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会新华时评:“用工荒”传达多重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0日08:1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秦交锋、周宁)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结构性用工短缺”的表述,到是否存在“用工荒”的争论,再到怎么解决“用工荒”的讨论,“用工荒”问题成为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不等于负面、消极,在“用工荒”阵痛里,我们可以读出多重希望,更要抓住背后所蕴藏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机遇。

  我们长期为农民工就业难而头痛,突如其来的“用工荒”一下让“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不管这是人口红利结束的“普荒”,还是技术工人难招的“结构荒”,都在警示我们“人多”的常识并不适用目前劳动力供求关系新的复杂局面,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产业模式难以为继。

  “用工荒”,东部沿海地区喊声最大、最急。东部发“荒”,发的是中西部农民工回流的“荒”。与农民工回流线索并行的是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之路。当回家与打工从二选一变成二合一,多少父母可以安心,多少夫妻可以团圆,多少留守儿童不再孤单。外出打工带来的种种伦理困境,也终于具备了解决的现实条件。

  “用工荒”,农民就不慌。农民工不仅回到了家乡打工,有些还回到田间地头,重新赤脚下田。农民不懂所谓的机会成本,但会根据机会成本行事。回到土地上,做起新农民,说明农业收入与务工收入之间的差距正在一步步缩小,说明城乡之间的距离正在一步步缩短。我们应该为强农惠农政策“开花结果”感到高兴。

  民工一“荒”,老板就“慌”。我们曾经出台了多少政策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发出多少紧急通知为农民工讨工钱,在民工“慌”的时期,民工的权益难免会“荒”。当老板开始发“慌”,解决农民工社保、医疗、子女教育等“权益荒”就看到了新希望。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