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医生在社区无偿为居民看病11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9日07:48  北京日报

  北京西坝河西里社区,一棵高大的槐树下,一间小巧却又醒目的橙色活动板房挂着“叶如陵团队工作室”的牌子,这里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爱心小屋”。

  一张检查床、一套办公桌椅、血压计、听诊器、体重秤……小屋虽然只有十几平方米,但“五脏”俱全。叶如陵在这间小屋里免费给居民看病,至今已是11个年头。

  1970年1月,年轻的叶如陵响应祖国“支边”号召,来到了西藏,一干就是30年。在海拔5200米的藏区,叶如陵入了党,成了医疗骨干。他与同事一起在拉萨建起了雪域高原上惟一一所三级甲等医院;西藏几十个县的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下乡送医的足迹;他出任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教授,为高原培养带不走的医疗人才……

  2000年,60岁的叶如陵退休回到北京,各大医院纷纷发出返聘邀请。可叶如陵一直下不定决心,他隐约觉得,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一天,叶如陵在社区里锻炼,一位邻居走到面前:“我等你两天了,想请你给我看看病。”听到这句话,叶如陵的眼眶湿润了,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一边是医院的高薪聘请,一边是社区群众的殷切咨询。金钱与义务之间,叶如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从此,他谢绝一切返聘,在社区无偿为居民看病。他还经常到空巢老人家去看望,陪老人看病和办理住院手续。现在,叶如陵还在家中开通了24小时电话咨询热线,方便居民遇到紧急情况能随时和他联系。

  是什么使得这位30年前西藏人民眼里的贴心人,30年后又成为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叶如陵的案头,有他书写的座右铭:“做一辈子的志愿者,把我的爱心和知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直到永远。”

  “22年的党日活动,老沈从来都第一个到!”同是沙河镇机关退休人员党支部成员的郑继章提起老党员沈永廉,言语里透着敬佩,“支部里就属他家离得最远,可到的比谁都早,从来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

  沈永廉今年已经82岁高龄。退休后,党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22年,每月15日的党组织活动,不管刮风下雨,寒冬酷暑,一次也没落过。

  从沈永廉所住的朝阳区核桃园北里到昌平沙河镇机关,20多公里的路程,要走两个多小时:坐118路先到地安门,然后转5路公交车;坐5路公交到德胜门下,换乘去往昌平的345路长途快车;坐到沙河北大桥站下,再换乘945路汽车,前后辗转四趟,才能到达。 

  每天早上7时到10时,是沈永廉雷打不动的读报时间。读报时,老沈把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只要认为对工作有参考价值的,他都会戴上老花镜,用端正的小楷把内容梗概一笔一笔地抄下来,做成简报。抄好了,送到德胜门公交345支总站、302车队、305车队,附近的民生银行、社区医院以及自己居住的朝阳核桃园北里社区居委会,20年来,从不间断。

  “我做这些纯粹出于义务,就是想尽一个老党员的本分。”沈永廉说。

  心系群众,牢记群众,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践行宗旨,用他们的真诚和爱心,换来了人民的爱戴。

  新兴东社区的居民们不会忘记,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志东为给居民安装上可视型防护门,在一个月里打了一万多个电话。经常耳鸣,他没当回事。等到防护门安好,他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右耳失聪。

  西长安街街道西黄城根南街社区的居民们不会忘记,社区党委书记叶超云,把居委会的工作电话呼转到自己手机上,改成了24小时不间断的便民服务热线。空巢老人把自己反锁在家里,居民下班归来发现自家水管爆裂了,轮椅老人要出门看病,车胎扎了,电源跳闸了……什么电话都接,什么急事都管。

  朝阳区朝外街道吉祥里社区的居民们不会忘记,1997年就退休了的原宣武区常务副区长田景廉,本该颐养天年,却十四年如一日地当起了义务的“居委会干部”。女儿实在惦记,要接田景廉去同住,可老人不去。“社区还需要我。”入党52年的田景廉说,“人生的距离如果有10尺,我现在走完了7尺4,剩下的,我也要全部交给党和人民。” 

  她们是时传祥的传人,她们是清一色的女将,为了万家净,宁愿一身脏。她们这个集体已传到第四代,今年又有两个年轻的姑娘加入进来

  1959年,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时传祥时,曾握住他的手勉励说:“我们都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而今,在原崇文区环卫三队这个著名劳模时传祥生前所在的单位,有这样一个团队——“三八女子抽粪班”。12位成员,清一色是女将,负责全区160余座公共厕所的粪便抽运、清渣及管道疏通。

