年前由于历史的原因使我们造成两岸隔绝,给两岸人民带来很大的痛苦。苦苦追求了60年,到2008年的时候,有了一个很大的转机,“三通”的实现,这不仅是几代人的努力,而且我们这一代人把它实现了,这实际上也是对过去的人一个很好的高慰,同时也是对两岸人民群众交流达到了一个很好的目的。 

  在两岸交流的过程当中,你刚才问2009年有哪些特点,第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诚意,这是两岸能够达成现在这种交流的一个很大的特点。不管做什么事情,交流是双方的,互动也是双方的,有一方诚意,一方没有诚意,恐怕也不能达成很好的效果,因此双方都有很好的诚意。特别是马英九先生上台之后,基本上代表了台湾的民意,在两岸交流这方面加大了措施,加大了力度,同时利用两会的这么一个平台,通过三次海协会的交流,达成了若干项的协议,对两岸的共同发展和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两岸的和平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造福于两岸的福祉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方法也是很主要的。过去大家都是用一种敌对的方法来对待两岸的交流,互不信任,互相否定,彼此之间做了一些不应当做的事情,因此也给两岸人民带来很大的痛苦,亲情不能相认,亲情不能相聚,这可能是两岸人民共同来遭受磨难。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处理得好,这种方法来自于胡锦涛总书记那16字方针,特别是在两会达成协议当中,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这种方法我觉得对于我们推动两岸的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点,两岸人民都希望要好,都希望要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突然从天上降下来经济危机之后,彼此之间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台湾地区虽然小,但是它的损失恐怕也是很大的。大陆虽然很大,但是由于它的政策落实得好,出台得比较及时,符合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相对带来的损失要小一些。由于小它给世界的经济危机转机带来一种推动,带来一种由危转安的巨大的动力。现在大家也在说中国在经济危机的过程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对中国老百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作用,而且对世界的经济危机的转机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方法给我们带来一种利益、一种福祉、一种期盼以及一种期待。 

  从这三点来看这就是我们两岸形势发展当中的三个很重要的特点。 

  主持人:您对当前的两岸交流和两岸关系方面您个人最关注哪一点? 

  修福金:从目前的第三次两会接触之后,还得要继续深入的做好台湾人民群众的工作,台湾人民确确实实认识到两岸的交流、两岸的和平发展是惟一的希望,是惟一的目的,也是最终应当要取得的结果。如果不是按照这条路走,没有其它的路可以走。 

  主持人:对于台湾群众方面,一方面可能说像杰出青年的采访团,还是在台湾群众当中形成了一种影响,民革中央还有其它活动吗? 

  修福金: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重要,非常好,也切合实际的符合民革中央的工作实际,我们这些年来就是在这些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因为作为参政党来说,作为民革的参政党来说,它的中心重点工作就是要做台湾人民的工作,做和平统一的工作。这些年来我们第一从参政议政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加大了力度,我们在民革中央的十一届二中全会当中提出了四个转变,其中有一个转变就是对台工作要向参政议政这个方面,通过我们的参政议政,为中央在对台工作方面的科学决策提供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意见,建言献策。这些年来如果要是想把这种根本的局面转变,还是要遵循胡锦涛总书记的提法,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群众的意志是不会变的。因此,我们在这方面,你比如说我们做过如何做台湾人民的工作,我们搞了一个提案,得到了中央,得到了政府,得到了政协的好评。如何做好台湾南部人民群众的工作,也是这样的。实际上世界都知道这个事情,台湾南部是属于绿营的票仓,这也是符合台湾的实际情况,大家有啥想法,有啥意见,从民主的角度谁也不足为过。但是从和平统一的角度,如何和平发展的角度上,做台湾人民南部的工作是势在必行,必须要做的。因此,我们提出的提案是如何做好台湾南部群众的工作,这个提案也得到了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把它吸纳到对台湾工作的方针政策方面的一个方面。 

  第三,我们也提出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其实最终结果要寄托在青年人身上,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大陆和台湾都是青年人的。如何把大陆和台湾建设得更好,发展得更好,是寄希望于青年人的。我们做杰青团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我们比较可持续的有发展的两岸的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咱们杰青团应该是之前有七届,今年是第八届,有200多台湾的学生过来,参与了这个活动。这前七届都取得了哪些成果?能具体讲一些吗? 

