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家宝践行尊严之诺:知蜗居之苦为民置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5日02:54  京华时报
温家宝践行尊严之诺:知蜗居之苦为民置房
2009年9月4日,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温家宝在旁听初二(五)班的课。

温家宝践行尊严之诺:知蜗居之苦为民置房
2009年1月25日,温家宝在映秀镇板房安置小区吴志远等几家合用的厨房里炒菜。

温家宝践行尊严之诺:知蜗居之苦为民置房
2009年3月20日,温家宝在鞍钢调研。

温家宝践行尊严之诺:知蜗居之苦为民置房
2010年1月30日,温家宝到河北偏桥村看望村民,并在村民苏洪喜家中与村民座谈。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这个春天多雪、寒冷,但“尊严”一词在这样的日子里反复温暖着人心。

  2月12日,温家宝在春节团拜会上公开承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再次重申这一点。“尊严”第一次以这样的含义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何谓尊严?

  2月27日,元宵节的前一天,温总理走进中国政府网访谈室,与网友交流。在对尊严作进一步阐释时,他说:“国家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学有所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这些都是人民的尊严。

  这些都是最切实的民生问题,也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过去的这一年,温家宝正是在践行这个承诺。

  知“蜗居”之苦为民置房

  我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因为我从小学到离开家的时候,全家5口人只有9平方米的住房。当然,时代不同了,我们应当按现在的条件来改善群众的住房。

  经济发展最终是为了改善民生,在应对金融危机之时,温家宝始终不忘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政府依然提高了退休职工的待遇和低保的水平。

  对于城镇居民最关心的房价问题,温家宝深有感触。“我也知道所谓‘蜗居’的滋味。因为我从小学到离开家的时候,全家5口人只有9平方米的住房。当然,时代不同了,我们应当按现在的条件来改善群众的住房。”

  无论是网上交流,还是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都反复重申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实实在在的举措: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温家宝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他常讲这样一段话:一个社会当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那么注定它是不公平的,这个社会也是不稳定的。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做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

  进村庄访社区问政于民

  一个为民服务的政府,就应该倾听群众的呼声,应该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

  亲民,不仅仅是温家宝的人格魅力,亦是其执政理念。听民声、察民意、聚民智。每当遇到重大的决策问题,温家宝都要反复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前,他数次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还带着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征集稿走进社区,走进农家小院。

  河北偏桥村村民苏洪喜是温家宝的老朋友。温家宝曾两次来到这个村庄。2010年1月30日,温家宝第三次来到这里。这次,他带着《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在农户家中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这是第一次。

  在苏洪喜的家中,温家宝向乡亲们介绍了政府的三农工作,恳请乡亲们对政府工作提意见。

  回到北京,温家宝又走进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枣营北里社区服务中心。“对政府工作最有权利评价的是人民。政府工作做得好坏,群众心里有数。”在简单回顾2009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平凡历程后,温家宝说:“我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你们关心的问题都不是小事情,都是政府应该关注和解决的事情。你们可以问我问题,希望政府工作报告把什么问题写清楚,希望政府制定什么政策,还有什么困难,都可以畅所欲言。”

  在3个多小时里,13位群众面对总理,坦诚直言。温家宝认真记录大家的建议,并不时就有关问题作出回应。

  他最后说:“今天会开得很好,听到了那么多的意见。大家谈的虽然是身边的事情,但是对于修改《政府工作报告》、改进政府工作都很有帮助。一个为民服务的政府,就应该倾听群众的呼声,应该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

  3月5日,温家宝将这些民智民意带进了人民大会堂。他说,一年来,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应对各种困难,我们特别注意发扬民主、倾听基层群众意见,重视维护群众利益。……要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他这样表白。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这样明志。

  只为了这样一个承诺: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因为这亦是每个人共同的期待与追求。

  总理心声

  2007年记者见面会

  解决民生问题还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在社会推进公平与正义。记者也许问,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艾青诗人的一句话:“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就是要创造一种条件,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就是要在平等、公正和自由的环境下,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维的能力。

  2008年记者见面会

  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朋友们,我想对你们说: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让人们幸福快乐地过得更好,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赢得应有的尊严,我愿献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

  要使政府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公开、透明。只有政府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情况,它才能够进步;也只有人民了解政府行为的真实情况,人民才能给政府以有力的支持和合理的批评。

  我和我在座的同事们都懂得一个道理: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2009年记者见面会

  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我们已经准备了应对更大困难的方案,并且储备了充足的“弹药”,随时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经济的政策。

  我们把巨额资金借给美国,当然关心我们资产的安全。说句老实话,我确实有些担心。

  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取火莫若取燧,汲水莫若凿井,就是说你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因此,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

  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文/本报记者 刘薇

  图/新华社

  如果不做总理会任教师

  让每个孩子上学是我们最大的愿望,现在这个目标可以说实现了。

  强国必先强教,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出身教育世家的温家宝对教育历来十分重视。担任总理以来,每到教师节,温家宝都要抽时间看望教师和学生。

  2009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一早就来到北京三十五中听课。数学课、语文课、研学课、地理课、音乐课……从上午8时10分到12时15分的4个多小时里,温家宝在一个班连听了5节课。课堂上,他像学生一样端坐,全神贯注地听课,时而翻看课本,时而做笔记。

  时针指向12时15分,下课的铃声又响了。温家宝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充满感情地说:“上了半天课,我感到很兴奋,也很难忘,仿佛又回到了我的少年时代。”

  温家宝回忆起,10多年前,山区农村一个盲人母亲拉着他的手,只有一个请求,“让我的孩子上个希望小学”。他说:“让每个孩子上学是我们最大的愿望,现在这个目标可以说实现了。”

  课后,温家宝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对这5节课逐一点评,并听取教师对于教育改革的意见。

  随后,新华社播发了温家宝的讲稿《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次日,温家宝就讲稿中的一个错误,致信新华社总编室更正:“贵社昨天播发我的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他以一个大国总理的胸襟为教书育人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教育非一朝一夕之功。温家宝更看重从长远着手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2010年1月11日至2月6日,温家宝先后主持召开5次座谈会,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听取社会各界建议。

  温家宝说:“有什么意见、想法、建议,都可以在这里谈。”简单诚挚的开场白打开了与会人士的心扉。座谈会上,来自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代表,教育专家、学者,大、中学生及学生家长代表,教育管理系统负责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温家宝饶有兴致地插话说:“我出身教育世家,如果不做总理,我会是个全科教师。你们信吗?”话音刚落,会场上响起一片笑声和掌声。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温家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