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 林露 现代教育报记者 谢凡 雷玲)全国两会召开间隙,记者走进山东省代表团驻地,与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一起畅谈教育改革的话题。这位带领山东省大刀阔斧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官员、学者,在建言献策的同时,对伴随《纲要》制定、实施而带来的教育的春天充满期待。
谈《政府工作报告》
为“高举教育改革旗帜”欢欣鼓舞
记者:3月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参会代表,请您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谈谈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
张志勇: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深受鼓舞。特别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教育改革,对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和改革重点是非常关注的。报告中关于教育的部分,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高举教育改革的旗帜”,而且要求我们的教育改革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要围绕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这给全国教育战线传递的信息是非常强烈的。
此外,教育改革的重点也非常突出。特别强调了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和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推进教育公平;强调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我们感到非常高兴的是特别突出了高校招生的考试制度改革,这将对整个教育改革的深入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推进。总理在其中特别强调继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我想这些体制改革,包括高考改革,都有助于我们通过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来推进素质教育。
此外,总理特别强调了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师工作。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改革的加强就有了基本保障和前提。
谈建言献策
加强监管 为教育的科学发展负责
记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今年带上两会的议案是什么?为什么会关注这些方面的问题?
张志勇:我的建议主要关注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要加快建立地方党政干部的教育政绩考核机制。实际上我们要解决一个教育管理者为什么负责的问题,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机制,并以此来规范和引领教育管理者,为教育的科学发展负责,同时要有问责制。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不能光喊“不能下达升学指标和排队”,而是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指标去引领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的教育行为、工作重心和努力方向。
记者:您认为这样的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哪些要素?
张志勇:至少包括这样七个方面。第一个是教育投入的指标,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可用财力的比例。即在整个公共财政当中,教育的“蛋糕”切多大。这个指标可以考核各级政府的教育工作努力程度。
第二个是生均公用经费,这是教育运转的基本条件。这个指标可以看一个地方政府对教育的保障水平,即有多少钱、可以干多少活。
第三个是教师的工资水平。我们要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让教师生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教师的职业幸福来源于学生的成长,但同时也应该有一定的物质待遇保障。
第四个是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合格率。这个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地方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努力程度。
第五个是教育结构的指标。即我们的教育结构应该是健康而和谐的,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的结构。这个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地方政府推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努力程度。
第六个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作为一个地方政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人力资源配置的水平问题。
第七个是教育的规范办学行为的指标。一个地方政府不能是违规的,不能是违背教育法律的。因此,要给教育设定一个约束指标,即法律和国家政策所规定的、教育规律所要求的,不能违背,违背了就应该受到惩罚。这应该作为考核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加强国家教育领导力的非常关键的一个抓手。
记者:您的第二个建议关注的是哪方面呢?
张志勇:我的第二个建议是关于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高考改革。我从来不把高考改革看作推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但是它对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可以起到很重要的引领作用。《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整个高考改革的方向,即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也就是说,《规划纲要》从总体上确定了未来我国高校招生录取的两种基本方式:一类是以统一考试为基本招生方式,加上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这是以统一考试为核心的,是对现有高考方式的一种改革;另外一类,就是各种各样的自主招生,包括现在的学校直接组织面试、统一考试,以及将来的推荐录取或者定向招生。对此,我提一个建议,我们现在应该呼应老百姓对自主招生的一些关切。自主招生的政策是好的,我们必须要坚持,问题是让老百姓放心这个政策。
记者:老百姓更多的担心应该是由于诚信制度的缺乏而导致自主招生中会存在一些腐败现象。
张志勇:其中有诚信的制度、信息公开的制度、监管制度,以及对于违规的处罚制度,这些都还不够,还有一个教育公平的问题。大家有一个担心,自主招生是不是都是有钱的、优势家庭的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机会?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有一个教育机会的弱势补偿政策。即在自主招生中,不能将名额都给了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应该有一定的机会给县城高中、农村高中,以保障农村学生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重点大学的公平机会。在自主招生考试和面试内容方面,更要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条件与城市学校学生的差异。这主要是为了限制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出现对农村学生的教育文化背景“歧视”。
要让老百姓放心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就要加强高校自主招生管理制度建设,要大力加强教育执法和教育监管的体系建设。
谈《规划纲要》
考验国家的教育领导力
记者:您刚才谈到了对《规划纲要》里一些内容的关注,现在正好是《规划纲要》第二轮征求意见阶段,请您结合本省情况,谈一谈您所关注的问题和您的期待。
张志勇:我觉得对于《规划纲要》应该给予很高的评价。应该说它是我们中国教育改革的蓝图,描绘得非常好。我认为,正像温总理在制定纲要的过程当中反复强调的,关键是要做一个能够得到很好执行的《规划纲要》、能够实践的《规划纲要》,一个让人民群众看到信心的《规划纲要》。因此,现在最大的考验就是执行。所以,我在一些建言当中,提出我们要提高国家教育领导力的问题。
要推进《规划纲要》落实,将其付诸于实践、变成现实,我觉得考验的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领导能力。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规划纲要》对如何提高国家的教育领导力有了初步的方向和制度设计。
记者:您所说的国家教育领导力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张志勇:我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领导力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教育思想力,即对教育的战略定位。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提出“强国必先强教”,是教育发展战略定位的重大进步。
