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启正谈中国公共外交:韬光养晦战略应长期坚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6日01:30  北京晨报

  晨报讯(记者 陈琳)“中国外交的‘韬光养晦’不是一时之计,这是中国人品质的表现。”昨天,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在“政协委员谈公共外交”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应该长期坚持。

  “图解”公共外交

  在记者会之前,赵启正先通过自制的“公共外交定义图”(如图),向记者阐述公共外交的含义。

  记者看到,图板上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赵启正解释说,A国政府对B国的公众来表达本国,就是一种公共外交,“如中央电视台的NEWS频道,还有我们的外文网站,就是政府主导的公共外交。”

  公众对公众,则是公共外交中非常重要的民间外交,这也是表达中国的一种方式。公共外交的目的是向世界介绍中国,说明中国的文化、历史、政策,回答外国人的疑惑,同时也借此倾听外国人对中国的评议。

  “韬光养晦”是中国传统

  有记者问,随着中国经济和自信心的不断增强,中国外交“韬光养晦”的政策会不会发生改变,赵启正回答说,中国外交的“韬光养晦”不是一时之计,这是中国人品质的表现。“有人老把‘韬光养晦’和‘越王勾践’的故事联系起来,这是误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还了得。韬光养晦,是保持谦虚的态度,与外国人友好往来。”

  “所以‘韬光养晦’应该长期坚持”,赵启正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反对有些国家对我们指手画脚,我们自己也那么做吗?我们不喜欢那些国家傲慢,我们也去傲慢吗?要人家怎样对待你,你也要那样对待人家才行。”

  赵启正还强调说,公众是公共外交的基础,每个中国人都很守纪律、很有礼貌、很谦让、很讲卫生,外国人对中国印象就好了。可以说,“公共外交人人有责。”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更多关于 赵启正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