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2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相关话题讨论请关注:
“今日说法小撒探会(微博)”新浪微博
杨兆芳:一场车祸改变的生活
2012年2月19日,《小撒探会》记者来到了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砍椽沟村,采访了高位截瘫患者杨兆芳。1997年,一场车祸改变了杨兆芳她的一切。因为摔得很重,杨兆芳高位截瘫,四肢动不了,生活完全需要照料。也许是因为看不到希望,不久后,不堪重负的丈夫跟她离了婚,从此再没回来。
2000年,杨兆芳病情刚有好转,弟弟家又出了事,剩下一个4岁的女儿雯雯,拖着患病的身体,杨兆芳坚持把侄女接了过来。需要做饭的时候,杨兆芳就让4岁的雯雯把电饭锅拽到跟前,自己躺在床边做。“技术含量就是我干,需要腿她就去,俺俩,合成一个人。”杨兆芳笑着说。
2007年,也就是遭遇车祸10年后,她的生命中再次迎来了春天。经人介绍,杨兆芳认识了一个姓崔的小伙子,第二年,已经38岁的杨兆芳,再次步入婚姻殿堂,更让人惊奇的是,杨兆芳居然怀了孕,并且顺利生出了女儿阳阳。
然而2011年初,丈夫感觉身体不舒服,去医院一查,患了肝癌。一家两个病号,杨兆芳又没有照顾的能力,过了不到半年,2011年6月5日,丈夫去世。丈夫去世后,杨兆芳的老父亲,这位76岁的老人,又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
就在杨兆芳感到再次走投无路的时候,得知了一个好消息,镇里已经帮她联系好了一家托管机构,那里专门有人照顾像她这样的病人。
《小撒探会》记者找到了这家机构――清原满族自治县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托管中心的主任朱英向记者介绍到,病人托管中心成立于2011年10月,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专门接收农村困难家庭的重度残疾人或者失去生活能力的人。开办4个多月来,托管中心已经收治86位病人。
对于杨兆芳家的情况,她的老父亲和孩子,也属于托管对象,可以一起住到托管中心。并且考虑到她们家的实际情况,县里将减免一些托管费用。
生活也许马上又要经历改变,这种改变是杨兆芳高兴见到的,她为我们写下了这样的2012幸福计划:我希望自己能开个小店,能靠自己能挣点钱,贴补点家用,毕竟有个孩子,像我这种情况,政府能不能给我点帮助呢?
辽宁省副省长陈超英:“十二五”期间基本做到“应托尽托”
面对类似杨兆芳这样家庭的困难,辽宁省开始实施农村常年病托管工程,把这些病人集中由政府托管起来,实现“托管一人,解放全家”的目标。从2010年实施该工程以来,辽宁省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在全省建了52个农村大病托管中心,目前共接纳患者3000多人。
辽宁省副省长陈超英对于这个举措很是自豪:“常年病托管中心应该算是辽宁省在全国首创的。” 他介绍说,目前通过救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解放了劳动力,增加了收入,真正地让常年病人和老人得到了专业化的照顾,有了幸福感。
陈超英坦诚,常年病托管工程的建设会对政府财政造成一定的压力。那么如何长久地给予常年病托管工程以保障呢?对此,陈副省长承诺,省级财政会给予托管中心的建设以大力支持。
“托管中心建设的硬件费用是大头,省政府会全部承担了下来;运行的费用由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同负责,省里财政出主要的部分。”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 “农村常年病托管”是有益创新
《小撒探会》记者就此专访了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窦玉沛告诉记者,因病致贫的人口,目前没有确切的统计。但根据有关资料和有关部门的推算,这部分家庭大概占到了全国贫困家庭的33%左右。如果按照全国城乡享受低保的8000多万人口来计算,大概有2600万人因病致贫。
对于辽宁省建立的“农村常年病托管工程”,窦玉沛认为这是辽宁从本省的实际出发,做出的一个有益尝试和创新。他说,这个尝试不仅改善了常年病人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和医疗护理条件,而且还解放了这种家庭的劳动力,使他们可以通过外出打工等方式获得更多的收入。从长久上说,实行托管也有利于缓解亲属的照料压力,有利于常年病家庭的和睦。
窦玉沛还表示,常年病托管的尝试,把优抚对象从“三无老人”扩展到了困难家庭,对国家的福利制度是一种有益拓展。他说:“过去一提到济困,认为是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不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但是辽宁这种模式,它就超出了社会救助那种低水平的,保基本的一种模式,把它上升为一种福利保障的模式,这对我们的福利制度,我觉得是一个拓展。”
代表委员声音:希望设立大病救助专项资金
张光强(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希望设一个面向低收入群众的大病救助的专项资金,对低收入的大病的患病的群众,他的报销比例要进一步提高,最好能达到90%左右。
徐亮(全国政协委员、同仁医院副院长):常见病托管中心有专业化的服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都可以明显提高,如果政府去做这个事情,从效率和惠及民生的角度上来说,都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韩红(微博)(全国政协委员、知名歌手):点对点的对口支援能够直接通达到受助人手里,最能解决因病致贫家庭的困难;还要增加这样的家庭的造血功能,给这样的家庭一些机会来补贴他们家庭的这种困窘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