二是教育决策力。《规划纲要》的制定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它是教育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一个典范。同时,《规划纲要》在保障我国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作了重要的制度设计,如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等。
三是教育执行力。现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有了这样好的政策、蓝图、规划,能够执行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我们提高教育政策执行力的关键在于,实质上要解决两个问题,即用什么人办教育和用什么指标考核教育。温总理一再强调教育家办学,要造就一大批杰出的教育家,要提高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的素质,这些都为我们提高教育执行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教育政策的执行力,仍然是一个考验。
四是教育监控力。执行过程当中的信息反馈,执行到位的程度,存在什么问题,怎么来调控,这都有个监管的机制问题。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五是教育问责力。违规违法必受惩处,渎职、乱作为必须受到惩罚,这样,教育才能走上一个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能将其转化成办人人升学的教育,这样一转化,教育就极其功利化了。我们不能举着这样一个为孩子好的旗号,去残害我们的孩子,那是对国家未来的伤害。这些现象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教育问责制度给予制止。
谈素质教育
让孩子享受到快乐、幸福的教育
记者:我们知道,山东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一直走在前列,今年年初,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又联合出台了一个《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请您介绍一下,山东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志勇:山东的素质教育改革是从2008年1月正式启动的。两年多的时间,应该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关注,包括教育部的支持和肯定。2009年,教育部曾在山东召开过一次规范办学行为的全国现场会;2009年12月,我们还获得了首届全国教育创新奖,其中获得特别贡献奖第一名。
这些当然只是形式,我们更看重的是山东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了!有很多教师和校长感受非常深刻,比如山东的学生刚过完寒假,他们的假期都过得非常丰富、有意义,而且过了一个完整的假期。
过去老师们很难过上一个完整的假期,这使得老师的合法权益就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而老师处于紧张的、不正常的生活状态中,往往会将学生当成发泄的对象;老师的心态不和谐、浮躁、有压力,自然会影响到学生。我想,还老师正常的生活,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有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正常的体验和良好的心情,就是在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就是在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对学生来说,不是说课程开得越少,学生的负担越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能只看时间量,最关键的是要看心理状态。我们现在对减负有一种让人担心的观点,这也是我们的教育不遵循规律的一种现象。减负不是说减少课程量、减少学生学习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改革学生学习的课程,使其从单调和统一走向多元和选择。学生之所以将学习视为负担,完全是因为被动的、强制的、无兴趣的学习,而减负在某种意义上更主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改革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维持和发展。必须让学生享受到正常而健康、丰富而多元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减负。
我们要让孩子们享受到快乐的、幸福的教育。而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他们也会从改革中享受到回归教育本来面目、本来规律的幸福。这是初步显现的一些效果。
记者:山东探索出的一些成功做法,有没有在全国推广的可能?是否可以复制?未来的改革将朝着什么方向推进?
张志勇:教育改革没有可复制的。我早就讲过,教育具有不可重复性,但是教育是有规律的,它的具体做法不一定可以复制,但是教育所体现的规律是可以在别的地方得到实践的。
比如,我们所提出的:要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此外还有“三个全面”,即政府要全面建设合格学校,校长、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老师要全面培育合格的学生。这些要求都很高,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直接相关,同时又是非常现实的追求。
从2010年开始,我们要突破一些体制和机制上的约束,在这方面加快改革,为素质教育推进创造更好的环境。
建言
提高国家教育领导力须抓牢“四个关键”
张志勇
今天,在以《规划纲要》为标志,中国教育将再出发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国教育成败的关键——加强国家教育领导力建设问题。加强国家教育领导力建设必须牢牢抓住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第一,必须通过建立严格的地方教育局局长和中小学校长任职准入制度,解决用什么人办教育的问题。
我们必须找到推进教育家办学的正确路径。这里的关键有三个方面:一是解决用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来管教育,杜绝不懂教育的人来管理教育的问题。为此,必须出台地方教育局局长专业化标准,实施地方教育局局长任职资格制度。二是解决用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来办学,杜绝不懂学校教育规律、育人规律的人来当校长的问题。为此,必须出台明确具体的中小学校长专业化标准,严格实施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全面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三是建立与教育家办学相适应的地方教育局局长和中小学校长人事管理制度,解决套用行政干部管理办法来管理地方教育局局长和校长的问题。
第二,必须通过建立地方党政领导教育政绩考核机制,解决党政干部对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负责的问题。
当前,亟须将教育发展纳入地方党政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党政干部教育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由地方党委、教育督导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党政干部教育政绩年度考核机制。
对党政干部教育政绩的考核,在地方党委领导下,可实行政府内部教育督导考核与专家评价、公众评议相结合的评估办法。党政干部教育政绩考核结果要作为干部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教育投入达不到法定标准的,不能切实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的,违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干部,在升迁问题上要“实行一票否决”。
第三,必须通过建立专业化的教育执法队伍和执法机制,解决大量的违法违规教育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监管的问题。
要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建立一支相对独立的教育行政执法队伍。要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真正形成有效的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实施监管机制,就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明确教育执法主体,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专门的教育执法队伍;二是从法律上赋予教育执法机构教育执法检查的职责和对各种教育违法违规现象的处置权和相关责任人处分的建议权。
第四,必须通过实施更加严格的教育行政问责制度,解决教育违法违规、渎职不究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问责制度,在岗位职责、评估体系、奖惩制度、处分体系建设方面很不完善,导致在实际操作时存在很大的困难,甚至根本无法实施问责。要真正做到:谁违规,谁承担责任;违规者必受处罚。从国家法律和制度层面讲,一是要建立教育问责制度;二是要建立完善的教育问责机制,包括违法违规查处、违法违规处分的建议权、违法违规问题的处分类型、违法违规问题的处分机关、违法违规处分的申诉办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