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大众重返电影院的时代到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17:41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记者/王宁苏劲松

  2010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突破100亿元。与此同时,银幕数也以超过4.3块/天的速度递增,截至去年 底总数突破6200块,仅随美国和印度。就在2010年末和2011年初,集体发力的国产电影也迎来了开门红,《让子 弹飞》卖爆7亿票房,低成本的《武林外传》电影版也破了2亿票房,让不少人惊呼:电影院再度迎来黄金岁月了。

  大众重回电影院的时代到来了吗?《环球》杂志联合搜狐网开展调查,共有31593人次参与投票,人们对于电影 院的态度,依然相对微妙。

  “票价贵”将六成网民挡在门外

  虽然中国电影产业呈现一派繁荣之相,但是调查中却显示,有超过三成的网友几乎从来不去电影院。这种相互矛盾的 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呢?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军认为,这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告诉《环球》杂志:“最主要的两 个原因,一是影院的价格定位与我国人民平均收入水平相比偏高,二则是盗版猖獗。”

  在调查中,“你不去电影院最大的理由是什么”问题中,网民将超过六成的票投给了“价格贵”,超过两万票以上, 高昂的观影消费支出成为了挡住人们走进影院的最大拦路虎。

  刘军表示,如今到影院观影已经成为了时尚的一种。中国电影票房的“飘红”,说明了随着电影产业硬件水平的改善 ,有着更多数量的现代多厅影院可以给观众带来无法替代的视听体验;同时,视听艺术的最高端产品——大片(往往是社会流 行文化讨论的焦点)——最先在影院上映,相当部分的观众开始重返电影院。但相当数量的网民选择不常去电影院,最主要的 障碍在于票价贵,观众视听消费的性价比太低。

  横向相比的话,我国国民收入的水平与美国相差甚远,但商业院线的平均票价却只是略低于美国,这对于本土观众来 说,每月看两三场电影的话,消费就会超过百元,而在影院之外,观众有电影电视频道、互联网等替代渠道消费,去电影院的 欲望就会下降。

  而另外一方面,盗版市场的猖獗直接打击了电影的发展,同时,由于网络投票的特性,网民作为投票者,往往是网络 观看电影的主力军,相对于去影院的高消费,网络观看符合大众传播的易得性原则,投票结果符合他们的选择倾向。

  “我个人以为,如果商业院线平均价格降低到20到30元人民币的话,比较接近都市观众的冲动性消费水平。目前 持续高企的电影票价,如果在3到5年内没有改观,将把现有影院观众赶回到不断提高体验水平的家庭影院和网络媒体上去。 ”刘军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而票价之所以高企不下,也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商业影院的设施数量还不够,布局不均衡,行业竞争 度不够,放映商调低价格的内在动力不强;商业院线的营销模式和技巧单一,西方广泛采用的俱乐部制、会员制、折扣销售、 跨媒体营销、公益折扣、档期优惠等方式还没有普及到让中国广大消费者感受到实惠的程度;如今商业影院的房租价格被房地 产泡沫挟持,高得不切实际,也是导致放映商抬高票价保证回收效益的幕后原因。

  未来影院应该专业化

  虽然人们受困于高票价而停止了走向影院的脚步,但是电影事业大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人们重返电影院的 理由也更为多样,在调查中,同样是超过三成的网友表示,豪华的视听设施和享受是他们愿意为电影院买单的最大理由。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杨雪培认为,电影票房和银幕数量的快速增长,无疑都说明了中国的电影市场正在走向 繁荣,但最主要的还是体现了人们对看电影在消费心理上出现了理性的回归。人们对电影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懂得了电影带 给人们无法替代的观感。

  杨雪培表示:“近年来出产的多数影片质量上升明显,影院的观看环境也变得更加时尚,使得人们把看电影当成了一 种从心理到身体的享受。特别是年轻人对文化鉴赏攀比的心理出现了,也导致了人们愿意重返电影院。再者,看电影本身也是 一种群体的情绪宣泄和交流,是一种时尚心理彰显,这些在家里很难得到。

  而影院发展的方向到底应该走向何方?投票的网友和专家的意见不约而同:要让影院放映服务于专业人群,形成为不 同观众服务的院线层次,这样才能让观众有更多的选择。有超过一半的网友认同此观点。

  刘军认为,对于院线而言,要尽快形成“分众”、“小众”特色的院线,针对专门人群放映他们喜欢的类型影片,发 烧友对于价格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而发行方要更加重视二、三线城市,以低价格培育影院观众市场,以数量提升票房总额;要 更重视电影票房回收的延伸窗口,重视专门电影频道、网络新媒体、出版市场等渠道的经营,发挥“长尾效应”,实现电影票 房的多轮次回收。

  “如果国内院线的同质性现状不改变,大片赚饱、中小片饿死的局面不会改观。”刘军表示。目前,商业院线都愿意 抢大片,因为有明星、有大投资,社会关注度高,排映档期越长,越有钱赚。他们不愿意排出档期给中小投资影片,很多国产 片得到的结果是“一日(影院)游”。结果是,观众对于多元性类型影片的爱好,就只能通过电视、网络或者盗版碟来实现。 而相应的,专门化院线,比如艺术院线、经典院线、小成本院线等,大大缺失。有需求的观众,只能通过互联网来满足观影取 向。

  刘军同时举出了美国影院发展的情况来佐证:“与日俱增的银幕数量,说明我国电影院观看市场的巨大需求。如果票 价降低到观众的冲动性消费水平,电影院观看将成为常态。美国的电视业也很发达,但2009年人均影院看片4.47部, 而中国的水平是0.16部。在一个视觉传播文化愈加强化的时代,中国的电影院放映及观影也必将在现代文化生活中,成为 引领大众文化的常态核心。”

  而杨雪培则在最后,表达了未来影院发展的充足信心:“数字化网络化新媒体的出现,只会让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更完 美。”(调查时间:3月1日-7日)

(编辑:SN031)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环球》杂志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