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潘多拉
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以每小时15次、每天共 300次的频率播出,至2月14共计将播放8400次。袁隆平、杨利伟、姚明等各领域的杰出代表以及普通百姓在片中逐 一亮相,向全世界展示一个直观、立体的中国国家新形象。
几乎与此同时,今年全国铁路春运从1月19日起正式启动。今年春运预计客流量高达28.5亿人次,将再一次刷 新世界纪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短期集中迁徙活动。在沿海和内地发展不平稳的背景下,每年春节,亿万中国人为了 回家过年,从东部千里迢迢赶回西部,节后又从西部返回东部上班、打工,如荡秋千一般奔波跋涉,上演着另一部规模宏大的 “中国国家形象片”。
谁若不信,不妨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火车站走一趟,以一个普通乘客的身份,体验一下从买票、进站、候车 到上车过程中之拼抢、挤压、憋闷、“肉搏”的万般艰辛,就什么都明白了。
今年春运第一天,《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说说“奥运不难春运难”》的评论,开篇引用一个网上段子感叹道:办好 奥运不难,办好亚运不难,办好春运,难!可见春运之难,真是到了让人情难以堪的地步。
春运难的根本矛盾是供求矛盾,是春运期间集中爆发的海量交通需求与有限的铁路运力之间的矛盾。解决供求矛盾一 般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限制需求,另一个是增加供给。春节回家过年,在阖家团圆中交汇关切,巩固亲情,表达对父母、亲人 的爱意和对家乡的守望之情,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和节庆习俗的自然延续,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取 消。限制春运期间的交通需求,要求游子改变回家过年的习惯,不但极端不人道,而且也绝不可能做到。故此,解决春运难只 能在增加供给上下功夫。
具体而言,增加供给又可以分为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短期内加强管理,完善服务,通过开源节流、堵塞漏洞,最大 限度地“挤”出更大的运力空间。谁都知道,铁路部门不可能按照高峰期密度设定运力(否则平时会造成巨大的闲置浪费), 而用按平均密度设定的运力来满足春运期间的交通需求,必然导致严重的供不应求。鉴于此,铁路部门必须保证规范售票、公 平售票、细化售票服务,严厉打击“票贩子”,惩治遏制“内部倒票”行为;同时努力创造条件,采取停开货车、增加客车、 停开短途客车、加开长途客车等应急措施,尽可能挖掘运能潜力,提高铁路运行效率。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铁路部门就能在 现有运力条件下增加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减轻乘客买票、乘车的困难,缓解乘客的焦虑与紧张情绪,取得公众的体谅与 信任。
其二,从长远看,国家必须加快铁路建设,以满足随着人口流动加快而不断增长的铁路交通运输需要。截至去年底,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9.1万公里,据专业测算,中国铁路总里程需要达到16万公里的规模,才能使“春运难”有所缓解。 然而,加快铁路建设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方向性选择”问题——是重点建设投资大、配置高、票价高的高速铁路呢,还是把更 多财力物力投入到最能满足多数中低收入需求的普通铁路建设?
目前看来,铁路部门似乎是把重点放在了高铁建设上(中国高铁通车里程已居世界第一),这不能不让人担心,即便 按照现有计划,在未来几年间初步建成一条以高速铁路为主线、普通铁路位列末端的全国铁路客运专线网络,届时是否真能如 愿解决“一票难求”呢?
谈及中国高铁建设的现状和前景,铁道部官员充满了自信与自豪:“中国铁路要引领世界先进水平”,“我们感觉到 不仅仅是一种速度,而是一种国力,一种国光”。按照这种理解,如果把中国高铁建设视为一种“国家形象”,大约也并不为 过。然而,如果在此等“国力”、“国光”之下,解决春运“一票难求”的时间表被一次次推迟,普通乘客为了回家过年,仍 然要忍受难以想象之非常困苦,这样的“国家形象”不免是要打折扣的。
办好奥运事关国家形象,办好世博、亚运事关国家形象,办好春运也事关国家形象。一个国家的形象不只是用来对外 展示的,更应用于对内的关怀——关怀普通人的命运,关怀民生的疾苦,关怀社会公平,关怀权利保障。什么时候,中国把春 运办好了,让每个回家过年的人都走得顺畅,走得踏实了,必将在一个更加直观、更加立体的层面上大大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 。
(作者为知名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