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1997年开劳动力商品化先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4日08:13  深圳特区报

  60

  【入选事件】

  1996年,深圳地王大厦竣工,成为当时亚洲第一高楼、世界第四高楼。

  本报解读

  1996年,深圳地王大厦正式竣工,68层钢结构主楼,高达324.95米;加上楼顶塔尖,全高383.95米。这一高度,居亚洲高楼之冠,世界排名第四。它还以两天半建一层楼的速度,刷新了深圳“国贸”乃至我国建筑史上的纪录,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王敏)

  61

  【入选事件】

  1997年,深圳建立人才大市场,开劳动力商品化之先河。

  本报解读

  深圳早在1986年就成立了人才智力市场。1997年1月,一个更为现代化的人才大市场投入使用。经过26年的发展,深圳人才大市场不断探索创新,许多人才服务的创新举措和做法为全国人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做出过重要贡献。(张苹)

  62

  【入选事件】

  1997年,深圳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大体系,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

  本报解读

  在经济特区建立之初,中央就指示深圳要跳出现行体制,使深圳经济特区自建立之始就成为中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试验场。1995年,国家体改委调研后认为,深圳、上海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框架。1997年5月,在全国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主要领导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深圳建立的以十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市场经济体系基本框架以及推动改革的经验,引起强烈反响,获得充分肯定。(甘霖)

  63

  【入选事件】

  1998年,《深圳市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开创了中国内地审批制度改革先例。

  本报解读

  1997年,随着深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繁多的行政审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乃至阻碍。从1997年起,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于1998年出台《深圳市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开创了中国内地审批制度改革先例。到目前为止,深圳已完成的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加强深圳的廉政建设、打造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都起到了显著作用。(周元春)

  64

  【入选事件】

  1999年,首届中国国际高新科技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其后发展成为“中国科技第一展”。

  本报解读

  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是当时国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的高新技术盛会,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产品展示、项目招商、信息交流于一体,并首次引入风险投资机制。首届高交会盛况空前,共有各省市、国内外著名院校、美德日等国86个团组参会。高交会在深举办,给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吴凡)

  65

  【入选事件】

  1999年,腾讯推出即时通信软件“QQ”,开启网上个人即时通讯方式。

  本报解读

  1999年2月,腾讯公司推出了一种即时网络传递软件“小企鹅”QQ,不仅填补了我国软件业的一项空白,更改变了中国人的沟通和生活方式。与当时国外的类似软件相比,腾讯确定了服务国内网民的本土化创新策略,QQ的注册用户逐年大增。(吴凡)

  66

  【入选事件】

  1999年,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实行“三轮两票制”的镇长选举制度改革,在中国内地率先创造了量化的民意表达机制。

  本报解读

  1999年1月21日起,深圳市在龙岗区大鹏镇进行“三轮两票制”(推荐票和选举票)镇长选举的尝试,同年4月,李伟文当选大鹏镇镇长,成为首位由选民直接推荐候选人而产生的镇长。“两票”选举把群众推荐干部由间接变为直接,将多年来一直由党委圈定候选人的权利交给了群众。这次选举制度的探索由于种种原因虽未能得到推广,但深圳从这次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窦延文)

  67

  【入选事件】

  2000年,首届“深圳读书月”成功举办,深圳率先建设学习型城市。

  本报解读

  2000年11月1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之际,首届深圳读书月拉开了帷幕,“深圳读书月”以城市的名义,发出了最好的文化宣言,从此,每年11月,深圳准时敲响读书的钟声,以一个月时间来唤醒公众的读书意识,点燃市民的阅读热情。(罗雪燕)

  68

  【入选事件】

  2000年,首座邓小平塑像在莲花山揭幕,表达了深圳人民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崇高敬意。

  本报解读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之际的2000年11月14日下午,在莲花山顶公园广场举行了邓小平同志塑像揭幕仪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为塑像揭幕。邓小平塑像为青铜铸造,高6米,基座高3.68米,塑像面向正南方。深圳莲花山顶的邓小平塑像是目前国内唯一经中央批准竖立的邓小平同志塑像。 (甘霖)

  69

  【入选事件】

  2000年,深圳大学城创建,成为全国唯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深圳地方政府联合著名大学共同举办、以培养全日制研究生为主的研究生院群。

  本报解读

  2000年8月开始创建的大学城,是市委、市政府为实现深圳市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质量、人口素质和文化品位,促进深圳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屋建瓴的构想。目前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学院入驻。(秦小艳)

