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神九3名航天员将于24日进行手动交会对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19日07:43  大洋网-广州日报
对接完成后,轨道舱内的三名航天员。 对接完成后,轨道舱内的三名航天员。

航天员刘洋对舱内工作情况跟踪拍摄,其间她还玩起了“自拍”,显示出轻松心态。 航天员刘洋对舱内工作情况跟踪拍摄,其间她还玩起了“自拍”,显示出轻松心态。

3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 3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

  我国首次载人自动交会对接顺利完成

  记者直击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天宫神九发出的指令链

  犹如一道道爱的信号

  本报讯 北京时间6月18日14 时14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昨天上午11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牵引”天宫、神舟续写浪漫传说。飞控大厅大屏幕上,浩瀚天宇中“天宫一号”、“神舟九号”舒展着蓝色的翅膀,遥遥相望……此时的天宫已在太空徘徊了4000余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行管理室刘俊泽主任告诉记者,“5月27日以来,我们对天宫一号进行了4次轨道控制,并进行了全面体检,建立了载人环境,做好了对接前的准备。”

  大厅内,100多名科技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指挥台前,北京中心的童斌告诉记者:“与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相比,控制过程大致相同,但有了航天员的参与,对控制的精度和安全性要求更高。”

  “飞船转5公里保持!”洪亮的调度声在大厅响起,大屏幕上,神舟九号向天宫一号缓缓靠近。此时,返回舱内的航天员神情自若,严密监视着飞行器的状态,景海鹏向飞船发出了手动控制令,对飞船上的手动控制设备加电,设置交会对接状态。“这是自动对接的一项重要备份手段。出现异常情况时,可由航天员实施手动对接或撤离。”童斌介绍。右侧大屏幕显示着从天宫一号摄像头传回的画面。由于在阳照区进行,整个过程十分清晰,就像是透过一扇打开的窗户,看到神舟九号缓缓靠近。

  “飞船对接准备完成。”

  “飞船转140米接近。”

  口令依次响起,时间分秒划过。倒计时由此开始。

  大屏幕上,沐浴在共同的阳光下,两个飞行器的距离在一点点地拉近。

  “飞船转30米保持!”

  “飞船转最后靠拢”

  操作台显示屏上,各种数据画面不停地刷新着,科技人员快速地敲击键盘,接收指令、比对数据……

  “神舟九号报告,仪表显示对接环捕获,完毕!”航天员通过监视判断,向地面随时报告着对接情况。

  神舟九号对接机构上的3把捕获锁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上的3个卡板器咬合后,实现对接机构捕获,大屏幕上,天宫和神九发出的指令链,犹如一道道爱的信号,互相传递着。

  “各号注意,天宫、飞船对接机构锁紧,自动交会对接正常完成。”

  大厅响起热烈掌声。

  少一次变轨找到天宫

  本报讯 昨日11时47分,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完成远距离导引控制,到达与天宫一号后下方52公里处的交会对接入口,转入自主控制,等待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神舟九号原本要实施5次变轨,结果只进行4次就成功进入距地面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与天宫一号处在相同轨道面的交会对接点。远距离导引段变轨控制,是实施交会对接任务的关键步骤之一。

  航天员表现令人惊喜  6日后手动二次对接

  据新华社电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在太空的‘家’,这充分展现了中国航天的整体实力。”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钱卫平说。

  18日17时07分,航天员景海鹏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进入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航天界专家认为,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不仅全面检验了中国航天的实力,而且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又一历史性跨越,中国人离建立太空家园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我给这次任务打95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王忠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任务完成得非常完美,超乎想象。但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手控交会对接,还有10多天的天空飞行,还没有到打满分的时候。”

  王忠贵认为,无论是航天员乘组的表现,还是天宫一号的性能,都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景海鹏作为指令长,非常沉着、冷静,与刘旺、刘洋配合默契,动作协调,令人赞叹。”王忠贵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太空中飞行了200多天时间,各项指标性能均超越预定状态。”

  测控通信系统在保障交会对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两个飞行器的精确对接,为航天员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我们事先准备的多套预案,都没有派上用场。”钱卫平说,“尽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但现在还不是激动的时候。”

  在组合体飞行6天之后,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将再次分开,在航天员的手动控制下完成第二次交会对接。

  对接全过程都在阳照区

  自动交会对接天宫 神九和神八有四处不同

  据新华社电 航天员参与、阳光下对接……针对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新特点,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神九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和神八对接的四个不同点和难度。

  手动控制系统首次加电

  这是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的一项重要备份手段。在自动交会对接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可以由航天员实施手动对接或撤离。

  对接在阳照区进行

  神九飞船从400米停泊点到对接接触全过程均在阳照区内进行。这将进一步考验光学测量设备在强光照条件下的测量精度和抗光干扰能力。

  航天员首进天宫

  这次任务中,神九飞船将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连通;航天员将首次进入在轨的天宫一号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应用与试验。