  修福金:第一个最大的成果就是认同,今天我们来参加第八届杰青团的孩子们,他们都确确实实真是台湾高校的杰出青年学生,他们这次来的50%没有到过大陆,可是原来有到过大陆来的和没到过大陆来的,最后等杰青团一结束的时候,他们就从心里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为刚才我讲了,两岸互相交流在过去那种阶段,台湾的一些孩子们有一些想法,地下电台宣传,对他们有一些灌输,对大陆的认识就参差不齐,不一样,有的是说共产党怎么样,社会主义怎么样,但是他们都在理想当中在想一些大陆发展是什么样的。因为他没到这儿来,所以他就不知道理想的中国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啥样不知道。于是今天我就跟他们讲这么一个理念:一,要入眼,你们来看。第二,入耳,你们来听。第三,入脑,你们要去分析。第四,入心。等你到了入心的时候你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判断,他就会像热爱台湾一样去热爱大陆,这就是我们七届杰青团总的一个变化。 

  刚才我讲没来过的不知道,来了之后,他看了之后就非常受感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非常受震撼。没来过杰青团的这些孩子们,一开始他不太敢发言,紧张。等大家把情绪放松了之后,他就提出一些问题。经过大家一解释,他就明白了一些问题。尤其杰青团一些青年才俊和大陆高校的学生接触的时候,他就悟出一个道理,这种亲情、感情,像胡锦涛总书记说的血脉相连的亲情永远不会变。 

  主持人:您觉得从2004年开始开始杰出青年的交流活动,已经有6年时间了,在这6年时间里,台湾的青年对大陆的需求有没有什么变化?一开始或者想来大陆看一看,现在可能来有更多需求? 

  修福金:这种需求变化非常大,由来看的需求变成实质的需求,原来是务虚的需求,究竟看看是什么样,是不是我的父辈说的,是不是我的同学说的,是不是其他人说的,他要来看一看,这是务虚的需求,现在已经转变成实质性的需求。比如说今天就有很多年轻的男孩子在杰青团的会上就说,我诚心诚意的要做一个大陆的新郎,这绝对不是玩笑,把能把自己的终生或者后半生许配给大陆,这是实质性的变化。刚才在餐桌上的一个孩子,是杰青团的副团长跟我讲,我后半生的终生就交给你了,我也没有朋友,你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个,我要到大陆来。其实孩子们说不是开玩笑的话,其实台湾的大学青年真是才俊,在介绍他们的时候,在推介他们的时候,既有人名的解释,也有地域的感情,这两个加在一起实际上就是一种血脉和地域的交织感情。解释得非常通达,解释得非常理智,解释得非常让人信服,他们是很有水平的。 

  这么有水平的孩子们能够把自己的终生托付给大陆,这是最真诚的,这就是杰青团这些年来做这个工作,从虚无缥渺的认识转变到实质性的认识,是一个实质性的转变,这是从这个角度谈。 

  另外,还有很多青年根据台湾目前的情况,要到大陆来就业,这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所以,由原来的一种务虚的观念,现在往务实的观念转变,这种转变实际上就体现了中央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对台政策方面的一个硕果。 

  主持人:您觉得今年世博会对两岸交流和两岸关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机会? 

  修福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是空前的机会,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会,其实它和奥运会是同等的机会。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参加今天的访谈节目,也欢迎广大网友继续关注2010年全国两会,关注新浪两会针对高层官员的特别系列访谈《决策》和针对两会代表委员的特别系列访谈《参政》。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