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入选事件】
1989年,百万劳工下深圳,形成了特殊的移民潮,深圳成为最早聚集打工者的城市之一。
本报解读
当时,全国10余万建筑大军纷纷南下。不久,内地许多热血青年不远千里来深圳求职。今天,深圳已成为全国外来务工人员数量最多的城市。
(潘若濛)
42
【入选事件】
1989年,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开业,在中国内地率先探索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本报解读
成立伊始,布吉农批市场率先闯出“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之路。他们顺势扩张全国性批发市场网络体系,先后在南昌、上海、长沙等19个城市投资管理经营28家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 (饶洁)
43
【入选事件】
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成为中国内地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
本报解读
1988年4月1日,深圳发展银行在特区证券公司的柜台上开始了最早的证券交易。1989年11月,深圳市政府作出了建立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决定。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营业。2000年9月深交所停止了新股发行。2004年5月17日设立中小企业板后,标志着深交所重新恢复了企业上市。 (林彦龙)
44
【入选事件】
1991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建成通航,深圳海陆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本报解读
深圳机场建设历时仅2年4个月,全部建设费用不到2亿美元。深圳机场建设有多项改革创新,在全国机场建设中第一家自筹资金建设。2009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2448万人次,货运吞吐量60万吨,航空器起降20万架次。(王晓晴)
45
【入选事件】
1991年,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正式开业,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期货交易所。
本报解读
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宣告成立,并在同年9月28日推出了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标准合约——特级铝期货合约,这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的正式建立。1994年,深圳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和农产品交易所合并为深圳有色金属期货联合交易所。1998年8月,深圳有色金属期货联合交易所被撤销。 (林彦龙)
46
【入选事件】
1991年,深圳天景花园业主委员会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业主委员会。
本报解读
这标志着中国房地产走向市场化后,广大业主真正开始冲破传统思想,从市场角度、有组织地对物业提出管理和监督的要求。随后,全国各地陆续借鉴这一模式,业委会成为物业管理法规的重要内容。(孙锦)
47
【入选事件】
1992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正确方向带来了一个思想解放的春天。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猴年八评”和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反响。
本报解读
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再次视察深圳并发表重要谈话。1992年2月至3月间,深圳特区报发表“猴年八评”。随后,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率先报道了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向全国传递新一轮改革开放讯息,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张苹)
48
【入选事件】
1992年,全国人大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为深圳经济特区发挥“试验田”、“窗口”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本报解读
18年来,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通过法规及有关法规问题的决定335项,其中制定法规194项,成为我国地方立法最多的城市。(方兴业)
49
【入选事件】
1992年,深圳出台最低工资标准,在中国内地率先探索最低工资制度。
本报解读
为规范企业的工资分配行为,捍卫劳动的尊严,深圳出台了最低工资标准。除2008年因金融风暴影响、深圳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外,从1992年起,深圳每年都会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逐年上调。
(李世卓)
50
【入选事件】
1992年,《深圳市社会保险暂行规定》出台,在中国内地率先探索“社会共济与自我保障有机结合”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
本报解读
1989年1月,国家体改委确定深圳为全国社会保险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深圳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出台了《深圳市社会保险暂行规定》,在全国首创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建立了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相结合的新模式。(杨丽萍)
51
【入选事件】
1993年,深圳举行文稿拍卖,首次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文化生产领域。
本报解读
1993年,《深圳青年》杂志社在全国率先举行文稿竞价,第一次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精神产品生产领域,被称为“当代中国精神产品市场化的第一槌”。1993年10月28日下午2时40分正式举行文稿拍卖,其中一部只有标题还未动笔的文稿最后竟拍出了108万元的高价。(罗雪燕)
52
【入选事件】
1993年,深圳市宝安县撤县建立宝安、龙岗两区,加快推动深圳市城市化进程。
本报解读
1979年,在宝安县的版图上成立了深圳市;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标志着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1981年,正式划定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特区以外的地区恢复宝安县建制;1993年1月,宝安县一分为二,宝安区、龙岗区成立,标志着深圳开始走上城市化道路。(李文生)
53
【入选事件】
1993年,深圳市产权交易所成立,这是中国内地第一家产权交易机构。
本报解读
深圳市政府为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1993年2月设立了深圳市产权交易所。2000年8月,市产权交易所改制为市属事业单位——深圳市产权交易中心。该中心的成功运作,为推动和深化深圳市国有企业改革,保障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护企业职工和投资者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以及为风险投资开辟退出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吴凡)
54
【入选事件】
1993年,深圳成立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此举在中国内地属首创。
本报解读
1993年6月,深圳市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正式挂牌。该事务所是全国首家为无形资产贸易及无形资产司法实践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在国有企业逐步转换经营机制中,承担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对知识产权、商誉、专有技术、经营秘密等,从生产要素市场体系的角度分别进行评估,项目范围遍及国内各地。该事务所成立之后,深圳随后又通过了全国第一个《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吴凡)
55
【入选事件】
1993年,《深圳市国家公务员管理办法》出台,成为中国内地第一部公务员规章。
本报解读
早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后,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深圳,就率先踏上了这一制度建设的历程。1991年,深圳公开登报,面向社会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机关工作人员,这在国内开辟了党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先河。后来,市政府于1993年颁布了《深圳市国家公务员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公务员招考的范围、种类、对象、条件和工作程序等。(张苹)
56
【入选事件】
1994年,江泽民视察深圳,勉励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本报解读
1994年6月19日至2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来到深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特区明确提出“三个不变”。关于特区如何特下去,江泽民提出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强调“增创新优势,既包括增创经济优势、物质文明优势,也包括增创精神文明优势、思想政治优势、社会全面进步优势”。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为深圳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激励深圳奋发努力,再创辉煌。(王慧琼)
57
【入选事件】
1994年,深圳市保税生产资料市场向全国“三资”企业开放,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全国性的保税生产资料市场。
本报解读
1994年,经国务院特区办和国家海关总署等部门批准,深圳保税生产资料市场将向全国“三资”企业开放,从而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全国性的保税生产资料市场。这意味着全国各地的“三资”企业都可以在深圳购买保税生产资料,这也将增加深圳保税生产资料市场对供应商的吸引力。(饶洁)
58
【入选事件】
1995年,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及血液管理条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部有关无偿献血的地方性法规。
本报解读
1995年,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及血液管理条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部有关无偿献血的地方性法规。在条例的推动下,我市无偿献血理念深入人心。截至今年5月31日,17年来全市共有168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捐血336吨,救治伤病患者56万人次。深圳连续六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周元春)
59
【入选事件】
1996年,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成为中国内地首家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解读
1996年4月9日,广深铁路总公司正式改组为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在境外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公司独立经营的广深段是中国内地通往香港的唯一铁路通道,为目前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铁路之一,是国内第一条全程封闭、四线并行的铁路,也是第一条实现客货分线运行的铁路。(田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