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界委员谈“信义兄弟”:把诚信的力量传下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7日15:38   人民政协报

  本报记者 李昕 宋健

  家住武汉市黄陂区李集街泡桐社区的孙水林、孙东林兄弟都是建筑工程承包商。每年春节之前把工资发到农民工手中,是兄弟俩不成文的约定。2010年年关,在北京当包工头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乡,将33.6万元工钱送到60余位农民工的手中。

  司富春委员: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必备素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首先就是教他们如何做人,“信义兄弟”的感人事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鲜活教材。作为高校,应引导学生对照“信义兄弟”的事迹反思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中,在学习考试中,在同学交往中,如何恪守诚信意识?在贫困受助中,在毕业就业中,如何感恩、回报社会、承担责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如何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廖昌永委员:看到这个新闻,第一感觉是非常感动。现在社会也有这样的趋势,那就是诚信意识日益淡薄,在这种现状下,“信义兄弟”尤其显得珍贵,社会应该大力提倡。随着今后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将要加快,更需要诚信。建议政府对讲诚信的好人好事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于不讲诚信的采取举措严肃处理。当然,媒体也要承担起传播信义观念的责任,对好人好事大力宣传。

  杨春时委员:“信义兄弟”的诚信义举,与以前听到的、看到的部分企业拖欠工人工资,农民工讨薪难形成鲜明对比。诚实、守信、责任应该是社会道德的主流而不应该仅仅是个体。好人与榜样,能给社会带来力量,感动过后,能传递下去的是公众一直尊崇和追求的社会核心价值。不过,这些价值更需要制度化的保障,这才是对个体的“信义”最大的报偿。

  道德建设是个大问题。我们那个年代,如果谁在考试中抄袭被发现肯定就没脸再上学了。而现在,抄袭成风,小学生抄袭,中学生抄袭,大学生也抄,甚至有些教授也抄袭剽窃别人的论文。这个现象,所有社会团体、学校、家庭等都有责任,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教师应以身作则,好好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用诚实、诚信相互影响。现在,并不缺乏思想品德方面的课程,关键是能不能落到实处,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