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菊芳委员为人民网网友写下寄语:“和谐、智慧是连接各民族共同进步的桥梁”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究竟目前民族医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致力于发展藏医药产业的全国政协委员、奇正集团董事长雷菊芳。
雷菊芳委员说:“非常高兴中央继续重视民族医药的发展,藏医药有独立的医疗体系和独特的作用,在民族医药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藏药产业在疾病防治中具有的差异化特色使其成为藏区最具发展基础和后发优势的产业,产业发展是创造就业、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最佳方式,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基础。如果能将藏医药很好的推广到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介绍给其他民族的同胞,使得他们能够得到藏医药的帮助、了解藏医药,那么也能很好的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促进民族团结。”
藏医药是“自然生物的萃取”
雷菊芳委员介绍,迄今为止,藏药材基本上是属于有机药材。因为在广阔区域的藏药材都处于野生状态。并且由于高原地区日照强、温差大,使得药物生长周期长,其活性成分含量是内地人工种植药材的5-10倍,被科学家誉为“自然生物的萃取”。藏药的服用量每天1克左右,极少对消化道的刺激和副作用,非常符合慢性病人群用药时间长的需求。藏药在治疗方面按照人体和自然时辰的对应,一般采取早晨服用养胃药,中午服用抗炎去毒药,晚上服用助眠安神药,往往有标本兼治之效。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慢性病已严重影响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负担。据报道,慢性病已经成为亚洲的“头号杀手”,将在下一个十年夺走2.7亿亚洲人的生命。而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治疗经济负担中有65%是慢性病开支,慢性疾病死亡率更占疾病死亡比例的80%。如果在广大人民群众慢性病防治方面引入藏药治疗方案和药物,将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慢性病防治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治疗需求,最终受益的是群众和政府。
雷菊芳委员建议,将经过疗效验证、市场基础好的在慢性病治疗中有治疗优势的藏药品种补充录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并且在内地建立藏药治疗慢性疾病的治疗专科。
藏医药可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
雷菊芳委员说。“当年西方传教士把青霉素带到中国,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让西医渐渐的在中国站住脚。那么藏医药也可以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一种文化载体。”如果能让藏医药走出国门,那么既能让外国朋友了解我国特殊的民族医药文化,也能介绍党和国家对西藏地区医药产业的扶持和关注,是增强认同、增进友谊的良好方法。
另外,在我国内部各民族文化交流方面,藏医药也能起到民族团结“润滑剂”、“粘合剂”的作用。目前藏医药也在我国东部、南部等地区推广,但是由于知识体系和文化的差异,还没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很多藏医药体系的知识和理念需要现代的药学体系去解释,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推广和发展。
雷委员建议,国家应多开辟藏区和内地的医疗人才交流平台和通道,并且在市场准入制度方面给与藏医药一定的优惠。
推广藏医药促进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
雷菊芳委员说,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在进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推进将极大改变我国农村的医疗卫生现状,藏区农牧区的医疗改革也正在逐步实施中。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藏区农牧区就医状况仍十分困难,农牧民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仍很突出。现实的情况是,如果派遣内地的医务人员去承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在藏区偏远区域的建设,将会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环境、家庭等方面的原因,使医务人员很难长期服务,很难使藏区农牧地区的广大人民真正享受医疗体制改革的成果。
目前,国内医师资格准入标准的设置并未全面考虑国内民族医学的多样性与特殊性。民间藏医的专长集中体现在对传统藏医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体现在利用传统藏药制剂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方面,而对于西医和中医的知识知之甚少,而且汉文水平普遍不高,很难通过现行的“医师”考试。越是经验丰富,治疗水平高超的老医生,越是无法通过考试获得行医资格。
雷菊芳建议,国家应该加强农牧区藏医诊所、藏医科室的建设。比如,西藏的教育机构每年能为社会输送200名左右的藏医药从业人才,应该让他们更有效的投入到为农牧民服务中来。另外,还应为民间藏医的执业设定合理的准入门槛,并加强管理。比如,改变学院式的考试方式,由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设立非常设的考核机构,由有威望的藏医专家、民间医生担任评委,每年定期考试,重点针对临床诊疗技术和水平进行考核,考试合格者允许行医。
雷菊芳委员说,几十年来,党和政府举全国之力援藏,使西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输血机制,如果支持藏区特色产业的发展,使内地市场和藏区资源融为一体,培育藏区自身的造血机制,则可促进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团结,这是国家重大的安全战略之一。区域的长治久安,要靠自身经济的发展,内生性的,有很好外延价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