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志刚委员:扩内需须稳外需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7日15:32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7日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今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6位委员代表作大会发言。张志刚委员代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发言,他的发言题目是《扩内需必须稳外需》。张志刚在发言中指出,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和谐发展,还应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

  张志刚表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这是我国经济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和谐发展,还应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

  张志刚阐述了稳定外需的四大意义。他说:

  稳定外需,为扩大国内投资需求提供了国际支撑,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去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超过1.2万亿美元。同期,世界贸易下降12%。“蛋糕”小了,我们的份额并未减少。在欧美日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市场上,我们的份额上升了2.4—3.5个百分点。为扩内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稳定外需,有利于扩大我国投资需求的潜在市场,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路的正当权益。去年我国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我们人均出口额只及德国的约1/16,人均GDP排序仅居世界百名左右,差距很大。继续逐步扩大出口,可以为投资需求开辟潜在的国际市场。

  稳定外需,就是巩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对2008年的统计分析表明,我国GDP增长9.6%。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的情况下,净出口仍然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对外经贸直接带动就业8000多万人,其中60%以上是农村转移劳动力。关税、进口环节税9161亿元,涉外企业税收11961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国税收总收入的17%和22%。外向型经济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稳定外需,就是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稳定世界经济做贡献。去年我国进口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进口石油2亿吨,铁矿砂6.3亿吨。进口的农产品相当于4.4亿亩土地的产出,约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4。到2020年,预计我国还有大约15万亿美元的进口市场。这样巨大的进口市场,既推动了国内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

  张志刚指出,2010年对外经贸工作面对的形势非常复杂,必须加快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为此,他提出五点建议。

  一、稳外需,必须稳政策。要继续稳定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等。

  二、制定“走出去”的长远发展战略和规划,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继续完善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以质取胜战略、科技兴贸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鼓励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培育周边市场。继续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方针,加强对外投资法制建设和政策支持,制订长远发展战略。条件具备的要尽早在“十二五”规划中作出安排。

  三、加大服务贸易政策支持力度。这是对外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加快制订财政、税收、金融等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平台,是“不出国门的高级劳务输出”。2009年服务外包解决了71.1万人的就业,其中大学毕业生49万人。大力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势在必行,潜力很大。

  四、高度重视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绿色低碳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域。要鼓励节能环保产品出口,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引导外资参与绿色经济发展,转让低碳技术;对国际上存在的损害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的主张和做法,既要坚决反对、依法维权,也要未雨绸缪、早做预案。

  五、坚决反对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为稳定外需创造健康的国际环境。要警惕和反对国际经贸关系中“自己有病,总到别人身上找原因”的歪风。坚决反对各种保护主义,不仅深得世界人心,也有利于世界贸易长远、健康发展。要加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的能力建设,制定实施系统的应对战略。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