  应急手段更完善

  与首次无人交会对接任务相比,增加了50多种应急交会对接模式,进一步提高应急情况下成功实施自动对接的可靠性。

  本版文字/记者赵琳琳 通讯员姜宁、谢波 图/ CFP (署名除外)

  天宫摆POSE首拍“全家福”

  三航天员昨首次进驻15立方米“新家”

  驻留6天后于24日进行手动交会对接

  航天员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的动作,就像是在游泳,蓝色的舱内工作服使他们看上去宛若漂游在大海中的“蓝鲸”。

  进入“新家”的3位航天员显得十分兴奋,失去重力的他们,相互扶持着在摄像机镜头前向收看电视直播的亿万观众挥手致意。

  圆梦天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用“如梦如幻,如诗如画”评价3位航天员的表现。

  图/新华社记者王永卓 

  本报讯 (记者李华、王丹阳)“感觉良好!”昨日下午5时07分,当顺利从飞船进入天宫一号的航天员景海鹏向地面发出报告时,神舟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组成的组合体已平稳飞行近3个小时。三名航天员首次进驻15立方米的“别墅”新家天宫一号,摆出POSE照下首张全家福。

  昨天下午2时01分, 神舟九号距离天宫一号30米停泊点,神舟九号以每秒0.2米的相对速度向天宫一号缓缓靠拢,在越过了30米停泊点之后,神九尾部发动最后一次点火,将飞船轻轻推入天宫一号怀中。

  下午2时14分,在完成捕获、缓冲、接近程序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对接后,飞船转入停靠状态,航天员刘旺首先解开束缚带,打开飞船返回舱舱门,进入与天宫一号连接着的轨道舱,之后景海鹏、刘洋轮流进入轨道舱脱掉舱内航天服,换上蓝色舱内工作服,准备进入天宫一号。之后景海鹏打开轨道舱前舱门、熟练地打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平衡阀,之后继续打开前舱门。

  整个过程持续了近2个小时,期间,为记录这一历史性的画面,刘洋一直手持摄像机拍摄同伴的工作状态,同时还玩起了自拍,脸上保持灿烂的笑容。 

  在完成检漏、减压等工作确定对接通道与实验舱压力平衡后,下午5时07分,景海鹏最终打开实验舱舱门,率先进入天宫一号,并挥手向观众打招呼。天宫一号内四周舱壁布满了手柄,景海鹏交替更换手柄,缓缓前进,之后在仪器操作面板前慢慢站立,再次挥手致意。刘旺紧随其后进入实验舱,景海鹏搭手拉了刘旺一把,刘旺站立到景海鹏身边,刘旺朝镜头打了招呼之后,两人马上进行检查和环控状态设置。

  而此时刘洋独自留守飞船返回舱站进入天宫一号前最后一班岗,她淡定地通过黑色木棍在操作控制面板。之后,刘洋起身飘浮上升前往轨道舱进行相关设置,下午5时26分,刘洋手持操作手册进入天宫一号,三人在“新家”天宫一号再次聚首。

  下午5时29分,景海鹏、刘旺搭了一把手,刘洋轻盈而稳定地站在了二人中间,排成一字形向大家挥手致意,在天宫一号留下了首张全家福,也是观众首次看到航天员的全身照,刘旺双手握拳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景海鹏也竖起了大拇指。

  “对航天员的真正考验,将是6天后的手动控制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如果能够顺利实施,意味着中国完全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表明我们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进行人员运送和物资补给的完整能力。”  

  专家点评

  首次自动交会对接

  非常完美

  打100分

  文/记者肖欢欢、杜安娜

  昨天,在完成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后,3名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开展科学实验。航天专家李颐黎表示,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一号对我国将来的空间站建设是一个技术突破。天宫一号此前已在轨飞行260多天,从来没有人进去过。经过了近9个月,天宫一号的情况如何,里面的环境和发射升空时有无不同,这都需要航天员验证。

  同时,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也标志着我国太空实验室控制技术进一步成熟。他说,飞船是天地间往返的工具,相当于出租车,而天宫一号相当于旅馆。“如果车子出了故障,人出不来,或者到了旅馆门打不开,或没有旅馆钥匙,那都白搭。这次证明,我们不仅能住进旅馆,住进去还挺舒适。”

  此外,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也说明我国对组合体的控制技术上了新台阶。他说,天宫一号有一个控制系统,而“神九”也有自己的控制系统,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后,将实现“双脑合一”,统一由天宫一号控制。这对我国的组合体控制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考验机会。神八虽然也完成对接,但由于舱内没人,而有人在组合体内对组合体太空飞行也是个干扰。这一次,刚好可以验证一下人对组合体的干扰,完善组合体控制技术。

  著名航空航天专家焦维新昨天也表示,天宫一号在200多天没有人看守的情况下依旧能达到住人的条件,标志着我国对空间实验室的控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我觉得今天的首次自动交会对接非常完美,我打100分。” 

分享到: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0)

 

相关专题 神九发射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天宫一号 神舟九号 刘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