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俄记者12次参加总理记者会 称温家宝像朋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4日12:52  法制晚报
俄记者12次参加总理记者会称温家宝像朋友
上午9时许,基里洛夫冒雪参加温总理记者会 摄/记者吴海浪

俄记者12次参加总理记者会称温家宝像朋友
  出发前,他对着镜子整理仪表,看看自己的胡子刮干净没有,整整领带,又擦了擦脸。文/记者林晨音摄/记者林晖

俄记者12次参加总理记者会称温家宝像朋友
  发布会前,CNN北京分社社长吉米 (右)在和同行交流。吉米的提问一向以“尖锐”著称。摄/记者王楠

  俄通-塔斯社记者第12次参加总理记者会 称今年工作量明显变大 他说——

  “温总理就像一位朋友”

  “温总理像一位friend(朋友),笑起来很和蔼的样子。”俄通-塔斯社北京分社社长安德烈·基里洛夫昨晚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作为俄通-塔斯社北京分社的社长,基里洛夫可说是个“大管家”,他在中国常驻至今已经17年,练就了一口流利的中文。

  报道篇幅

  “我们的工作量变大了”

  记者昨天与他通电话时已经临近晚上八点,他笑呵呵地说自己还在工作,饭还没吃,“你们中国记者在工作,我们也在工作,两会的时候我们跟中国记者一样忙。”

  FW: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参与报道中国两会的?

  基: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每一年的两会我都去报道,到今年已经是第12次了。

  FW:这么多年俄通-塔斯社报道两会的稿子数量有变化吗?

  基:截至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前一天,俄通-塔斯社北京分社已向国内传送了四十余条有关中国两会的新闻。这几年来,我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是很明显地感受到我们的工作量变大了,特别是今年。

  FW:您对温家宝总理有什么特殊印象?

  基:温总理像一位friend(朋友),笑起来很和蔼的样子。温家宝总理对政府工作报告非常了解,每次他给我的回答总是非常全面,让我很满意。温总理的文学功底也很深厚,总是能出口成章。

  报道内容

  “学习中国的成功经验”

  FW:以前您经常问及中俄关系,今年还问这个问题吗?

  基:我们关注的热点一直集中在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关系及未来的走向,今年也一样。不过,自从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大受影响,尽管中国经济也受到波及,但影响小很多,一枝独秀的中国成为世界的焦点。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报道,让俄罗斯专家们多了解中国,学习中国经济模式的成功经验。

  FW:俄通-塔斯社在这方面有些什么报道?

  基:2007年,我们分社的记者们全面梳理中国近五年的发展,在两会期间做了一个大型的专题,文章的题目叫《腾飞的中国经济》。

  今年两会开始前,他们就对可能的热点话题进行了预测性报道,今天两会结束后,他们会对两三个最主要的话题进行总结,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的经济。

  FW:贵国其他媒体对中国两会关注吗?

  基:不仅是俄通-塔斯社,俄新社、文传电讯社、《俄罗斯报》和俄罗斯电视台等数家俄国媒体都很关注中国的两会,数量约在10家左右,大家都积极地报道,“尤其是电视台,我在使馆经常看到俄罗斯电视上在播放两会的现场画面。” 文/记者林晨音

  CNN北京分社社长 参加两会报道近20次 他称——

  中国同行报道 是我们很好的参考

  继2008年向温总理提出很“尖锐”的两“T”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之后,今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驻北京分社社长吉米·福洛库鲁斯还准备了3个“尖锐”问题:投资过剩、谷歌问题和舆论监督。

  “两会第一次对外国记者开放那一年我就开始参加了。”吉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到今年两会为止,他参加了近20次中国的两会,可谓是“两会通”了。

  在中国的这些年,吉米实实在在地见证了中国的变化,也看到了两会的变化。

  开放之初外国记者多是“参观”

  “两会开始对外国记者开放那年,外国记者多是旁观。”吉米说,上世纪80年代,外国记者只能参观程序性的内容,并没有新闻发布会。“现在可方便多了。”吉米说,现在的新闻发布会非常多,参会官员露面机会多,这就意味着记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他还有过提问中国总理的机会。

  不仅如此,很多分组讨论也允许记者参加,中国媒体的报道更是铺天盖地,“这给了我们很好的报道参考。”吉米说,除了直接从两会现场获得信息,他也可以通过程序申请采访。

  今年4cc更注重经济话题

  在早期的记者会上,外国媒体记者显得更为“关心”中国民主政治。

  在2008年温总理的记者会上,吉米是第一个用英语向温总理提问的外国记者。

  吉米的问题显得很“尖锐”,也很“西方”,他的两个问题都是涉及到英文字母“T”打头的问题。一个就是西藏问题,另外一个是台湾问题。

  今年,吉米注意到,两会上讨论的话题更偏重民生和经济。

  吉米说,他想问中国会采取什么措施避免投资的重复和过剩?此外,谷歌问题和舆论监督问题也是吉米想从总理口中得到答案的问题。

  文/记者王燕

  发布会之最

  最“有文学气息”的发布会:

  2004年,五次引用诗文。

  最 “热闹”的发布会:2003年,共有15家媒体提问。

  最 “超时”的发布会:2006

  年,在预定时间后,温总理仍回答了四个问题。

  经典语录之最

  最坦白:(2003年的开场白)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一定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最勇敢:(2006年答香港《文汇报》记者问“三年来最痛心的问题”)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最真诚:(2008年答凤凰卫视记者问“未来五年的困难与挑战”)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111c的公平正义,为了让人们幸福快乐地过得更好,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赢得应有的尊严,我愿献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

  (2008年答德新社记者问奥运问题)我相信13亿人民微笑着面对世界,全世界人民也会微笑着对待中国。

  最动情:(2009年答台湾中央社记者问 “是否愿去台湾走走”)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问答之最

  提问最多的媒体:内地:中央电视台(七次);港台:凤凰卫视 (两次);欧美:《金融时报》(五次)。

  最受关注的话题:内地:改革 (四次);港台:与大陆的经贸往来 (九次);欧美:汇率(四次)。

  最“捡漏”的媒体:七次发布会中,记者们有四次享受额外提问的机会,而美联社的记者就抢到了两次。

  最“受优待”的媒体:法新社。2008年发布会上,温总理直接提出“法国记者在不在?我们给法国记者一个提问机会”,于是在场的法新社记者有幸接过了话筒。这也是七年来温总理唯一一次针对某个国家的媒体“开小灶”。

  回答最详细的问题:2009年答《中国日报》记者关于4万亿元救市资金的构成的问题,篇幅近千字,广泛引用各种数据。文/记者杨铮实习记者李洪鹏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温家宝 记者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