  70

  【入选事件】

  2003年,胡锦涛视察深圳,要求深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本报解读

  2003年4月10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广东考察工作。短短6天的行程中,他特地抽出两天时间到深圳考察指导工作。胡锦涛要求深圳经济特区今后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继续发挥“试验田”和“示范区”的作用,在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方面走在前面,为全国提供更多的有益经验。4月15日,结束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要通过发展来解决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后不久,科学发展观正式提出。 (管理 肖意)

  71

  【入选事件】

  2003年,皇岗口岸客运通道实施24小时通关,对促进粤港两地客流、物流畅通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本报解读

  2003年1月27日,皇岗口岸全面实现客、货运24小时通关,这在全国226个出入境口岸中尚属首例,深港由此实现了口岸的无缝链接。经过多年发展,皇岗口岸客流、车流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田然)

  72

  【入选事件】

  2003年,首届“深圳关爱行动”举办,深圳致力打造爱心之城、和谐家园。

  本报解读

  2003年8月,市委宣传部和深圳报业集团提出开展“深圳关爱行动”的设想,决定创办一个大型的慈善活动品牌,彰显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2003年12月18日,首届“深圳关爱行动”拉开序幕。“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已开展6年的关爱行动共举办1万多项爱心活动,吸引了上千万人次参与,发现和宣传了丛飞、李传梅、郭春园等一大批爱心人物,并逐渐探索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翁惠娟)

  73

  【入选事件】

  2003年,深圳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在全国率先吹响“文化立市”的号角。

  本报解读

  2003年1月,市委三届六次全会首次提出确立“文化立市”战略,确定了建设高品位文化城市的目标和“以文化定输赢”的发展新路径,这让深圳在全国率先吹响了“文化立市”的号角。“文化立市”战略的提出,是由深圳的市情和文化产业的特征所决定的,是保证深圳可持续发展、建设效益深圳进程中的一种必然选择。(罗雪燕)

  74

  【入选事件】

  2003年,《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移植捐献条例》出台,开创了中国内地人体器官捐献立法的先河。

  本报解读

  1999年6月,深圳大学女教师向春梅率先成为深圳首个捐献眼角膜的志愿者。2003年,我市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探索性地解决了人体器官捐献移植的几大争议焦点,体现了自愿无偿、知情同意的原则,严禁强迫和买卖的行为。条例填补了我国器官捐献立法的空白,让器官捐献从此步入法制化轨道,也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器官捐献工作的发展。(周元春)

  75

  【入选事件】

  2004年,深圳特区外的宝安、龙岗两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全面铺开,深圳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没有农村行政建制的城市。

  本报解读

  1993年,深圳市宝安县撤县建立宝安、龙岗两区,此举目的在于加快推动深圳市城市化进程;11年后,宝安、龙岗两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全面铺开。现在,宝安的GDP已经突破2000亿元,龙岗的GDP也达到了1500亿元左右。(李文生)

  76

  【入选事件】

  2004年,深圳地铁正式通车,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建设拉开序幕。

  本报解读  

  2004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正式通车,深圳城市交通从此进入了“地铁时代”,成为中国继北京、香港、天津、上海、广州及台北后第七个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

  深圳目前在建的地铁二期工程将于2011年投入使用,包括2、3、5号线与1、4号线延长段5条线路,总里程156.2公里。地铁三期建设正由市政府与国家发改委协调加快审批。(田然)

  77

  【入选事件】

  2004年,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举行(第二届起更名为“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平台。

  本报解读

  2002年,时任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的黄丽满提出在深圳创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得到了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2004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专门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举办“文博会”的创意,要求将“文博会”办成文化产品的“广交会”。2004年11月18日,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幕,当选2004年中国文化十件大事之一。短短5年多,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总成交额达3800亿元,奠定了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地位,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平台。(翁惠娟)

  78

  【入选事件】

  2004年,中国证监会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为中国内地中小企业提供了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途径。

  本报解读

  作为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迈出的一个重要步骤,2004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并核准了中小企业板块实施方案,重点安排主板市场拟上市公司中具有较好成长性和较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上市。中小企业板设立6年多以来,迅速成为我国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最重要的直接融资平台。目前,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已达465家,总市值超过28000亿元。 (王欣)

  79

  【入选事件】

  2004年,深圳大芬油画村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

  本报解读

  大芬村原是龙岗区布吉街道下辖的村民小组。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租用民房招募学生和画工进行油画的创作、临摹、收集和批量转销。随后越来越多的画家、画工进驻大芬村,“大芬油画”成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从1998年开始,政府对大芬油画村进行环境改造,对油画市场进行规范和引导,将大芬油画村作为独特的文化产业品牌进行打造,实现艺术与市场的对接。如今,大芬油画村内已有以油画为主的各类经营门店800余家,居住的画家、画工5000多人。(李世卓)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深圳 30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