  13年前上班第一天,李学玲就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抽粪泵一开,几十斤重的粪管子被粪便堵塞,内部的巨大压力突然把管子撑破,喷出的粪汤劈头盖脸地浇了李学玲一身。她哪儿受过这个,哇的一声嚎啕大哭,眼泪、粪汤混在一起。

  回到队里,老班长看见李学玲的样子,明白了。事后,她慢慢开导小李,给她讲队史,讲老劳模时传祥的故事,李学玲被感动了:“老师傅们以前用粪勺掏,肩膀背,现在都是机械抽,作业时戴口罩、手套,干净多了。”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决不能给先进集体抹黑!

  一年365天,每日重复着简单枯燥的劳动,李学玲再没有过怨言。后来,她当上了“三八女子抽粪班”的第四任班长,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今年,“三八女子抽粪班”里又来了两个新人——李萌和段唯依。刚刚22岁的小李党龄已经有三年了。做起掏粪工作,现在已经熟练自如。

  北京南站附近的彭庄,一米六高的李萌走进狭窄的胡同,钩开井盖,异味扑面而来,小李浑然不觉,还抱着二三十斤的粪管子直晃悠:“这叫打漂,好抽干净井下边边角角的脏东西。”抽完粪,李萌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刷子,扫净地面上的几滴粪汤,“谁也不愿家门口脏。”

  从时传祥,到李学玲、再到李萌……40多年来,曾鼓舞过万千劳动者的“时传祥精神”仍然在他生前工作过的地方延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的精神薪火相传。

  很多人,在千锤百炼之下创下光辉的业绩。更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默默发光发热。

  共产党员金志达住在怀柔水库边的担子山,山上建了座75米高的广播电视发射塔。从1991年起,金志达和妻子承担起电台、电视台的播出、发射、值机工作。

  猛一听挺专业,其实就是守塔。

  20个年头,吃住都在山上,没有休息日,没有交接班。老金原本是个极爱热闹的人,可山上除了媳妇和孩子,就再也没有别人了。有时闷得发慌,他就一个人在塔下来回走圈儿。老金曾开玩笑地对媳妇说:“咱俩千万别打架,要是打架,连个劝架的都没有。”

  有区里领导上山慰问老金,回去后告诉别人:“初来一看挺好,两面环城、两面环水;待上三天还凑合,五天就想走人;要是待上七天,就根本不想再来了。”

  其实,发射塔并不偏僻,步行约一公里就是怀柔区最热闹的兴怀大街。可就是这么不起眼的一段距离,老金和他的媳妇居然从来没有一起走过——电视发射塔必须全天24小时值守,他们两人不能同时离开岗位。

  守塔,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工作,老金和他的媳妇却坚守了20年,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跨度,呈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房山区琉璃河镇西地村,一公里长的主干道两边,没有一个垃圾桶,也没有一点废弃物。13年来,党员们自发收拾、清运全村垃圾。西地村不花一分钱,不用别人插手,一年365天都这么干净。

  丰台区卢沟桥乡,9名乡党委委员每人联系10名以上乡党代表,121名乡党代表每人联系25名以上党员,3263名党员每人联系8到15户群众,党员、党代表、党委委员结成一张树形大网,上下联通。群众有困难,马上反映给党代表,总能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和解决。在位于望京的叶青大厦,每个党员桌上都摆着“党员责任岗”的标牌,在客户眼里,这个标牌俨然是服务质量的不二保证。“‘责任岗’上的员工责任心强,办事效率高,放心。”

  韩国人卢载万是北京现代汽车总经理,他认识的中文并不多,但在招聘的时候,他总是仔细地翻看一份份简历,从中寻找“共产党员”这四个字。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在中国,只要是共产党员,就做事认真,敬业精神强,靠得住!

  “共产党员就是优秀的代名词!”卢载万说。现在,只要是党组织活动,北京现代的韩方驻厂人员不仅百分之百支持,只要有机会还会积极参与进来。

  今天的北京,共产党员人数已经超过180万。在全国,共产党员已经超过8000万。共产党员这四个字,历经岁月磨砺,愈加闪光,愈加响亮。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平日里,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工作领域,湮没在都市熙熙攘攘的人潮里,朴素而又普通。

  关键时刻,他们是中流砥柱;危急关头,他们勇于担当;艰险时分,他们迎难而上。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共产党人,永远是时代的先锋。

  刊头题字:曾正国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共产党人 先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