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幸代表(四川省文化厅厅长)
李玉光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王晶代表(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
何志敏代表(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局长)
李兴华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
改变产业环境生态 完善制度健全法制
【百姓关注】构思阶段剽窃、抄袭,研发阶段盗版、模仿,生产和销售阶段复制、“山寨”……各种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在我们身边不断发生。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困境?
郑晓幸: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科技创新、发明创作、文化创意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形势严峻,从构思、研发到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存在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不能只通过道义,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完善的法制监督,没有详细的实施条例,不改变整个产业的环境和生态,不从制度设计上消除可乘之机,就无法做到对知识产权真正的保护。
李玉光:防范基础性、战略性专利技术的外流,就要建立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的介入机制。我国科技人员好不容易培育了一项良种,援外或是出口时把大量种子输出去了,最后被别人申请了专利,损失很大,吃了许多苦头。
王晶: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有待完善,要进一步健全法律制定过程中的社会参与机制。另外,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还不够科学,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内容手段不够统一协调,缺乏法典化的统一安排和规范。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联合形成合力
【百姓关注】近10年来,国外企业在我国申请的中药专利数量占了申请总量的一成以上。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意识,我国许多传统优势领域正遭遇国外企业用专利铸造的“铜墙铁壁”,自身发展处处受制于人。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何志敏:知识产权人才匮乏已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发展的瓶颈。我国高校累计培养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只有3000余人,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才、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人才、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人才和精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较高知识产权专业水平和实务技能的高层次人才。
我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发展不快,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知识产权课程尚未成为理工、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或者主要选修课;二是开展知识产权学历教育的高校较少,仅有16所高校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系),且分布不均;三是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小;四是学科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多数源自法学专业,而社会实际需要主要是懂技术、懂经营、懂法律的知识产权管理型和实务型人才;五是高校在知识产权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
李兴华:这些年来,由于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和专业人才,中药知识产权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许多外企利用我国目前传统中药大多没有专利的弱点,加紧搜罗研究、分析整理,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深入开发成新产品,获得国际认可的专利后赚取高额利润,并且反过来抢占我国的中药市场,挤压我国的中药产业。没有专业人才不行,依靠中医药企业或科研院所单打独斗也不行,我们只有改变“散兵游勇式的游击战”,依靠联盟和联合,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比如广东组建了产学研创新联盟,就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机制。
设计便捷保护制度 出台激励研发政策
【百姓关注】知识产权能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起推动、保障作用,也能起检验作用。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产权的主体?
郑晓幸:企业是知识产权的主体,但那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反而成了弱势群体。保护知识产权很不容易,破坏知识产权却不难。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设计便捷制度,出台激励政策,企业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成为自觉保护的主体。如果不扭转这种局面,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还会面临困难。
王晶:对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同等重要。目前,企业专利申请需要的时间很久,过程也很长,这和信息社会快速反应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在我国,没有一个有价值的、完整的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供国内企业使用。比如现在的专利文献检索系统使用很不方便,而企业要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库,一方面资源耗费甚巨,导致重复投入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作为市场个体,很难获得全面的、完整的信息,无法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在这一点上,希望有关部门给予足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